分享

先别着急否定这种方法,聪明的父母利用它帮孩子更好地管理情绪

 宛爸育儿 2020-08-17

致力打造综合育儿公众号

国家高级营养师、育婴师

宛宁 领衔打造

亲子阅读推广人维尼妈妈

电台主播维尼爸爸联袂奉献

食育  |  养育  |  童书  |  故事  |  微课  |  好物

215个故事  播讲:维尼爸爸

罗伯生气了

作者:(法)阿隆索

译者:戴露

湖北美术出版社

给孩子的故事,给父母的文章

文 | 维尼妈妈

阅读需8-10分钟


之前写过一篇文章名为《宝宝遇事只会哭不懂用语言表达?抓住几个关键词,引导孩子“有话好好说”》,其中引导孩子用语言表达最关键的是关于情绪管理的问题,不少妈妈私信我说真是受益匪浅。

让她知道了原来孩子的情绪不能打压,也不能漠视不管。

关于情绪管理的绘本解读,维尼妈妈更喜欢绘本《生气汤》中所传递的妈妈的态度。

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育儿方式,而我们每个人,在育儿的路上也都在探寻更适合自己孩子的方式。

今天解读的这本书,同样是和情绪管理有关。

维尼妈妈发现,情绪管理的绘本不仅对孩子受用,对于我们父母来说,更有能够比肩育儿书的效果,故事中父母的做法,其实就是给现实生活中爸爸妈妈一个最佳的参考。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小脾气,因为他们是独立的有思维的个体。

亲子沟通上,最难把握的就是当父母和孩子都处于气愤状态时,改如何理性地沟通。

这本书名叫《罗伯生气了》。

主人公小罗伯同学,一看这个样子就知道是遭遇了不高兴的事,鞋子也破了,裤子也脏了,最爱的球拍也破了。

罗伯满腹委屈和愤怒,故事里的爸爸处理方式显得很简单粗暴:忙于做饭,并且用嚷嚷的方式给孩子一个指令:脱掉脏兮兮的鞋子。

罗伯更生气了,他用摔掉鞋子的方式回应了爸爸。

罗伯的余怒未消,当他看到晚饭只有他最讨厌的菠菜的时候,就更加崩溃了。

他嚷嚷,爸爸也很生气。

显然,和《生气汤》那位智慧的母亲相比,这位父亲并不是一个完美的父亲,他更贴近于我们的生活:

做菜并不是那么好吃(只做了一道菠菜算什么鬼?);

对于孩子的情绪和行为还是有自己无法接纳的地方,并很真实地像孩子表露出自己的不接纳。

生活中我们更多的是这样的父母,很累、要忙工作忙家庭、要洗衣做饭,做不到佛系地时刻认清“孩子的情绪是孩子的情绪,自己不被这种情绪所感染”,也会发脾气也会无法控制。

维尼妈妈想说,没关系,首先你是一个真实的父母,你无需在事后为自己的情绪过分自责甚至要刻意地给孩子弥补什么。

我们只需要在自己和孩子都平静了之后,好好地解释一下发脾气的原因。

但这位父亲也是一位聪明的父亲,他聪明地做到了控制局面而不是控制孩子:让孩子暂时回到自己的房间去冷静冷静。

罗伯回到房间之后,委屈和愤怒使得他的情绪爆发并宣泄:它们喷薄而出,变成了一个红色的怪兽。

突然感觉绘本是相通的,红色代表了愤怒,这也曾经出现在立体书《我的情绪小怪兽》中。

这个怪兽开始了它的为所欲为:摔东西,扔枕头,把房间搞得乱七八糟。

其实这些都是罗伯冲动的行为,允许孩子在成长中的冲动行为,但是也要让他们承担后果——罗伯的冲动使得他的小汽车摔坏了,他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懊悔。

孩子承担了后果——修理了他的小汽车,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他的愤怒情绪已经变得越来越小了。一直到最后,被装进一个盒子里。

故事暖心的最后,“悄悄”、“声音轻柔”说明罗伯已经完全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可以和父亲很好地沟通了。

当然,他想吃的是甜点,在接下来的父子沟通中,他会不会很委婉地要求父亲给他做一些营养丰富可口的晚餐呢?

我想会的!

一个开放的结尾,也给父母们一些思考的空间:如果你是那位父亲,面对了冷静下来的孩子,你会怎么做呢?

我会给孩子一个拥抱,心平气和地给他做他想吃的东西。如果他愿意说一天里的遭遇,我愿意听,不打断,也不评价。

这种解决方式,有没有点《野兽国》的意味呢?

这个故事里提到了一个我们经常在美剧中见到的场景:

父母和子女吵架,在双方情绪逐渐崩溃的时候,父母往往会说:回你房间去!

这时孩子会摔门躲进卧室。

而下一组画面则是孩子郁闷完纠结完,父母敲开门,和子女心平气和地坐在屋顶看星星,并敞开心扉了。

这其中便蕴含了一个非常科学的亲子沟通及情绪处理方式——计时隔离

“计时隔离”通常用在孩子不听话、犯错,情绪崩溃时。

恰恰此时,也是父母随时会大吼大叫的时候。

在美国,计时隔离被广泛用于孩子犯错时的一种惩罚。让孩子冷静下来,计时隔离也不失为一种方法。

我们在气愤的时候往往会说出一些伤害对方的话,尤其是对自己最亲的人。

此时,我们会口不择言地说出:“你这个笨蛋!”、“你太烦人了!”、“你怎么这么不懂事?”、“我没你这样的孩子!”甚至更严重的话。

虽然生气时的中伤不是我们的本意,但这样的话一经出口,就会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一万点伤害。

他们会因此而产生自卑、逆反的心理。

生气时脱口而出的话,最无心,也最伤人!

因此,此时冷静的处理方式便是“计时隔离”,让孩子回到自己的房间,家长冷静下来,孩子也冷静下来反思。

在美国,计时隔离被广泛用于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的反思方式。

当然,关于这种方法,育儿界也是存在争议的。不少妈妈认为,这种方式看起来很美,并没什么用。

“当你的孩子在发脾气或者崩溃的时候,她可能会不知所错,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惩罚无需小题大做》的作者,加州大学洛杉矶医学院的精神病学教授丹尼尔·西格尔博士说:“你的孩子在情绪最糟糕的时候,实际上是她最需要你的时候。”

大多数专家认为计时隔离是有效的,只要你能够在合适的情况下正确地使用,特别是对3岁以上的宝宝来说。

因此,正确使用计时隔离是有讲究的:

1、不适用于3岁前的婴幼儿

3岁前的孩子,父母要给予及时满足,尤其是婴儿期的孩子。

3岁前的孩子心智发育还未达到能够接受“计时隔离”的程度,父母轻易让他们独处会造成孩子安全感的缺失。

过早地给孩子介入计时隔离,会让孩子感觉——妈妈不要我了!

印象特别深的一次,维尼2岁多一点儿的时候,她一定要拿到她的玩具水果刀,可是因为语言发育的限制,她只会哭来表述。而彼时我的不理智,造成我和孩子双双崩溃。

我试图让她在一个地方冷静下来,于是我把她关在卧室里,可是她并没有领会我的用意,反而哭得更伤心:因为她错误理解为我抛弃了她,从而产生了不安。

对于3岁前的孩子,哭是他们最管用的伎俩,我的经验是呆在孩子不远的地方,让孩子哭完,再把她抱起来,共情,安抚,说出情绪,解决问题。

2、用于情绪上的疏导上的初衷是冷静而非惩罚

计时隔离更广泛地用在孩子犯错看到时候,但也适用于疏导孩子的情绪。

采用这种方法的初衷是让孩子冷静,再进一步地选择理性沟通的方式,不要让孩子觉得,让他回到自己的房间去这样的指令是惩罚。

情绪无关对错,我们不评价孩子的情绪,只需要让他冷静下来就够了。

3、区别于“关小黑屋”

地点很重要,回到自己的房间里,想摔东西想大哭大喊怎样都好。

但绝对不能把孩子关进没有窗户的卫生间,不能将孩子置身于一个小黑屋!

我至今还记得,小时候有一次惹妈妈生气,彼此情绪都已经崩溃,我妈拽着我把我关进卫生间。

卫生间没开灯,只有一把折叠椅子,我趴在椅子上哭,哭着哭着就睡着了,当时的感触只有恐惧,对黑暗和幽闭环境的恐惧,但因为惹妈妈生气的问题并没有解决。

现在想来,我妈曾经用的方式,以及我曾经错误地用在维尼身上的方式,惩罚大于冷静,其实更像是家长不冷静的行为。

4、计时隔离有时间限制

最初通常一两分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时间,一般来说,几岁的孩子就隔离几分钟。

计时隔离不是屡试不爽的法宝,重点在于不能经常用它,屡次用这个办法,孩子会抓到“软肋”,认为“不就是单独待一会儿嘛”,将原本有效的冷静方法变成了形式,起不到亲子沟通的作用了。

5、谁发起谁结束

如果是爸爸下令“回你房间去”,那么计时隔离也最好是由爸爸来结束。

结束的时候一定要明确告诉孩子,隔离结束了,那么我们现在可以谈一谈,或者平静下来给孩子一个拥抱。

6、事后沟通 

计时隔离结束后,父母需要和孩子及时沟通:为什么发脾气,什么原因导致争吵和不听话。最后,不要忘记告诉孩子:爸爸妈妈永远爱你!

对于孩子学会控制情绪的绘本,维尼妈妈此前在书单中也介绍过《菲菲生气了》。这两本书很像,有异曲同工的意味,也各不相同。

关于情绪管理,我发现妈妈们越来越关注,也越来越认可绘本给孩子起到的心理自助作用。

其实,换个角度,绘本也是我们的育儿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