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寻遵化古城千年变迁的历史遗迹——蜈蚣坝

 遵化文史 2020-08-18

编者按:遵化是联合国首批命名的“千年古县”,素有“畿东第一城”之称,其历史传承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文物古迹众多,遵化城东蜈蚣坝就是一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遵化马踏飞燕地标,图片选自网络,向原作者致敬

畿东第一城,图片摄影元帅

千年古县遵化

1、遵化古城由来

遵化建县始于五代后唐(923-936),其“遵化”一名最早见于《辽史地理志》,书载,遵化是由后唐时的买马监归入辽国后,于925年改建为县的。遵化寓为“遵循孔孟之道,教化黎民百姓”之意而得名。遵化城始建于唐朝,开始时是一座土筑之城,历经五代、宋、元等各个朝代,仍为土筑。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为了防御北方蒙古族入侵,遵化城向西扩大,并把城墙加固为砖石之城。

1971年遵化古城区域高清卫星图片,王建达提供

2017年遵化古城区域高清卫星图片

2、蜈蚣坝史料记载

《遵化通志》记载:“东坝,州城东南三里许,城南沙河自东北诸口十派合流,夏秋盛涨,水势汹涌,辄逼城下。筑坝年代无考,殆元明已有之。自张家坎西至城东南隅长五里有奇”。《遵化县志料》记载:“昔人于城东筑坝,长数里,以御水患,远望之,形如白练。坝决,则水逼城下”。

1878年《遵化通志》记载的蜈蚣坝

1932年《遵化县志料》记载的蜈蚣坝

3、蜈蚣坝的始建时间

蜈蚣坝位于遵化东城门外的东坝村,相传始建于唐朝,系唐代为防遵化州城东面白莽河(今沙河)水患而建,史载沙河水夏秋之季雨水连绵,山洪暴发,水势汹涌,恒翻巨浪,挟巨石,行旅裹足,两岸田禾多被冲刷,为害甚大。蜈蚣坝为东北、西南走向,长5000米、宽4.65米、高3米,由大型方石垒砌,古朴沧桑。此坝主要防止沙河泛滥淹城,工程浩大,当地有“先筑坝,后筑城”之说。自唐朝始建后,后世历代王朝都曾对蜈蚣坝予以加固和维修,可谓全城安危,系于一坝,蜈蚣坝也因此成为千百年来护卫遵化古城安康的一道坚强屏障和古今遵化人心中的圣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