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家争鸣3)柳宗元“永州八记”景点都在全州青瑶峒之第二站:宴游天然幽旷的钴鉧潭

 探秘桂北 2020-08-17

第二站:宴游天然幽旷的钴鉧潭

《钴鉧潭记》载:“鉧潭,在西山西。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流沫成轮,然后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亩。有树环焉,有泉悬焉。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一旦款门来告曰:‘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既芟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以缓祸。’予乐而如其言。则崇其台,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潀然。尤与中秋观月为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

如图:钴鉧潭因冉水南注,抵石东流,颠委势峻,荡击啮涯,流沫成轮。

如图:《钴鉧潭记》记载:冉水的水势峻急,撞击非常激荡,侵蚀着灌鉧潭的潭岸边,潭边广阔而中间水深,水流冲荡到石丘才停止,形成河湾。初入河湾的水流冲击成车轮般的漩涡,然后才缓缓而流

笔者从龟山下的冉溪(炎井河)沿水路行走,来到了曹家村的渡船头。渡船头与峡口村隔河相望,两地间有上下二个南北相连的宽阔深潭,靠近峡口村箕山下的叫“钴潭”(亦称古塘,全州人以“塘”代“潭”),靠近曹家村渡船头的叫“灌鉧潭”。据父亲讲:笔者的祖父是当地有名的地理先生,熟悉地名地相,曾跟他谈起过“灌鉧潭”地名的由来,“灌鉧潭”原名就叫“钴鉧潭”。潭名因河旁有形如“钴鉧”的钴鉧岭(又名白石岭)而来。在古代装茶和装酒的壶子就叫做钴鉧”,因此这个钴鉧岭又叫做茶钴岭。全州大西江当地的乡村在按旧礼饮宴时,至今仍称酒壶为“钴子”,称茶壶为“茶钴”。据当地老人讲:以前人们就称茶钴岭(钴鉧岭)北向靠近峡口村箕山下的深潭为“下钴鉧潭”,后为读音方便就念成了如今的“钴潭”这个地名。钴鉧岭南向的曹家村渡船头的深潭叫做“上钴鉧潭”,因有一条叫“灌水”的小溪从南流入此潭,于是人们就将“上钴鉧潭”更名为“灌鉧潭”。

如图:渡船头与峡口村隔冉溪(染溪)相望,两地间有形如“钴鉧”的钴鉧岭(又名茶钴岭),岭北向靠近峡口村箕山下的深潭为“下钴鉧潭”,后为读音方便就念成了如今的“钴潭”这个地名。钴鉧岭南向的曹家村渡船头的深潭叫做“上钴鉧潭”,因有一条叫“灌水”的小溪从南流入

从《钴鉧潭记》所载的水流特征来看,其描写的钴鉧潭应该是指“灌鉧潭”(即上钴鉧潭)。因为“灌鉧潭”在“钴潭”的上方,有冉水(冉溪)自北而南奔流如注,碰到曹家村渡船头这个石山小丘(亦称龙尾巴石丘)的阻隔,曲折向东流去;冉水的水势峻急,撞击非常激荡,侵蚀着灌鉧潭的潭岸边,潭边广阔而中间水深,水流冲荡到石丘才停止,形成河湾。初入河湾的水流冲击成车轮般的漩涡,然后才缓缓而流。潭水清澈而平缓,水面有十多亩,灌鉧潭四周有树木环绕。

如图:《钴鉧潭记》所载的水流特征:有冉水(冉溪)自北而南奔流如注,碰到曹家村渡船头这个石山小丘(亦称龙尾巴石丘)的阻隔,曲折向东流去。唐国辉摄

原文中还写到钴鉧潭“有泉悬焉”,现今却不见此景,笔者为此很是纳闷。有幸的是笔者遇到了曹家村的老船工蒋尚继大伯,他告诉笔者:“灌鉧潭的西北有一口水井(泉),井里有数股泉眼冒着白沙,水量比较大,井水原来是流经小丘旁垂悬而下,流入灌鉧潭溅出水泡,这里又叫蚂拐吐泡。后来在上世纪50年代搞互助组时,村民将从田边进村的路改到了村中间,井水流向也随之改变从旁边流入了江中。

如图:钴鉧潭旁的蚂拐吐泡。柳宗元在《钴鉧潭记》记载钴鉧潭上“有泉悬焉”。他购得潭上的田后,便“崇其岩,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淙然。”据当地人曹家村的老船工蒋尚继大伯说:“灌鉧潭(钴鉧潭)的西北有一口水井(泉),井水原来是流经小丘旁垂悬而下

笔者在曹家村渡船头考究时所看到的这个“灌鉧潭”与柳宗元在《钴鉧潭记》中所描述的钴鉧潭,其地理方位、地貌特征别无二致。

另有史料佐证,柳宗元行游的钴鉧潭就是全州大西江境内曹家村渡船头的“灌鉧潭”。

宋代诗人陶弼在游钴鉧潭时曾作《希静堂》诗描述此地在春末初夏的夜景。诗云:“二江明月九峰云,云月堂中希静人。鞭蕖池浅蛙迎雨,钴鉧潭空草送春。”

如图:宋代诗人陶弼在游钴鉧潭时曾作《希静堂》诗描述此地在春末初夏的夜景。诗云:“二江明月九峰云,云月堂中希静人。鞭蕖池浅蛙迎雨,钴鉧潭空草送春。”陶弼站在钴鉧潭小丘上低头看到是渡源江(歌渡源的下游称之)与炎井河这二条江在此汇合流入钴鉧潭;抬头看到的是明月当空,远眺九龙山峰端是云舒云卷。

陶弼诗中所述内容是他站在钴鉧潭小丘上,低头看到是渡源江(歌渡源的下游称之)与炎井河这二条江在此汇合流入钴鉧潭;抬头看到的是明月当空,远眺九龙山峰端是云舒云卷;荷花浅池旁的蚂拐石在沐浴云雨;寂静的钴鉧潭旁有碧绿的青草报送春晖。陶弼在诗中所看到的“二江明月“、“九峰云”、“ 鞭蕖池浅”、“蚂拐石”等美景,与在曹家村渡船头“灌鉧潭”所观景色是一模一样

如图:钴鉧潭蚂拐石—景。鞭蕖池浅蛙迎雨

明朝曹学佺于崇祯年间编著的《大明一统名胜志》与《全州志》中记载,南宋乾道年间(公元1163-1174年)在全州任州守的吴会曾接到一起诉讼案:长乐乡四十七都民人投牒,打栎林湾钴鉧岭争山官司。吴会说这处山岭就是柳宗元《钴鉧潭记》所写的地方。吴会所说是可信的。因为今大西江境内的灌鉧潭(即钴鉧潭)就在曹家村旁,此村原为曹姓人居住,后来曹姓人从大西江的曹家村迁到了才湾,也就是诉讼案中的长乐乡四十七都。今钴鉧岭上尚有曹姓先人曹老爷的坟墓。今大石江村蒋姓人的家谱中记载着蒋府任直棣顺天府宛平县知县的仲俫公娶了曹府举人傑然公的次女,蒋府仲俫公的女儿又嫁与曹府举人曹学苏为妻。今大石江村蒋姓人的“八房宗祠”内尚有石碑记载:曹姓人将胜诉后的曹姓山林,在明朝时交由大石江村的蒋姓人承顶。以上说明曹姓人所争的钴鉧岭就是柳宗元《钴鉧潭记》所写之地,且在大西江境内的曹家村旁。

龙水村的蒋元杰(字鹤宾,原名蒋琦钊,进士)在《湘口晓发兼别蒋锦江明府》一诗中也提到曹家村渡船头“灌鉧潭”为钴鉧潭。诗云:“晓来寒扫半蓬霜,钴潭本泛野航。树带疏星低楚岸,橹摇残梦过清湘。客中送别难为酒,聚后言归畏及乡。乃一声渔父过,骚人愁听唱沧浪。”此诗是蒋元杰为送别同窗好友大石江村的蒋成璪(字锦江)在中举后前往大明府途中而作。诗中的“湘口”是指大西江的钴潭口,因为清朝时这条炎井河又名叫北湘溪,“湘口”是北湘溪峡口的简称,钴潭就位于北湘溪的峡口。诗中的“湘口晓发”、“钴潭本泛野航”、“橹摇残梦过清湘”,写到他俩是在寒霜降临的早晨,从钴鉧潭(灌鉧潭)的渡船头古渡口上船,乘坐民船,一路相送离开全州(全州县旧称清湘县)的难舍难分之情。

石涛的师友,清初画家戴本孝在《长干一枝阁酬苦瓜和尚》的诗中云:“钴鉧潭边月,康僧塔外云;一枝真独秀,万里得同群;笔扶鸿蒙破,崖空虎睡闻;揽衣还洒涕,江雨白纷纷。”诗中戴本孝以“钴鉧潭边月”点明初至南京的石涛成长于全州,曾在全州以西的钴鉧潭写生采风,一枝独秀而有所成。

 “全州有钴鉧潭,亦子厚所命。”子厚是柳宗元的字号,徐霞客在他的《楚游日记》(十四)中明确地告诉我们,全州的钴鉧潭是由柳宗元命名的。

如图:钴鉧潭。它位于全州大西江的渡船头。徐霞客在他的《楚游日记》(十四)中明确地告诉我们,全州的钴鉧潭是由柳宗元命名的。潭水清澈而平缓,水面有十多亩,四周有树木环绕。

广西日报原编委、理论部主任吕朝晖考诸方志、地舆后也认为,“永州八记”景点有钴鉧潭等五处在今广西桂林市全州县,而非湖南永州。

由此可见,大西江境内曹家村渡船头的这个“灌鉧潭”就是柳宗元在《钴鉧潭记》中所写的钴鉧潭。

柳宗元在发现钴鉧潭美景经过的同时,还带出一个社会问题:钴鉧潭岸边上居住的一户人家,见柳宗元多次去那里游玩、观赏,有一天,便来敲门相告:因受不了官租私债的重重负担,要躲避到山里去开荒,情愿把潭上的田地卖给作者,以缓解当前的困境。柳宗元“乐而如其言”,把田地买了下来。柳宗元到青瑶峒来行游寄情山水,本来是想逃避现实,排遣忧闷,然而尖锐的社会矛盾,直扩展到山巅水涯,无法逃避。一个由于企图改变黑暗现实而被放逐的人仍然不能不面对政治苛虐、生灵涂炭的现实,他的忧闷就不能排遣得了。然后柳宗元“崇其岩,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淙然。”并对潭旁进行了一番精心的改造,使钴鉧潭的环境便更优美了,更宜于登小丘“中秋观月”,见天之高,气之迥了。只有在这幽丽清爽的大自然中,在这“天高气迥”的境界中,他才能真正获得解脱。于是决定在此筑屋而居,因为钴鉧潭的美景使他乐于住在这夷人地区而忘掉了故土

如图:神龟遨游钴鉧潭

点击以下链接可以观阅:

(话说全州事1)我对公交司机说句话

第57期:爆炸事件(哲理短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