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汉末年乱局之下:各种英雄的重建方案

 四地闲夫 2020-08-17

东汉末年的乱局给当时的各路英雄出了一道难题,天下大乱,礼崩乐坏,正常运行的规则被打破了,那谁来重建秩序呢?各路英雄都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曹家和诸葛亮的方案存在逻辑上的缺陷,必然会失败。司马家的方案看似接近到了最终的答案,但最终也失败了。历史就是一个主考官,它默默地注视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中国重建秩序还得等到400年之后的隋朝。

东汉末年乱局之下:各种英雄的重建方案

第一部分:失衡的天平,乱了的天下。

为什么会出现东汉末年的乱局?一切事情都有其内在逻辑,它一定是因为某个小原因,从而引起最终致命的结果。在古代历史上,皇帝一定是加强中央集权,削减百官的权力。东汉时代也不例外,汉光武帝刘秀削弱了百官,加强了中央的权力,百官权力减少,而皇帝本人又忙不过来,这时候就会出现权力真空。东汉历史上著名的两大集团外戚和宦官登上历史舞台成为必然。

东汉近200年的历史上出现了那么多的幼帝,竟然还存在了那么多年,这其中一定有某种平衡在互相制约,那这是什么呢?这其实是外戚集团,宦官,士大夫以及地方军人相互制约,相互平衡的结果,要是打破这种平衡,这个政权也随之瓦解。

其实这种平衡被黄巾起义打破了,光武帝时期,为了防止地方对抗中央,故意削弱了地方上的军权,以及地方官的权利。这如果在和平年代是看不出什么危害的,但一进入战争,这种制度完全缺乏效率,在镇压黄巾起义中暴露无遗,每一个官员都想着如何守住自己的地盘,政府调拨过来的物资以及财政支出最后却成了各个官员的肥肉,却忘记了敌人就在眼前。

面对这种情况,太常刘焉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让皇帝设立州牧,将一个地方上的财权、军权统一授予一个人。这时候这种平衡就有点向地方倾斜了,之后的董卓作乱,以及各个地方上的军阀就是这样来的。

东汉末年乱局之下:各种英雄的重建方案

但是最后将这种平衡打翻却是外戚,始作俑者却是袁绍。汉灵帝驾崩之后,袁绍就跟当时的外戚大将军何进提议,将所有的宦官都杀掉,外戚不就一家独大了吗?如果觉得自己的力量不够大,可以从外面调军队帮助自己。

说何进糊涂,真的是很糊涂,完全没有主见,一点也不懂得政治常识。就在他犹豫之间,宦官得到了消息,将何进给杀了,然后袁绍又带着兵马将所有的宦官给杀了,现在是不是太监和外戚都不行了?而地方军队突然来到了中央,这不就放出了董卓这个恶魔吗?

这个平衡被彻底地打破了。现在只剩下士大夫和军阀两种势力,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士大夫又制约不了军阀,那接下来不就是董卓在洛阳作乱吗?最后地方上的州牧有样学样,也成了割据一方的军阀,之后再加上各路反董的军阀,东汉的乱局开始了。接下来就进入了永不止息的战争,以及长达400年的乱世,虽然西晋短暂统一了几十年,但是这几百年的主旋律依然是乱世。这其中各路英雄都做出了努力,都给出了恢复秩序的方案,但是最终都失败了。

东汉末年乱局之下:各种英雄的重建方案

第二部分,诸葛亮的《隆中对》战略方案。

刘备在中原创业了半生,次次均以失败而告终,他虽胸有大志,但却没有整体的方向战略。当他最后一次创业失败后,心灰意冷地逃到南方时,已经是年过半百,要是现代人的话,早已没有了斗志。

正在此时,他遇到了诸葛亮,诸葛亮向刘备提出了《隆中对》战略,补充了刘备的不足,《隆中对》战略第一次将南方作为根据地,第一次将长江作为战略中心提了出来。这在当时是被认为是破天荒的,当时的东汉经济中心在北方,很多人都认为南方是中原地区的边角料,只要北方统一了,大军南下,南方也会顺带被统一。然而这次却被改变了,这是南方第一次和北方对抗。

南方的东吴和蜀汉都提出了扎根于南方,进而进攻北方的战略,在诸葛亮之前,吴国的张竤已经提出过从南方进攻北方的战略构想,他建议孙策首先占领江东,再逆江而上占领赣江盆地以及两湖盆地,依靠这些地区和北方抗衡。

而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是利用西南战略来反攻中原,这其中必须得同时占领四川和荆州,再利用四川作为粮食基地,再利用汉中和荆州两条北上通道进攻中原。但是这一战略构想全部建立在刘备是汉室宗亲身份以及衣带诏上面,只要刘备打出恢复汉室的旗号进行北伐,刘备的政治合法性足以和曹操媲美。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写道'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说明刘备这种政治正确,现在的刘备已经成为除汉献帝之外,东汉的正统代言人。但是最后为什么诸葛亮这个方案却失败了呢?

东汉末年乱局之下:各种英雄的重建方案

第一个方面,刘备从攻占益州的那一刻,他的蜀汉政权就已经埋下了危亡的种子,益州的刘璋也是汉室宗亲,虽说没干什么事,比较昏庸,但也没干什么坏事。刘备偷袭刘璋拿下四川之后,他的政治合法性如何解释?

当时的天下人就会这样想,你不去打曹操和孙权,而去打另一个汉室宗亲。所以说后来刘备的内部就很难搞定,益州本地的士家大族和边疆的少数民族就不服刘备的政权,在夷陵之战之后,益州就出现了黄元之乱,以及后来的七擒孟获。

第二个方面在《隆中对》提出的13年之后,曹丕称帝了,汉献帝将皇位让给了曹丕,并且曹丕也没有杀害汉献帝,现在就出现了两个合法政权。但是刘备的政权地位非常尴尬,现在汉室已经没有了,那刘备还有什么借口拿着衣带诏去复兴汉室。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设想的刘备一旦发兵,中原的老百姓就会'食壶浆迎将军'这种情况就不会出现了。而刘备面对这种情况,他必须得谎称汉献帝已死,但是手下们都心知肚明,这更加加大了内部的不稳定。

第三个方面,当关羽大意失荆州,诸葛亮原先设想的从汉中和荆州两个方向进攻中原的战略构想不复存在,他在出师表中写到'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再加上蜀汉集团内各种势力各怀鬼胎,当刘备失去汉室宗亲的政治地位和复兴汉室的价值时,这种复杂的政治势力就会成为一盘散沙,现在的诸葛亮必须得用对外战争的方法,将各种势力扭在一起,荆州的失去加大了北伐的难度,这不就出现了诸葛亮六出祁山。

通过长期的对外战争,对内进行压制,当诸葛亮死后,接班的蒋琬费祎觉得北伐劳民伤财,就停止了北伐,最后的结果呢?蜀汉一步步走向衰落,诸葛亮的《隆中对》战略最终是失败了。

东汉末年乱局之下:各种英雄的重建方案

第三部分:文人与军阀之间的博弈。

当东汉的天平被打翻之后,只剩下士家大族和军阀两种势力,如果士大夫没有军阀,士大夫就没有力量,如果军阀没有士大夫,军阀的统治也不会持续长久,看似两种势力休戚与共,实则水火不容。

曹操在恢复天下秩序的过程中,大家都知道'挟天子以令诸侯',但好像也没有多少军阀听他的话吧!那曹操要汉献帝还有什么用呢?其实曹操是用汉献帝来'奉天子以令不臣',是用汉献帝这杆旗帜来为自己笼络天下的人才,这些读书人整天读的是孔孟之道,耳濡目染的是忠君爱国,现在皇帝在曹操的手中,听曹操的话,那反过来说这些士大夫得听曹操的话吧。

曹操这种方案有点道德绑架的意味在里面,好像是说不为曹操效力,就是不给汉家皇室效力,虽然这些人表面上是为汉家效力,但本质上是为曹操效命,但前提是曹操不能篡汉自立,那最后的结果便是曹操便不能当皇帝,也就不能完成秩序的重建。

接下来的方案是曹操的儿子曹丕的方案,曹丕称帝后,将文官的选择权交给了士大夫,这就是后来搞的九品中正制。而军权依然是皇帝来掌控,这其实是一种利益交换的游戏,曹丕将官员的选择权交给士家大族,得到他们对自己政权的支持。其实曹家现在的根基还比较浅,还没有到达那种让步的地步。

再有一个原因就是曹操的后人实在是不争气,最后的结果便是司马家将曹家的天下给夺了。其实司马家的解决方案已经是接近成功了,当时的情况是这样,汉家的天下已经不复存在,这些士家大族又不愿意效忠于军阀,现在司马家就是士家大族,这下应该没有什么矛盾了吧?

其实事实便是如此,要不然司马家也不会将东吴和蜀汉给灭亡,完成了天下的统一,但最后为何又爆发八王之乱?将重建的秩序又被打乱了,这其实是司马家还是对地方上的士家大族不放心,这不就出现了在各地分封诸侯王吗?看似是不错的方法,但它的后果很严重,接下来的几百年再也没有英雄完成重建秩序了,中华大地一直折腾到隋朝才真正地重建了秩序。

东汉末年乱局之下:各种英雄的重建方案

总结:

东汉末年的大乱给了很多人机遇,但同时也给了很大的挑战,经过三国100多年的折腾,各路英雄们给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显然这些方案都不合格。但是接下来的英雄们始终都没有放弃给出最完美的方案,历史就在时间的长河里默默的注视着,最终在隋朝找到了历史出给这400多年乱世卷的答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