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G,已经快要逼疯运营商了!

 茂林之家 2020-08-18

几天前,一则运营商为了省电,关闭5G基站的新闻,在网络上流传。

中国联通洛阳分公司发了一则公告:

为解决 5G 基站能耗引起的运营成本,与用户收入之间的冲突,洛阳联通网络管理中心对已经入网的 5G 基站射频单元(AAU),分不同时段定时开启深度休眠功能,从而实现智能化基站设备能耗管控的目的。

这段充斥着技术术语的话,简单理解就是:

洛阳中国联通公司,宣布在夜间部分时段,休眠关闭部分中兴的5G基站。

关闭的原因很简单:

因为没有足够的用户使用5G,导致5G基站空转,电费成本会很高,所以要定时休眠。

这件事情让许多人极为震惊。

过去一段时间,一场轰轰烈烈的技术大跃进如火如荼进行着。

然而故事的主角——5G,没有创造神话,反而闹起了笑话。

这个科技神兽,眼下看起来,更像是一只吞金兽。

几乎没有人知道,它到底能干什么?

更重要的是,无用的5G,眼下正榨干着运营商,后者亲手建设了它们。

1

运营商真的是忍受不了5G的电费了。

一组数据,看看运营商5G基站的尴尬境遇。

目前一个5G室外基站单租户平均功耗在3.8KW左右,是4G基站的3倍以上。

以当前平均1元/度的转供电价计算:

一个4G基站每年的电费是2W

一个5G基站每年的电费是5W

根据估算,如果要满足同样覆盖目标,5G基站的部署密度将是4G的3-4倍。

5G移动网络的整体能耗,将是4G的9倍以上。

比如,中国移动当前已经建成21万个5G基站,年内要建成超过30万个5G基站,光电费就超过160亿元。

如果建成一个跟4G同等规模的网络,那么电费极有可能超过200亿元。

200亿元是什么概念?

是中国移动2019年,一整季的净利润!

中国联通董事长王晓初,在半年报也承认:

5G的电耗较高,目前也在积极地改良技术,例如降低单站能耗,包括智能自动减少容量和关站,还有将64TR的天线改为32TR等,都可以帮助降低电耗。

他还指出,目前也在寻求政府政策的帮助,来解决高电耗的问题。

出师未捷身先死,5G作用尚未可知,眼下的电费就像阿喀琉斯之踵,成为了运营商们最大的隐痛。

2

解决5G成本高的方法和逻辑,其实很简单:

像4G时代一样,让足够多的用户,换上5G手机,装上5G套餐,为运营商上的高成本买单。

然而摆在当下的一个巨大疑问是:

5G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到底有什么用?

除了让用户显摆一下网速,它还有一点点用处吗?

(如果已经有了优秀的消费级应用,1号技师发头条赔礼道歉)

在1号技师的调研中,手机公司基本都表达了一个观点:

5G这个功能,对于手机销售来说,没有任何促进作用。

这跟4G时代手机畅销的情景,可谓是冰火两重天。

5G来了,手机销量却大幅下跌了。

中国信通院:2020年7月,国内手机市场总体出货量2230.1万部,同比下降34.8%

5G没有用,但是运营商有营收压力,所以硬着头皮也要卖5G,那么后续的问题也就越来越多。

如果查阅最近运营商的新闻,会发现消费者的投诉正在不断爆发,问题基本集中在几个方面:

1、没有换4G手机,被强换5G套餐

2、为了引导5G,4G明显降速

3、用了5G之后,发现速度并没有明显提升

运营商正在想尽办法解决成本问题,但收效甚微。

更准确地说是,适得其反。

消费者怨声载道,运营商苦苦支撑,手机厂商难以力挽狂澜。

在这场5G狂飙中,故事的主角们,好像都陷入了不满和焦虑当中。

3

三大运营商,在过往几年堪称金银饭碗,国有光环,垄断市场,利润颇丰。

然而现在却是今非昔比。

一方面,4G刚刚收回点成本,便要上马5G。

另一方面,“提速降费”的口号悬在头顶,让运营商们的利润一步步下滑。

1号技师了解到,中国移动的深圳分公司,已经开始执行996的工作节奏了。

就在最近,一张工作图片中,中国移动深圳分公司甚至还打出了标语:

重新创业,拯救深圳。

在运营商的财务指标分析中,三大运营商的利润增速都在大幅下滑。

今年一季度中国移动营收同比降低2%,净利润同比降低0.8%,销售产品收入同比降低34.9%;

中国电信营收同比增长0.7%,净利润同比下降2.2%,网络运营及支撑成本同比上升9%;

中国联通营收同比增长0.9%,净利润同比下降13.8%。

中国移动在财报中分析称,主要原因在于一季度受新冠疫情影响,C端手机终端以及物联网终端销售情况不佳,以及5G相关建设成本的提升。

就在几个月前,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还在公开场合叫苦连天:

“5G的建设成本还比较高,还需要一个时间,一个基站是4G的3倍左右“。

“5G新的商业模式不是很清晰。投资很大,但缺乏动力让运营商建得更好”。

“5G发展还有很多卡脖子的问题,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来推动解决”。

5G,除了比4G多1G之外,它到底用处何在呢?

4

有人苦逼吃风,当然也有人赚得盆满钵满。

中兴通讯、华为、爱立信、大唐、诺基亚,都是5G基站提供商。

三大运营商要花费成本,向这些公司采购基站。

这意味着,基站公司,是5G建设中的最大受益者。

以中兴通讯为例。

2019年6月之后,股价本来被打入谷底的中兴通讯,到最近股价翻了一倍。

然而同期发生的是,在过去半年以来,中兴通讯的大股东中新兴,正在背后疯狂套现。

过去15个月,中新兴共减持了1.92亿股,交易总对价为:

58亿元。

没有人知道,为什么中兴大股东会在这个时候套现。

也没有人知道,这笔巨款,最后去了哪里?

5

5G的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更是不明朗的。

中国的5G建设,把这种不明朗,提前了至少5年时间。

3G网络,在2001年推出,但直到2008年苹果公司发布iPhone才全面铺开。

4G网络,2011年推出,花费数年时间才被引入优步和Grab Holdings Inc.等拼车平台。

相比过去的3G、4G,5G建设确实仓促。

从标准的初步完成到商用部署,

5G仅仅过了1年时间,

4G则花了近5年

专家预测,国内建设5G需要投入1.2万亿元,建设周期需要8年。

1.2万亿,需要三大运营商用8年才能赚够。

在专业领域来说,5G根本不能像4G一样,给予消费者更直观的体验,更大的技术飞跃将在自动驾驶汽车或智慧城市方面得到体现。

但是在所谓的行业应用爆发之前,谁也不知道需要等待多长的时间。

所以提前建设好的基站,极有可能在非常长的一段时间里,大部分进入空转状态。

更重要的是,跟4G时期的模仿不同,在海外应用没有诞生的之前,需要真正中国式的创新,才能真正将5G的技术沉淀在手里。

5G,本是一场自信满满的技术神话。

实际的真相却是:

一场耗能,耗时,耗资金,耗脑力的持久恶战。

这场计划式的技术大跃进,能否最后真正收获?

虽然,每个人都期待大丰收。

然而,真相,现实,就是如此残酷。

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市井财经立场,且不构成投资建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