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桂北古村落(27)以文房四宝设置风水的秦家大院

 探秘桂北 2020-08-17

编者:这是兴安县陈兴华先生写的古村落稿子。小编感觉他写得挺不错的,照片也配发得好!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看看别人是怎么写的,对完善我们的古村落写作是有益的。同时,期待专家学者与读者进行点评。

在桂北,有一处古色古香的地方——秦家大院。秦家大院座落在兴安县的白石乡它的名叫水源头村

因村子古代建筑的大院全部是秦氏家族所建造,故而有人称之为秦家大院。

(秦家大院局部)

这几年,兴安县的道路建设搞得很好。从县城到秦家大院,开车只需半个多小时。柏油、水泥路面直达村中。

过去,看古建不是皇宫深殿就是神庙古刹。忽视了民间本土那不引人注目,但却丰富多彩的古建筑。秦家大院就是一个古建味很浓的乡土村落。

水源头是湘江的一支源头,村子以此而得名。小溪村前缓缓流过,如一条玉带飘洒在田野中。

村口,有一座小小的石拱桥。村小河的水经桥下流向山外,汇入湘江。小桥的造型别致古雅,选址非常的科学。中间是一条天然形成的水漕,桥基坐落在水漕旁的岩石之上,不但牢固还大大的提高了过水量。桥两边以石敦为栏,既安全也可当板凳小憩。根据碑文记载,石桥建于清嘉庆年间,据今已经有两百余年的历史了。桥的上、下游各有一个天然形成的小水塘,塘中清水如镜,村中有人把上游水塘叫金盆,下游的叫银盆取桥名为金盆桥

金盆桥

观了村口小桥流水,进村再看民居人家。秦家大院,占地约一万七千平方米。分七巷八组,现存明清建筑三十余座。

到达秦家大院的大门旁,有不少活化石之称的银杏树,高高挺立、枝繁叶茂;其中一棵长出七叉的银杏树被人命名为“七仙女”,她们尽职尽责的守候在这里,迎接远方而来的宾客。深秋过后,金黄的银杏树叶飘落而下,大地铺满黄金甲。

(秦家大院正门)

院子的总大门不大,门楣上有两个木垛,学名叫门当,分别雕有《易经》中的乾卦和坤卦,《易经》中乾卦为天坤卦为地,象征着天地合一,阴阳和谐。

(象征《易经》中乾卦的门当)

两边大门下的石柱础,以及大门前的台阶石;左边用青石右边用白石的材料制作而成,寓意左青龙、右白虎。

(大门前的台阶石,寓意左青龙、右白虎。)

院中漫步,尽闻民间古建风味,现存秦家大院最早的是明代建筑,多数则是清代早、中期的产物。大院前有总大门,后有闸门,中有戏台。家与家之间有走廊相联,下雨天走遍各家也可足不湿鞋。四周墙壁自然形成数道防御性城墙活生生就是一个攻防兼备的古城堡。大墙之内不忧无虑,营造出好一处安居乐业的环境。

不难发现,这里的建筑格式大同小异,布局规范。清朝嘉庆年间是秦家大院最繁荣的时期。在同一天时间里上了九根大梁,也就是说,同时有九栋大房峻工,占了现在小半个村子的规模。至今还可见到一块嘉庆二十二年建房时,教谕(相当于现在县里分管教育的领导)陈宪诏与训导(教谕助理)送给秦文炳 世德作求 260厘米,宽80厘米的大匾。

世德作求

院中巷道均用青石板铺垫,旁设阳沟。整个村子的排水系统科学合理。使用数百年至今,虽然从没清理,房屋内阴沟的排水依然畅通,自流排入村前池塘,下再大的雨都还些些无事。

秦家大院不但排水系统好,对这土木结构的房子还非常注重防火。每户人家天井旁(靠东厢房的厨房边)都放置一个青石板镶成的水缸。不是为了图方便安置在厨房内,而是一旦起火,就可直接舀水扑救而。古人称之为吉祥缸太平缸

太平缸

风火墙是中国古建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南方地区,山多地少为节约使用土地,往往是房子与房子之间的距离狭窄。虽然节约出来的土地可以多生产粮食,但是,一旦起火就会火烧连营。有了风火墙,就能起到隔断火源的屏障作用。风火墙平地砌二到六层的方形、长方形青石料墙脚。这些青石巨大,有的过吨,稳如泰山。在平整的墙脚石基上再用烧砖建筑立面高墙主体。高墙顶部砌弧线形多层小青瓦檐。墙头翘角不象徽式建筑那样张扬的凌空飞出,及墙檐下和端口处彩绘图案。而是造型平和,线条流畅,雄浑古朴,给人以稳重、安全和亲切感。这样的造型前端象马头,所以有人称之为马头墙。

风火墙

我国的北方,讲风水的人注重在大门外或者庭院内设置照壁,是为了挡风、避煞。而南方地区惜土如金,既要讲风水还要使土地的利用率达到最大化。秦家大院的古建为了挡风、避煞,在大门与天井之间设置一道应门,平常行人从侧面进入笔者认为,这应门是活动的照壁。平时以适应风水学的需要,树立在那里。每逢家中操办红大事时,将应门取下平铺在天井,可使堂屋的使用面积临时扩大一半以上。

应门

进入应门,就是天井。天井的构造是极其讲究的,采光是最主要的作用。它方方正正长方形为主),相当一个堂屋的面积。上顶苍穹、下俯地面。

(天井)

村中的天井,地面全部用青石铺砌,四周是条石砌成的排水阴沟,入口使用雕花石栏,美观又实用。在解决了排水问题的基础上,还考虑到对水的综合利用。村中家家户户阴沟的水都集中排到大院前的池塘。平常里池塘可以调节气候,种上荷花可赏景,养成肥鱼可美食。一旦发生火灾它就起到了消防栓的作用,是村里灭火应急的主要水源。小小的村落竟然有着完整的防火体系:储水的吉祥缸——高大的风火——天井汇成的防火池塘。可见这里的先人们是何等的聪慧。

天井紧依着堂屋,因为有它的采光,堂屋非常明亮,所以多了一个名——明堂。天井,不仅仅带来良好的采光,其中还融入了人们对生活的理念。过去,南方以种植水稻为生并靠天吃饭。水,是赖以生存的必需条件。水能给人代来每当下雨之时,房子上的雨水全部汇聚天井四水归明堂是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四水归明堂

秦家大院的房子有许多细小之处是要好好去品味的。那就是出现在石础、石水缸、木应门、木花窗等等上面的雕刻。

(石础)

由其是那些木雕,几乎包揽了我国所有的雕刻技法。线刻、浅浮雕、浮雕、镂空雕无所不有。内涵更是丰富。比如:画一支荷叶一品清廉,品是古代官吏的等级,一品为朝廷最大的官员,青莲与清廉谐音。寓意为官清廉、奉公守法。心想要国泰民安就雕三只山羊,意为三羊开泰

(木雕三羊开泰”)

古人以喜鹊作为的象征,石榴是多子的果实有传宗接代、多子多福愿望的人刻一幅有喜鹊和石榴的喜得贵子图。

喜得贵子

希望天天都是好日子的人少不了来一幅站在梅花上的喜鹊。梅花谐音字,画喜鹊站在梅花枝梢上,即组成了喜上眉(梅)梢的吉祥图案。

出得秦家大院门口,是一处小广场,村里以前叫围子园的旧址。当年,这里竖立着二十多付夹石。

夹石,有的地方叫或者叫旗杆。其作用是将两块青石为基,住一根木制的旗杆,旗杆顶端张扬着旗帜。其目的是让人老远就可看到这个村子有人考取了功名(注:只有考取了功名的人才有资格立夹石)。夹石是榜上题名的标志,起到光宗耀祖、承前启后的作用,也是荣耀的象征。因此,夹石多立在村头和祠堂前。

如今,村子还可见到几块残存的夹石。有的用作桥板,或作条凳,或作砌水井的条石。村中只有一付还竖立在村旁。夹石上的铭文可知,这是清嘉庆十三年,秦本洛获乡试第十三名后树立的。乡试是明、清时期,在各省省城和京城举行的科举考试。照例每三年举行一次,逢子午卯酉年为正科,遇皇家有喜庆之事加科称为恩科。嘉庆十三年(1808)是戊辰年,时逢嘉庆皇帝五旬大寿,秦本洛参加的这次考试就是恩科,并获得全省第十三名。

秦本洛获乡试第十三名后树立的夹石

当人们从秦家大院走出来,会有一种院大、人少的感觉。为何有这样的现象呢?传说:秦氏先祖到水源头落户生根后,人丁兴旺,顺风顺水,决定修建秦氏宗祠。在兴安这个地方,房屋上是一件庆典大事。界时,亲朋好友会前来道贺,主家会准备松糕、糯米粑粑等食品散发给来客。秦氏宗祠上这一天,来客特别多,屋内拥挤。主持人见状,担心因没将食品散发到每个来客而失礼。于是,请来宾们出外领取。并高声喊话:“出去一个发一个”。从那以后,从秦家大院走出的人,不管是读书、工作,还是当官、创业,都是兴旺发达、事业有成。一句发放物品的口语,成为发达的结果。如今,还有不少秦家大院主人们外出发展,村中古民居的空间留给了远方而来的游客。

中国古代是比较注重风水的,那么秦家大院在总体布局上,讲究的是什么呢?笔者认为,该村追求的是崇尚文化。村民们会告诉你,村后的后龙山是由三个小山峰组成,形如笔架,名曰笔架山。如果细心观察就会发现,进入村子大门后,村子的主要巷子不在中轴线上,而是偏往左边走,这是为何呢?因为有了笔架不能没有笔呀,从高处看,主巷就是一支巨大的笔。而书画之时,习惯上是纸在中间,笔在旁边。

(村子主巷道)

中间那排列有序的大房子,就如同展开的宣纸。有了笔和纸,还得有墨;村口古银树下被老人们纳凉坐得乌黑发亮的条石就是墨。这时,大家一定知道了那聚财、防火的池塘,就是如同盛有墨汁的砚台。以文房四宝为风水,活脱脱的在这里呈现出来。

(村前的池塘)

笔者自从1983年,到水源头开始,至今已无数次前往秦家大院考察、调研。其村子文化内涵太深,每次都有新的收获。笔者相信:只要是有心来大院的人,同样会有意想不到的所收获

2011年初稿,2017814日完稿

广西兴安县、城区沿溪西路   陈兴华


点击下列链接可以阅读:

全州老大哥

全州文献之四:重修飞鸾桥记

种种限制,让广西升级了的社保卡的便民性又大打了折扣!

高峰民间思想智库 

中华智慧篇之六:美国袭抄中国2000年前的韩信大包围之策,谁是西方的韩信?

楚南精短文学

第102期:电视台轶闻*纪实性微小说

第100期:从一首乡村童谣想到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