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访云南弥勒番茄第一村——东红村

 探秘桂北 2020-08-18

原创 伍建森

东红村,很有名,随手百度一下,就有番茄村,移民第一村,产业致富村等美誉。

吾乃生性淡泊之人,不爱凑热闹,亦不想锦上添花。

初识东红村,是数年前,那时东红村正在大建小洋楼,我偶入村中,为村后成片的大棚番茄所震撼。

后来,又在当地报纸新闻上,看到有主管农业的副省长,在此驻村"三同",便觉,此村非同小可,不可小视。

这个端午的早晨,我再次走进东红村。只见标志性的大门,耸立村口。遂入村,村道干净整洁,有三两老人,在广场的体育设施旁一边谈白,一边锻练身体。

在村综合楼前,是一个篮球场。村务公开栏上,收支账目,记得一清二楚。其党建牌,有声有色。更有特色的,是墙绘,描绘村情民况,形象生动。一个可爱的小女孩,从墙绘前从容走过,我抓拍了这一镜头。

此时是早八点,村子里,除了老幼,觅不着一个闲人,他们去哪里了?

我辗转到村对面的大棚基地,这里给了我答案。大棚里,清理黑色塑料滴管的、耕地的、平地的、撒石灰的… 这些大清早出工出力的村民,才是勤快的、早起的、有虫吃的鸟儿。

在老昆河路路边,我见一个老农,正在青翠欲滴的玉米地挥锄挖坑,路边停一辆电动三轮车,内有板栗袋装苗,我下到地里,问道:大叔,您是在挖树坑,栽板栗苗吗?他答:是呢,趁昨夜下过雨,地好挖,种上板栗。我问:是为养老打算,还是以后此地块会征用?他答:这是明天的事,我只管种,人老了,以后干不动了,只能管管果树哩。我递上烟,老农不接,说不会抽。他还聊到,今年受疫情影响,外省拉果车进不来,四月始出产的番茄鲜果,前期有二元一公斤左右的地头收购价,但产量不多,一个棚,一天才摘得出几筐。中期,大量上市,才收六七毛一公斤。后期尾果价,稍有上扬,但果小量少。故上半年,村里栽的番茄,没挣到钱。

通过聊天,我了解到,东红村大棚番茄,一年可种两茬,第二茬在国庆后上市。吾愿,在那个举国同庆之时,疫消云散,果菜畅运国内外。

东红村的大棚基地,此时正是空掤期,我凑近一看,自来水、水泥路、照明电“三通”,非常便利,路边的大停车场,收果拣果棚,一应俱全,方便实用。

我在网上做功课,查到东红村,除了移民政策的支持外,还有好的带头人,村里的妇女,敢想敢为,很能干,能顶“半边天”。吾想,这是她们发家致富的法宝。

农村产业怎么搞?农村经济如何抓?东红村,似乎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文中部分图片源自弥勒电视台,在此表示感谢。

老三届啊(真实故事)

端午节特辑||诗词交流十四首

一对夫妇在公厕被感染,要警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