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卷耳 | 高阳村落 ------石家庄村

 卷小耳 2020-08-18

摊破浣溪沙 冬日闲吟

              卷首词作者: 高阳~石家庄小学    郭士提

几许尘缘说到今,霜屏画冷暗相寻。一缕寒香偏向我,不能禁。

独自凭栏谁是客?乡关万里阕中吟。但问梅花多少梦,故人心。

沿着331省道从任丘进入高阳,公路旁第一个村子就是石庄儿,她有个响亮的书名~石家庄,和河北省会同名同姓。她像一个忠诚的卫士,默默守护着高阳的东大门。石庄儿村外的公路两旁,种植着高大的垂柳,整排的枝条被卡车兜起的风修剪成了拱形的隧道,且数十年没有采伐,形成了非常鲜明的特征。加上邻村北坎苇的木器社,林立的造纸厂,总是车流不息的庞口道口,外乡人对石庄儿村的印象大抵如此,却很少有人知道这个拥有四千人口的村子,曾经有那么悠久的历史,那么多丰神俊逸的人物,那么多动人的传说。

潴龙河并不是一条温顺的河流,她像一个调皮的孩子在高阳大地上滚来滚去,还时不时地发发疯,带给她下游的居民艰苦的岁月,民不聊生。如果说还有一座村庄受到它的恩泽,那则非石庄儿莫属。“好过的三江口,难过的刘家沟”,古老的渡口刘家沟水流湍急,历史上这里经常决口,却冲刷上来大量肥沃的泥土,天长日久,终成良田。所以,石庄儿多地主,多富裕的家族,还修建有高阳城东第一座高楼, 出高阳东城门,就能望到石庄儿巍峨挺拔的高楼。

河北游击军司令员孟庆山也从这里举事,因为这里的富裕人家有枪有武装有粮食,能给他的部队提供很好的给养。老辈人还记得1938年河北游击军副司令员王烈军进石庄儿发生的那场枪战,记得孟庆山有勇有谋智缴一百多支枪的详细过程,记得这座村庄的村民如何逐渐接受孟庆山将军的抗日主张,一代名将吕正操在这里主持军务,一盏油灯彻夜明亮。。所以,日本鬼子管这个村子叫鬼难拿,八路军则亲切地称之为:铁家营。铁家营这个名字一直叫到了今天,一个平凡的名字背后,有血泪斑斑,也有荣耀和骄傲,是峥嵘岁月里的一座丰碑,镌刻着石庄儿村民的丰功伟绩。

让我们从一些真实的历史,了解一下石庄儿村民的英勇。1943年,日本鬼子搞起了反共誓约,让各村派人去旧城炮楼开会,并残忍杀害了梅果庄和拥城派去的村长或武委会成员。石庄儿村人心惶惶,此时宫芒(宫巨才)挺身而出,愿意前去应付。站在炮楼里血淋淋的几颗人头前,宫芒毫不畏惧,坦然回答鬼子刁钻的提问:

你怕不怕死?你说你占死字,还是占活字?

我占死字,我不怕死。

为什么占死字?

皇军来了,我们不迎接会死,八路军来了,我们不迎接,也是死。这不都是死吗?

鬼子听了哈哈大笑,拍着宫芒的肩膀,称赞他说的都是实话,放走了他,也让石庄儿村躲过了一场灾难。

什么是英雄?英雄在平常是看不出来的,只有到了生死关头,能够悍不畏惧,抛却个人安危,为民请命,才是真正的英雄。宫芒就是顶天立地的不折不扣的大英雄。他机智勇敢,沉着应对,当时他一定抱了必死之心,从石庄儿到旧城那几华里的路程,每一步,走得都是那么的铿锵有力,响彻石庄儿村六百余年的历史。

如果从古老的中国堪舆术角度来说,石庄儿可说是风水极佳。潴龙河在东,村庄居左居阳(要按照河水的流向),虽处平原,可是丘起错落。或许这正是旧城村被颛顼古帝相中的原因,他在这里修建了玄武宫,一些名门大户也在这里选取墓址,包括庞口的李氏家族,村南疑为颛顼古墓的汉墓,以及出土君子砖的村西古墓群。

所谓君子砖,指的是西汉河间王刘德所修建的君子馆专用砖,每块砖上都刻有君子字样,所以命名为君子砖。君子砖相当珍贵,鲁迅先生曾经不远千里北上觅得一块, 百倍珍藏。在石庄儿就曾经出土君子砖,这绝对是考古界的一个重大发现,可惜的是,该古墓群因为失于保护,如今已经荡然无存。如今我们只能从宫庚子(宫白)先生保存的影像上, 了解当年古墓群发掘的情况,为宫先生点赞的同时,也情不自禁地低下头来,嗟叹一番。

历史就是这样,有人珍惜,才叫历史。没人珍惜,那叫烟云,往往随风飘散。

石庄儿历史上武风甚浓,家乡流传着五虎班的传说。大致是高阳庙会上曾经失手,惹人耻笑,后来发愤图强,博得众人喝彩的故事。调笑如“石庄五虎真不济,打了一个旋风脚。闹了个嘴啃泥”,光彩如庙会管理员急急忙忙为五虎安排表演的场地。故事不生动的地方在于,五虎从此看淡了名利的争夺,一身武艺再不后传,石庄儿武术技艺自此绝后。为什么呢?为什么不能淡忘了名利的争夺,而去好好地让后人传承?与此类似的还有一代名医宫雅卿先生,著名乡医王翰舟,精通针灸之术的老先生刘漠茹,他们惠泽百里,名声赫赫,却都没有后人承继他们的医术,这不能不说是莫大的遗憾。

曾经我们拥有了许多,曾经我们也失去了很多。或许这些人物在浩瀚的历史中真的不算什么,哪怕只是一个村庄的历史。但是,在当时,他们也给这一方的民众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他们,也曾灿烂如花。

总的来说,石庄儿的村民是非常质朴的,有个很有趣的故事可以从侧面反映出来:讲的是一个精通武术的石庄儿人,受到地痞的欺凌,回到村中讲述此事。旁人很惊异,问:你不是会武术啊?怎么反倒挨了打?那人一听恍然大悟,说:是啊,我居然忘了我是会武艺的。然后回去施展功夫把几个地痞狠狠地教训了一顿。

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 我是情不自禁哑然失笑的。你瞧,这就是我们可爱的乡亲,他学习武艺的目的并不是想显示自己的强大,不然如何会忘了自己精通武术?简直就是萌翻东吴万里船。

石庄儿村有多姓氏,粗略统计,有王,杨,宫,李,马,张,陈,赵,刘,石,郝,田,鲁,杜,梁,徐,武,陶,曹,蔡,郭,姚,柴,边,夏,郄,崔,董,孙等二十余个姓,石家庄过去叫石贾庄,据说是姓石的和姓贾的最早定居此地,但是贾姓逐渐淹没,石贾庄也更名为石家庄。多姓氏,却能和睦相处,村庄虽大,处处可见祥和,令人心生欢喜。

少年时对石庄儿的最初印象是村西北的苗圃园,感觉能够拥有一座苗圃园的村子是很了不起的。长大后,蹬一辆自行车前去交旧书旧报纸,几个大厂子路南路北坐落任我选择,更觉得这座村庄蕴藏十分丰富。以后慢慢了解了,发现事实也确实如此,这座村庄有史以来都十分富裕,源于村人的勤劳,也源于他们的经济头脑。撇开造纸厂不谈,我觉得以合作组形式出现的豆腐作坊就很具有代表性(主要在北京发展)。在物质生活相当乏顿、经济并不发展的时代,他们懂得用这种方式增加利润,而且是一行百应,渐成规模体系,这是难能可贵的。

石庄儿村历代出现的著名人物,有很多,这里列举几个。

邓佐虞。

邓佐虞(1898—1938),国民革命军第一三九师少将参谋长。 号述唐。祖籍河北高阳尚家柳,但是邓将军自小在石家庄村的外祖父家长大,也算是石家庄村人。邓将军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九期步科。后又就读陆军大学第十三期。曾任国民革命军连长、营长、团长。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任第一三九师少将参谋长,奔赴抗日前线。2014年9月1日民政部公布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

      1938年4月台儿庄会战结束后,第一三九师奉命到江苏省萧县防守,以阻击北上徐州的日军。5月15日黄昏,当一三九师刚刚抵达萧县,就与开往徐州的日军遭遇。邓佐虞率领部队在凤凰山、龙山以及县城南郊与敌军展开激烈的战斗,击退敌人的多次进攻。然而,由于部队刚刚参加完台儿庄会战,未能及时得到调整,官兵身心异常疲惫。战斗中,虽然将士们顽强抵抗,但仗打得颇为被动,最后退守城垣。18日,日军援兵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首先从城北突入萧县城内。邓佐虞抱着必死的决心,率领督战队二十余人奔赴北城督战。此时,北城守军已伤亡大半,剩下少数官兵正奋力与多倍于己的日军肉搏拼杀。邓佐虞临危不惧,率领督战队杀入敌群,展开惨烈的白刃格斗。终因寡不敌众,邓佐虞与督战队二十余人全部壮烈牺牲。邓将军殉国。时年40岁。

王延明。

1934年出生,1940年在石庄儿村八路军武工队办的抗日学校接受抗日教育,后为武工队做情报工作。1946年参加抗战剧社,进行对敌斗争和土地改革宣传。1948年赴西柏坡参军,从此一直在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等中央军委首长身边从事秘密情报工作。身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指挥部,在情报工作中,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重大战役。1949年光荣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后又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在此期间,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模范共产党员,荣立两次大功。曾获解放勋章,独立功勋荣誉章。1996年在高级工程师(正师)职称上离职休养。

王丕启。

1928年出生,1945年入伍,先在冀中军区军政干部学校学习,后在冀中第8军分区新独立营担任文化教员不久编入冀中64团政治处宣传队任队长。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在志愿军后勤部2分部担任机要秘书、干事,回国后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部政治部工作。1964年调大同办事处干部处任副处长,1976年带领5个连队参加唐山地震抗震抢险,1977年任后勤学院政治部干部部副部长,1985年离休。曾参加津浦路破袭战。天津攻坚战。朝鲜1至5次战役,多次立功受奖,曾获华北解放纪念章,全国解放纪念章,朝鲜3级国旗勋章,独立自由勋章。

赵玉洲。

1928年出生,1944年入伍,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冀中军区九分区文印员,6纵队16旅47团警卫连文化教员、政治教导员,47团保卫干事,68军202师政治部保卫干事,总政治部总务处保卫干事,***政治部保卫干事,志愿军直属政治部保卫干事,国防科委21基地后勤部保卫科科长,21基地修配厂党委书记,基地军事检察院检察长等职务。参加有保北,石家庄(省会),张家口,太原等战役,荣立三等功1次,荣获三级解放勋章,独立自由勋章。

宫洁民。

1921年出生,1938年参加革命工作。入伍后历任文化教员、报社记者、编辑,剧社演员,创作组长,文工团指导员、队长,团长等职。1944年任记者的时候,曾到白洋淀采访雁翎队,写出通讯:荷花淀有荷叶军,刊登在冀中军区【前线报】副刊上。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在68军担任军事记者,3年中,应人民日报文艺部邀请,为该报【朝鲜通讯】栏目写了大量的英雄人物专访。其中有:我过北汉江、放牛姑娘、神枪手李飞、英雄王如山、活的罗盛教、战友昆山埋在大景里北坡、司机杨文汉、英雄诗人说唱家、师长和战士、奇袭白虎团威震敌胆、打坦克等等,为此,他在朝鲜荣立4次二等功。

朝鲜战争停战前,宫洁民被调到军委总政治部敌工部,任对台宣传处专职采访干事。不久,作为中校派遣军官,由总政派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对台湾广播部任军事组长,主管“海峡之声”、“听众信箱”,“对国民党军政人员广播”三套节目,历时十年。后调任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团长。曾荣获华北解放纪念章,独立功勋章,3级解放勋章,抗美援朝军功章,朝鲜3级国旗勋章。1982年离休后,继续担任北京、香港、澳门【北京晚报】、【中国老年报】、【中华魂】等几家报刊特约记者,特约撰稿人。撰写了【将军影星王晓棠】、【西部歌王王洛宾】等专稿,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郝丰和。

1925年出生,1938年参加革命,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冀中第10军分区看护员,调剂员,司药,63军医政科科员、副科长,178师后勤处副处长,63军卫生主任,北京军区总医院副院长,军事医学研究所所长,卫生学校校长。抗日战争时期,先后参加了百团大战,反扫荡等不下百次战斗,解放战争时期,参加了石家庄、太原、兰州,银川等战役战斗,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率领全处人员挽救了大批伤员的生命,与保卫处长共同完成了板门店交换战俘工作。曾荣获3级独立勋章,3级解放勋章,朝鲜3级国旗勋章。其业绩被编入【晋察冀华北军区卫生勤务纪实】、【华北地区卫生干部名录】等书籍。

此外,石庄村还有著名书法家杨哲,三弦大师王其昌,组织中国空军第三大队、曾给与日军重创的国民党高级将领郝中和,荣获人民功臣称号、朝鲜战场上火线救援伤员的郝子秀,明正德九年进士任工部主事的王承恩(不是陪着崇祯皇帝的那个),明隆庆五年的武进士任武广崖口提调的王如式,时任高阳县长梁心斋命书匾额、彰其孝德的大孝子宫维寅,尊师重教、惠村强民,在瓜菜代的时代带领村民战胜灾年的村主任杨玉珍,乐善好施、人性温和而好义、捐田八十余亩而被村人立义田碑纪念的王秉钧,以及擅长画“八破”人称画匠章的王玉章等等。

。。。。。。

在我们的心头,关于家乡的思念,首当其冲的,必然是这座村庄。有土坯的或砖砌的房子,有篱笆墙里传出的狗吠和鸡鸣,有一眼望不到的青纱帐,袅袅的炊烟升起在黄昏的雾霭里,有母亲的呼唤在模糊的灯影里飘来飘去。有这样或那样的厂子次第落建,村西的合田沟里红眼子柳花开还是那么娇艳,大坑沿里的光屁股小子还在水中游泳嬉戏,南大井排队挑水的队伍还是那么长长,村北的官坑还有一群少年在玩着捉迷藏。和田野住在一起的,是那条闪闪发亮的潴龙河,清凉的河水却是始终如一的,河水里纠缠的杂草是始终如一的,杂草间蜿蜒游动的青蛙和鱼儿是始终如一的,把青蛙和鱼儿惊得四散逃开,那凫水的孩子也是始终如一的。庞口路口附近的饭店饭菜一直飘香,蓊郁的麻山药一直茁壮生长,十字街的大旗杆虽然已经消失于我们的视野,可是这里的晚市繁华依旧熙熙攘攘。晚风中能够听到字正腔圆的戏曲演唱,就像当年的民高、民中传来的书声琅琅,刘士兵的放映院依然在流光溢彩,正月里小学操场举办的篝火晚会还是人声沸扬。

一座村庄,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方,把我们的所有记忆全部收藏,而每当我们深情地回忆起,呈献给我们的却又是五彩缤纷的模样。

本文特别感谢

马克表老师。王志国老师。宫庚子(宫白)先生。宫庚寅先生。

马克表老师的敦厚,王志国老师的祥和,宫庚子先生的文雅,宫庚寅先生的博知,令我深刻难忘。我认为,你们是当之无愧的村庄守护神。

本文特别感谢

郭士提女士。

感谢她所提供的所有照片以及陪我们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寒风呼啸的石庄儿街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