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秘(32)徐霞客把历史悠久、风景优美的彰甲古村写成张家村是弄错了吗

 探秘桂北 2020-08-17

龙岩洞是桂北全州的古八景之一,也是徐霞客游全州走访的第一个著名景点,这里抗战时是杜聿明将军第五军的兵工厂,解放后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最大的地下医院。

龙岩洞。此洞原是解放军164医院所在地,曾出租给地方,2017年12月军方收回管辖权

一朋友看了笔者写的《走访徐霞客走过的地方, 我想在这里徐霞客很可能是弄错了!》他对《徐霞客游记》产生了兴趣,他怀疑我在该文后曲解徐霞客的原文::"又西三里,张家村"。他认为张家村是彰甲村之误。为此,他查看了《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一》,但他发现徐霞客确实记载的是张家村。他不明白,徐霞客为什么把彰甲村写成了张家村?

其实,徐霞客当年没有写错。彰甲村属全州镇龙岩村委,是清朝出武举人武进士出武官的地方,在清朝闻名地方,但明朝并不有名,徐霞客来的当时这里居住的是张姓,村名以张姓命名。

彰甲村的甲石被毁甚众,仍存不少

田边井边村落边都有

彰甲自然村,因为谐音,常被误写为彰家村。原名广福岗,最早来这儿定居的并不是张姓而是雷姓。元朝末年雷姓就来这里定居。明朝初年张姓来此定居。张姓人口兴旺,便将广福岗改为张家。徐霞客丁丑(公元1637年)闰四月初九日,他从全州著名的龙岩洞出来后,往西走六里,记载的便是张家村。但后来为什么又叫做彰甲村了呢?原来,清顺治年间唐姓迁居于此,人口发展旺盛,功名旺盛,觉得以张姓为村名不好。便与张姓商议,改名为彰甲村,“彰甲”与 “张家”谐音,这样取名,既给张姓人的面子,也显示彰显一方的豪气,预示多姓和睦相处,让此地更为兴旺发达。至今,有些外地人仍误以为彰甲村名叫张家村。其实,张家村在当地现在也是存在的,只不过它是属于彰甲村下的张家,是一个比彰甲村更小的区域范围内的村落。在彰甲村,除唐姓考取功名的较多外。后来迁居此地的蒋姓也出了不少人才。

蒋姓七世祖武进士蒋成均

蒋姓武进士从二品官蒋益辉。江西袁临协镇副将。抗日时第九十三军军长陈牧农曾祭拜过他

清朝彰甲村做武官者多。太平军过全州时,守备唐全瑅是彰甲村人,因防守全州与太平军发生战斗,唐全瑅父子战死,太平军也受到重大损失,太平军出于报复之心,曾派兵火烧彰甲村的一些民居、祠堂。抗日战争时期,挺进纵队副司令蒋山就是彰甲村人。

挺进纵队副司令蒋山的民居

湘源泉,四季不涸

彰甲人认为湘源泉是湘水源头,广西河(湘江)是外地兴安流来的

湘源庙建于明代,已毁,当年与禁山里 迴龙殿一样,曾吸引大量湖南人前来朝拜

湘源庙遗址有数百平方米,这是残基

彰甲村岩洞遍布,当年岩洞是躲兵灾的地方。

入口小面隐蔽,但里面有几座正房子大,水暖,冷天可以在里面洗澡

盐家井

据说村边此盐家井水是咸的,过去无盐时,用此水煮菜不用放盐。彰甲村是昔日广西大道的经过之地,现在高速公路通过。

    当年为防止日本侵略军入侵广西,戴安澜将军的第200师的一个营就驻扎在该村,并在这里修筑纵横交错的大小战壕,有条防坦克战壕从龙岩洞一带的山上直达县城附近的氮肥厂山上。

比人还高的防坦克战壕

这里真是一个值得看看的地方!

蒋廷松原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