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国三宝是什么?齐国如何凭此成为强国?

 瓜子心 2020-08-17

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自周武王分封诸侯以来,由于周朝无法对所有的诸侯进行管理和约束,从而导致礼崩乐坏,失去了对天下的实际统治。天下诸侯趁机各自割据一方,积攒实力,强大的诸侯国慢慢将触角伸向了弱小的诸侯国,将其灭亡或者是兼并,一时间天下烽烟四起,战火不断。

为了在乱世中生存下来,各诸侯国纷纷将发展重心转移到军事力量的发展上,实行全民皆兵,如果遇到战争动辄倾国出动,力图在数量上压过敌人。但是这种发展模式很难达到实际效果,原因有两点,一是非职业的士兵在军事素质上无法和职业士兵相提并论,容易被职业士兵以少胜多,形成碾压;二是穷兵黩武严重地影响了社会发展。

重视商业发展的名相管仲

比起这些国家,地处远东的齐国却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发展道路,在千古名相管仲的治理下,该国大力发展农业、工业、商业,尤其是商业十分发达,被誉为当时的商贾中心。据《管子·轻重乙》中记载:

"请以令为诸侯之商贾立客舍,一乘者有食,三乘者有刍菽,五乘者有伍养。天下之商贾归齐若流水。"

管子大力发展商业的结果是,齐国成为了远东地区无可比拟的远东巨无霸,以地域广袤著称的楚国和燕国不敢对其染指,除此之外齐国还频频出兵中原,极大影响了天下局势,甚至成为了有可能重新书写天下秩序的新挑战者。

农业是社会的基础

大农大工大商谓国之三宝

管仲祖上其实也是贵族,后来家道中落,他在幼时就不得不随着家人从事农耕,后来在年轻时候又有过做生意的经历,所以很多人都认为这可能是他重视农业和商业的原因。商业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后世越来越被重视,但是在春秋时期,许多商业活动其实是民众自发形成的一种等价交换活动,可以参考的资料比较稀少,所以我们更能看出管仲的目光之深远。

在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当时社会生产力和科技手段整体落后于现代,所以当时的战争比拼的就是两点,士兵数量和后勤保障。显而易见,想要做到这两点,一是要训练士兵,二是要保证粮产,但是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又要从事繁重的农耕、又要保证具备职业士兵的军事素质,其实是不可能的任务,到最后只能是两手抓两手都抓不硬。

战国时代战争规模十分庞大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动辄双方投入十万几十万兵力,在那个时代的战争史中实属比较少见,但是实际上士兵光有数量缺乏质量,导致很多战争的结果出人意料。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管仲果断向齐桓公提出了治理国家的策略,模仿姜尚以三宝治国,何谓三宝?据《六韬·文韬·六守》中记载:

"大农、大工、大商谓之三宝。农一其乡,则谷足;工一其乡,则器足;商一其乡,则货足。三宝各安其处,民乃不虑。无乱其乡,无乱其族,臣无富于君,都无大于国。六守长,则君昌;三宝完,则国安。"

让职业士兵去保家卫国,其余的百姓大力发展农工商业。笔者认为,与其让百姓去担当战争中无用的炮灰,不如通过国之三宝"通货积财,富国强兵",这也是让齐国国运延续八百年的重要原因。

铁器的出现大大推进了农业发展

发展国之三宝优先于军事

实际上,农工商三种产业对军事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是这种作用属于润物细无声,不能像数量众多的兵车、气势浑厚的军阵那样直观地让人感受到。下面让我们依次来看这三宝是如何影响军事力量的。

首先农业可以保证人类生存和士兵行军的基本需求,一个国家想要对外征战,必须国库要有足够的存粮,想要百姓富足,也需要百姓手里有足够的余粮,才不至于吃了上顿想下顿。而且一个国家想要粮食多到国库充盈,光靠种地产粮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形成从上到下的种植、储存、税收、配送、育种产业链,在这个过程又会培养出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来指导后续的工作,形成良性循环。

手工业者在打造铁器

工业指的是手工生产者从事的工作,主要包括铁器的打造、纺织、开采、造车等等工作,这些工作会使生活变得更加便利,这其中尤其是铁器的打造十分重要,锄头和犁当时已经逐渐在齐地普遍应用,由于具有大量的实践应用,也便于手工业者发现不足,对生产工具进行改造,进一步提高生产力。

而商业的作用就更大了,曾经商鞅认为商业无用,据《史记·七十列传·商君列传》中记载:

"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可是管仲却认为商业就如同国家的血液,可以让国内的资源充分流动,让不足之处得到补充,让富余之处避免浪费,除此之外丰富的产业可以提高国家的税收,而且在和其他国家的贸易中获得主动。

贸易的出现推动了物流发展

比如掌握定价权,就相当于用本国的信仰就可以交换其他国家实打实的商品。所以他坚定发展商业,将其视作和农业工业同等重要的治国手段,这也为齐国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综合实力不降反升而称霸

在管仲清晰明确的治国方针下,齐国迅速形成了两条发展线,一条是军事发展线,就是注重职业士兵的培养,打造尖端部队;另一条就是社会发展线,以农业工业带动商业的发展。从此军民分离,各司其职。

春秋首霸齐桓公

管仲提出这个方针后,自然有传统守旧的官员跳出来表示了反对,他们认为大幅度减少士兵数量提高从事农工商业人口会导致齐国国防能力下降让他国趁虚而入,所以才提出反对意见。但是春秋首霸齐桓公之所以能称霸,靠的就是听管仲的话,他大手一挥,同意了管仲的意见。据《史记·三十世家·齐太公世家》中记载:

"桓公既得管仲,与鲍叔、隰朋、高傒修齐国政,连五家之兵,伸轻重鱼盐之利,以赡贫穷,禄贤能,齐人皆说。"

从此,管仲一方面治国一方面强军,在他的治理下,齐国飞速发展,一方面士兵精锐,形成了以战斗技术高超的专业集团"齐技击",战术能力之高,战斗力之勇武可以和后来的魏武卒媲美,不光巩固了国防,还多次尊王攘夷,捍卫了周天子和齐桓公的尊严。而商业上更是以淄博为中心,

今日淄博

不仅将全国通过商业连接成一个整体,因地制宜发展各地不同优势,甚至还打开了海上通道和朝鲜进行贸易,丰富了物产也消化了本地资源,百姓因此生活富足。

由此可见,社会发展和军事发展在国家的建设中占据同等重要的位置,要将二者平衡对待,不能厚此薄彼,既不能造成穷兵黩武人民不济的局面,又不能失去国家的防卫能力。早在两千年前的管仲已经认识到了这点,并且在这个基础上坚持发展,一举奠定了齐国接下来要遵循的发展方向。

管仲就是齐国的大脑

结语

如果将封建时期的国家比作一个人,那么军事力量就是骨骼,而经济就是血液,治国之人就是大脑。没有骨骼的支撑,国家就没能力站直,任人宰割;如果血液不畅,国家就没有能力周转,除了心脏部位附近其他地方都供血不足;而如果一个国家血液畅通骨骼硬朗但是缺乏大脑,就会胡乱行动引起众怒。可见,治国是一项十分困难的工作。

而齐国之所以能成为远东强国,关键的原因就在于有一个思维极其清晰的大脑,也就是管仲,大脑清楚的知道身体的问题出在哪里,在仔细摸清楚身体的脉络后能做到对症下药,让机体恢复生机,从此以后骨骼健壮,血液流畅。在此基础上,大脑没有让身体胡乱行动,而是又继续对身体进行强化,直到进化成一个远超常人的超人之躯,让身边其他有觊觎之心的人望而却步,不敢轻举妄动。

管仲之所以能成为优秀的治国良相,在于他深知国之三宝的重要性,虽然国之三宝并不是他最先提出的,但是他可以说是历史上首位将国之三宝发扬光大之人。而且他不光是提出大概建议,他也为各行各业制定了健康合理的行业规定,并且形成量化数据为后世提供了重要参考,因此名垂青史。后世许多的治国名臣都愿意自比管仲,可见其影响之深远。


参考文献

1《管子·轻重乙》

2《六韬·文韬·六守》

3《史记·七十列传·商君列传》

4《史记·三十世家·齐太公世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