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遵化深山探寻千年古刹——百草顶老道观之玉皇殿

 遵化文史 2020-08-18

编者按:在风景秀丽的遵化市石门镇小渤海寨村和平安城镇国各庄之间,有一平川凸起的燕山余脉,北面地势险要,悬崖峭壁攀爬困难,南面稍缓有石阶登山较为容易,在群山竞秀的峰峦中有一山巅,名曰百草顶,峰高448米。

遵化百草顶位置图,王亭贯制作

百草顶,在抗日时期我抗日工作者,为了躲避日伪的搜扑,经常夜宿山中洞穴,深夜行动,没有照明(也不能用照明)曾多次发生堕崖死伤事件。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前,北坡主峰下还存有山泉,涓涓细流长年不断。因此在山北的沟壑中,冬季结成近百米的冰布,如帘如镜,北十几里外看来很是壮观。这正是山不高,却很巍峨,水不深,却很灵秀。

百草顶上,曾有一座老道观,据说是道士每次上山用山羊驮着一块青砖,日积月累修建的这座道观。上面有修缮碑文,磨盘,还有一个被盗的据说是道士的坟,可能盗墓贼害怕在坟边烧香、摆酒,破碎的石碑残骸在诉说着当年的辉煌。

据传该庙建于唐代,唐王李世民征东时曾因疗疾驻跸山南的平安城,病情好转后登过此处。但见山上雾锁层林、烟波浩渺、变化莫测;山脚果树茂盛,果实累累;山下地势平坦,小溪流水、杨柳成荫、稻花飘香。不禁甚为喜欢,但见山间中草药甚多,遂命军医们采药,为作战受伤将士们疗疾,并用山脚下溪水为受伤将士疗洗伤口。说来也怪,经这里的草药、溪水治疗后,受伤将士很快痊愈,精神倍增。李世民龙颜大悦:“天赐百草甘露疗我将士疾伤,真乃天助我也!”遂命此山为百草顶,并在山顶上建庙一座,内奉玉皇真君,以示唐王对玉皇大帝保佑其东征成功的崇奉。

另相传此观为明朝中期济小塘所建,他在此结庐修炼成仙,也就是传说中的“下八仙”的首领。在观的西侧几米远有一棵独梨树,树虽不大,但冠圆茎直,特别从远处相望非常明显突出,是这一带的地理方位标志。可惜的是,这树文革时全已毁坏。主峰以下,山幔有大片松林,从水平口往西直到文山,这还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高级社时集体栽植的,现已经成为大树。林涛风吼,百鸟争喧,绿翠绵延数里,山丘沟壑,怪石临峋。奇松翠柏相伴其间,时有大鸟飞翔其上,特别是晚秋,空中白云,鹤翔于空,雁声阵阵齐鸣于岚。仰卧果园茅庵真如仙境,你会想到“呼龙耕烟种瑶草,招鹤下云眠古松”诗句。

百草顶生长多种药材,如草参、猪鬃草、孔雀尾、迎春花,柴胡、贯众等草本药材。因生长着断肠草、百步倒等烈性药材,至今令当地放羊者望而怯步,不敢冒然上山放羊。正是由于没人牧羊,其植被才得以世代保护,现如今百草顶在春夏之际仍然木茂草丰,青翠欲滴。

到了清代,百草顶已远近闻名,老道观香火不断,求官的,求学的,求财的,求安的,求子的络绎不绝。据现存的碑文载,道光年间,当地达官贵人,布衣百姓捐资又一次修葺扩建老道观,其规模已形成山门、前殿、后殿多个单体建筑组成的庙宇。内奉的玉皇真君又重朔金身,佛龛香案、柁檩门窗、墙壁也重新涂以彩绘。重修后的庙宇更显幽静森然,与山下红门寺、二郎庙遥相辉映,形成小渤海寨区域内特有的既有道家庙场,又有佛家寺院的特殊景观。

历经几个朝代对百草顶庙宇修葺扩建,老道观香火愈加旺盛。曾引多少文人墨各,名士骚人来之上香游玩。有多少举人秀才流连忘返,留下足印佳句。现今,小渤海寨村还村流传着几首对百草顶山水的赞美诗句:

世外桃源何处寻,燕山脚下有一村。

今日若有陶令在,必将在此作诗文。

山上幕鼓声,山下鸟脆鸣。

魏水潜入地,寒河碧波滢。 

后记:斗转星移,沧海桑田。由于雷击失火和人为破坏,百草顶老道观现已荡然无存,现只留庙基遗址和残碑一统。红门寺、二郎庙已无遗迹可寻。山下寒河水系污染严重,田园植被遭到破坏。庙宇被毁,环境污染实为憾事。但欣喜的是,遵化市沙河水平口引滦水源地保护工程已经列入重点规划并开始实施,相信在遵化市领导建设全域旅游的大背景下,一个昔日佛道共存、山水相依、美景如画的百草顶必将重现在世人面前!

作者:王亭贯

转发请注明,遵化文史,注明作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