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桥、流水、人家:朱家角

 眼泪无痕23 2020-08-18

  编辑

  因水而兴朱家角

  放生桥畔话江南

  三河九街星罗布

  河埠缆石系古今

  朱家角历史文化风貌区位于青浦区朱家角古镇。宋、元时期,朱家角地区已经形成集市,清末,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萌芽,出现粮油加工业,加之水路交通发达,米市繁盛继而商贾云集、百业兴旺,逐渐成为青浦西部的贸易中心。民国时期,古镇以北大街、大新街、漕河街为商业中心,从一里桥元号油坊至东市街梢,“长街三里,店铺千家”。此时,朱家角商业之盛列青浦之首,有“三泾(朱泾、枫泾、泗泾)不如一角”之誉。

  自成繁华市镇后,朱家角文儒荟萃、人才辈出。明代就办有书院、义塾等。清代以后,兴建有众多学堂,明清两代共出进士 16人、举人40多人。民国时期开始兴办中学。镇上还有民众教育馆、书报社、戏院、书场等众多文化场所。

  编辑

  风貌区俯瞰

  朱家角历史文化风貌区是集自然地貌、建筑遗产与传统文化为一体的传统古镇,“由水而生、因水而兴”,湖泊、河流、农田是朱家角的自然背景。风貌区内西井河、市河、西栅河成“人”字形,与横贯整个风貌区的黄金水道漕港河形成“大”字形。“人”字形河道是古镇生长的骨架,串起三河、九街、多弄与几十座古桥,形成星形的城镇格局。城镇街道平行于河道发展,并沿垂直于街道的巷弄向内部延伸。 传统建筑鳞次栉比,街巷逶迤,共同形成了“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水乡文化景观和生活形态特色。

  编辑

  河岸风貌

  风貌区内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街巷北大街两侧传统民宅林立,粉墙灰瓦错落有致,窄窄街道曲径通幽,石板条路逶迤不断,老店商号两旁林立,展现出一幅古意盎然的江南水乡风情画卷。

  编辑

  大清邮局

  悠久的历史给予朱家角丰富的文物古迹,既有桥也有建筑,既有宗教建筑也有民居建筑。上海地区最长、最大、最高的五孔石拱桥——放生桥是朱家角的重要标志之一;课植园是朱家角的另一标志,它集江南园林精华于一园,还记录着朱家角人看重文化的优良传统。城隍庙、大清邮局旧址、圆津禅院、涵大隆酱园、童天和国药号等反映出朱家角在各个领域的杰出成就及其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另外,文物古迹还包括以席家住宅为代表的一批传统民居。

  编辑

  圆津禅院

  风貌区内共有桥梁22座,其中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古桥4座。除放生桥外,还有泰安桥高而且陡,桥堍竖立有旗竿石两块;中和桥、福星桥两两相对,桥洞一方一圆,古朴中透出一丝趣味;戚家桥为纪念戚家军的抗倭功绩而建。另一极富特色的廊桥是古镇内唯一的木结构桥,因桥面建有木板栅,上盖砖瓦、翘角,故称廊桥,桥内行人既可避风雨,又可遮烈日。

  编辑

  廊桥

  河埠和缆石也是朱家角水乡历史文化风貌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展现了丰富的地域历史文化特色。

  河埠一般有桥式、单层楼梯式两种,是水乡居民淘米、洗菜、挑水、汰衣服,或是来往船只上下或买卖东西的地方,其规模造型与住户人家等第、贫富息息相关。巨商、官宦人家或庙前的河埠一般为桥式河埠,条石整齐、雕工精细复杂、宽敞舒适;一般的河埠系单层楼梯式,直通河中,形式简洁明快。缆石俗称“船鼻子”,为船家停泊系缆绳所用的系船石,有如意、古瓶、葫芦等多种形式,点缀于古镇的石驳上、窗榻下、河埠边,造型古朴生动,体现出特有的江南水乡艺术文化。

  朱家角酒店住宿:http://www./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