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怨气那么重?认知缺陷!来看看《易经》怎么说

 碧海蓝天kv6i27 2020-08-17

怨气重,从心理学上来说是一种对世界认知的缺陷,怨从何来?不明事理,故而生怨。

为什么这么说?原因有以下几点:

1、明事理,才懂得失,知进退

事理也即天理,也即老子在《道德经》说的所谓道,或者叫规律,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都有既定的规律和因果关系,懂得了这其中的逻辑,明白得失的原因,把握进退的时机,自然不会怨天尤人。

2、《易经.系辞》有云,人生处世离不开吉,凶,悔,吝,四个现象。

世界万物分阴阳,阴阳在物质世界也叫刚柔,“刚柔相推”生万象,只要一动,便有万象产生,因此便会有好的事情,或者不好的事情发生。这里的悔,是烦恼的意思,吝是进退的意思。

何为吉凶?是因为有得失,获得了,或者失去了,才会有好坏的情绪产生。那么烦恼从何而来?有了得失之心,患得患失,才会有了烦恼。

3、怨从何来?

失去了认为不该失去的东西,或者原本应该得到的没有得到,便会产生怨念。岂不知世上的事情总是好坏相伴,福祸相依的道理。我们往往只看到了正面显现的那个现象,忽略了暗地里还有一种作用力一直在作用。

如果这个道理不懂,得失之心严重影响了情绪,当然会患得患失,不知进退。

总而言之,只有明事理,懂得失,知进退的人,世界观才算是完整的,心理才会没有那么明显的人性缺陷,这种人当然不会有那么重的怨气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