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溪最美地名故事系列之迎水觀与九龙山

 新用户5117idij 2020-08-17


迎水觀与九龙山

张行柱

九龙山地处南溪镇曹畈村,海拔900余米,此山有几座山峰紧密相连,三面环水,一面靠山,周围有群峰及湖水环绕,形如九龙遨游其间,古曰:九龙山。

每当大雾弥漫时,“龙”首忽隐忽现,状如空中飞舞、彰显虚无缥缈,恍如仙境之感。当你置身其间,让你不禁赞叹大自然的神奇,形成如此美妙的人间仙境。站在那“仙宫”的顶峰,放眼远眺,四面山峰层恋叠嶂,仿如“仙女”翩翩起舞,依伴着这幽静的自然环境。山湖连天,一叶小舟荡漾水上,鱼游浅底,碧波粼粼,暖风徐徐,山水相映成趣。山脚下,绿树掩映着小楼,碧水绕着农田,近树葱葱,远山莽莽。收回眼帘,让你体悟“天人合一”的建筑风格,其展现着自然与精神相统一。天圆地方、阴阳五行、与自然合一的理念,彰显了道家中和、平易、含蓄而深沉的美的追求。在起伏错落的自然景观里,灵活布局,石级错落有致,蔚为壮观,借景筑殿,自由凌空。以崇尚自然为理念,灵活多变的方略。殿堂有大有小、有方有圆、浑厚古朴、斗拱叠垒、重檐阁楼、色调和谐、淳朴淡雅,给人以古色古香之美感,更让人心灵之震撼。不仅舒展了道教的道俗圆融思想,又不失其清静无为的养生意境。

九龙山原有庙宇三间,始建于隋唐,后经历史变革,庙宇被毁。随着我国宗教政策的不断落实,自道历4697年2000由主持张家芳恢复再建。此人天性特异、神志迥然、身与道通、道与人和、而生脱俗之恋,行出世之法。道观在恢复扩建当中,受到了各级政府领导和十方善信者的大力支持与关心。自此,道观其清心悟道、广施善缘、依法信教,并本着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宗教适应社会的和谐方针,环境与自然相统一的生态原则,合理布局,综合发展。道观周围绿树成荫,道路两旁花团锦簇,香气怡人。观内盆景花草競相开放,争奇斗艳。新塑神像庄严肃穆,栩栩如生。观内道士朝夕朝礼,虔诚礼圣,诵经礼懺,度己度人。

九龙山道观占地39.55亩,自公元2000年十月初六日开工兴建之今,分别建有:九龙山顶南天门,玉皇楼、显靈宫、藏经阁、法师殿、钟鼓楼、东八神将西八神将殿及东西厢房等,向北延伸有北门、月亮台、转运殿、驪山老母殿、状元府、长春楼、女娲娘娘殿、平安门、露天观音神像等。山下建有迎水觀一座,主殿有六丛,主殿分别供奉东嶽大帝、三清道祖、张天师、三官大帝、太乙救苦天尊、玉灵官等神像。东海凤凰岺有东山门、殿堂内供奉十二老祖,殿外十二生肖及休闲观光亭阁等。北海观音庙有北山门、观音庙大殿,另有道教所信奉的守护之神城隍庙一座。九龙山临水而立,气势磅礴,蓝天白云下,迎水觀彩绘的殿堂格外艳丽壮观。

道观自2002年被确立为省级道教活动场所正式对外开放。目前,全观共有道众36人,嗣传道教正一元皇派法脉。九龙山道观在恢复建设中,本着山上养心、山下养生的理念,充分利用地理环境,因地制宜、依山而建、环境优雅、景色怡人。有“人间三月天,南溪赏杜鹃”之传语,实乃祈福保泰观光旅游之祥地。完美地体现了道教的建筑艺术严格和其文化内涵,展现出九龙山道教活动场所不失其清修清净之地,既为弘扬传统文化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同时也推出了当地旅游业共同发展的新亮点。

 相关链接:

南溪最美地名故事系列之立夏节起义圣地——丁埠大王庙

南溪最美地名故事系列之花园的故事

南溪最美地名故事系列之灵秀石寨

南溪最美地名故事系列之马头山传说

我有平台,你有故事?

就算晚一点也没关系,真的没关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