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铁面御史赵炳麟传27:教育风范 代代相传

 探秘桂北 2020-08-17

无论是先祖赵希尹,还是父亲赵润生,都非常注重对下一代的教育。赵炳麟也一样,他很尊重父亲,每遇言事,常常写信请教父亲,同时也不乏对父亲的关切。对于父亲的教诲,赵炳麟当然难以忘怀。他有诗忆父亲对他的教育:“严亲为我讲经初,风雨潇湘一草庐。乔木易倾儿易老,年来怕读过庭书。”

  赵炳麟对儿子的教育也是很关注的。清华大学始建于1911年,初名清华学堂,当时是清政府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为尝试人才的本地培养。1919年,赵炳麟的元武、成武两个儿子同时入清华学校读书。见儿子年幼跟随老师,他担心儿子对祖宗历史的无知,仿陶渊明《命子》诗的意思,作《训子》诗讲述远祖赵抃担任参知政事“实辅宋邦”的光荣历史,以及他为政清廉的高尚品格,叙说赵抃的孙子赵廷礼,见宋政不纲,“避不受官”,还有先祖赵希尹“崇尚豪侠”,出生自富贵之家,恩惠平民。叔祖赵孟豪政绩非凡,叔祖赵三荐忠贞不屈,父亲赵润生“传列循吏”等不平凡的事迹,用他们的高尚品格作激励,让儿子们继承祖辈的光荣传统。他明确要求儿子,“汝辈既长,惟学当先。”既要练好身体,也要潜心苦读,既要广泛地获取知识,又不能忘记传统道德,并以诸葛亮名言“淡泊宁静”相告诫。

赵炳麟还告诫入清华学校学习的儿子:“宜守孔子温故知新之语,英文、算学固当注意,国文尤宜用功,不可偏废。至于修身之道,予平生最服诸葛武侯‘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两语。不淡泊则竞尚奢华,志何由明?不宁静则气识浮躁,远何由致?”

赵炳麟在《训子》诗有“汝母胎教,服佩高贤。汝辈初生,择乳亦严。”赵炳麟的妻子姓唐,是河南布政使唐咸仰之孙女,陕西华州知州唐松森的女儿,由于受西方文化影响,她很喜欢古人胎教之说,怀孕的时候,便佩名人画像,参考其事迹。怀赵元武时,命许妾佩克灵威尔像,怀赵成武时佩华盛顿像,怀赵钦武时佩张良像,乳食衣服皆择精洁,可见她望子成龙心切。

桂林广播电视台《文化桂林》栏目摄制组走进晚清名御史赵炳麟的故乡采访当地老人

蒋廷松

广西桂学研究会第一个县级工作站在广西全州举行挂牌仪式

广西第一个“连中三元”者:冯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