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 当我第一次和老兵对话,第一次听说他的故事,我的内心是震撼的。他,一个96岁的老人,曾参加过辽沈战役、平津战役两个战略性战役。1950年7月10日,"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成立.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李贵自愿报名参加抗美援朝。 遵化有一位董存瑞的战友仍然健在,你知道吗?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结束了八年抗战。1946年6月,中国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为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伟大革命战争,又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遵化市石门镇山庄村20岁的李贵跟随着这股热潮参加了革命。当时李贵的家里有兄弟二人,他是家里的老二,年纪虽小,但是有着满腔的热血,他要保家卫国,解放那些受到痛苦与伤害的人。他把自己的想法和家人说后,也得到了家人的支持。那一年,他加入了冀热察独立师。 在和李贵的交谈中,他多次说道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就要坚守党的宗旨,冲锋在前。老人说他很幸运,在参与的20多场战役后,还能看到全国解放。听着老人朴实的话语,看着他布满老茧的双手,对他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 年事已高的他很多事情已经记不清楚了,只记得他们所在的部队番号曾发生过多次改编整合只记得他参加过华北军区发起的冀热察战役,先后进行象鼻子山、隆化、昌黎等攻坚作战,在所有的战役中最让他记忆犹新的是在隆化攻坚战斗中牺牲的战友董存瑞。 1948年,某一天的凌晨,天还没亮,阵地上一片寂静,战士们焦急地等待着总攻的信号。随着三颗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我军强大的炮火,把苔山上的敌人火力全给压住了。在硝烟弥漫中,苔山顶峰的砖塔,被我军的大炮轰倒了,炮楼也被打掉,胜利的红旗马上就插上了苔山的顶峰。按照上级指令,董存瑞所在的六连担任主攻,从城东北向隆化中学外围工事运动,但国军的机枪严密封锁着他们前进的道路。李贵说,当时他在六连的突击组,他和火力组、爆破组、支援组互相配合,很快地攻破了隆化中学东北面的旧衙门碉堡群,就此时机董存瑞带领着爆破组连续爆破了敌人4个炮楼、5个碉堡,胜利地完成了扫清隆化中学外围工事的任务。 下午3点左右,第二次总攻开始,六连向隆化中学发起冲锋。突然,敌人的机枪像暴雨般横扫过来,把战士们压在一条土坡下面。李贵回忆说,当时很多战士都倒下了。原来在隆化中学东北角横跨旱河的一座桥上,狡猾的敌人在桥上修了一个暗堡,让我军战士措手不及,眼看胜利在望,却被这个暗堡阻隔。这时,董存瑞和战友们纷纷向连长请战,要求把这座桥型暗堡炸掉。白副连长派出3名爆破手去爆破,短短的突击中,一位战士阵亡,其余两名爆破手身负重伤。这时,团部来了紧急命令,要六连火速从中学东北角插进去,配合已突进中学院内的兄弟部队,迅速解决战斗。白副连长命令董存瑞去炸碉堡。董存瑞挟起炸药包,弯着腰冲了出去。面对敌人的猛烈攻击,他一会儿匍匐前进,一会儿又借着手榴弹的烟雾,站起来猛跑。桥型暗堡里国军的机枪越打越紧,子弹带着尖利的啸声,从他的耳边掠过。董存瑞已经负伤,但他忍着疼痛,抱着炸药包迅速猛冲到桥下,由于没有找到合适的位置安放炸药包,董存瑞只能用身体做支架,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了导火索,紧接着,桥下响起了一声天崩地裂的巨响,敌人的暗堡被炸毁,董存瑞用自己年青的生命为部队扫清了前进的障碍,当时董存瑞牺牲时年仅19岁。李贵说,战争结束后,他们在战场上寻找董存瑞的尸体,很遗憾,只找到了他的一些残碎的尸片。战友董存瑞的牺牲让李贵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一定要早日解放全中国。 骁勇善战的他于1948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9月至11月初,他又参加辽沈战役,胜利完成攻占昌黎、切断北宁铁路和阻击锦西国民党军北援锦州的任务。他所在的部队,后来隶属为东北野战军。1948年12月至1949年1月,他参加了津战役,先后攻克密云、石景山发电厂、门头沟煤矿区,扫清北平(今北京)西郊国民党据点,和兄弟部队完成对北平的包围。战斗结束后他所在的部队被编入第四野战军第15兵团建制,同年他随着部队一路南下。 1949年8月,邻近赣州省龙南县的信丰县已经解放了,由林彪指挥的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其所属的48军143师主力,在师长张兴华的直接率领下,人不卸装,马不停蹄,一路发起攻势。李贵老人说,那次他们连续四天四夜对敌人的追击,143师非常疲乏,战士们已经四天四夜没有正式睡过一觉,但为了早日解放,再苦再累他们也能坚守。 龙南解放之后,143师赣南追歼经过七天七夜,对敌人穷追猛打,终于取得胜利。李贵所在的143师共歼敌2个军,6个师,6个保安团残部,其中打死敌人1000多人,俘虏15000多人,其中营、团、师和军级军官六百多人,而143师仅在追击中因晕倒而牺牲37人,战斗中牺牲3人,负伤20多人。143师以很小的代价取得这样大的胜利,湘赣战役解放县城22座,这次伟大胜利为野战军主力进军广东创造了有利条件,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一块基石。 回忆起70多年前的往事,老人多次用衣襟擦拭眼角的泪水。解放全中国,是他们那一代人用青春和生命换来的。老人屡屡陷入沉思中,或许他的脑中浮现出当年和他一起拼杀在战场的兄弟,浮现出董存瑞炸碉堡时那坚毅的眼神,浮现出胜利时大家欢呼雀跃的激动场景。 1945年抗日胜利,1949年1月31日傅作义率军起义,和平解放北京,1949年十月之前长江以南相继解放,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祖国大陆彻底解放和完全统一。 开国大典胜利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李贵可以和战友们回乡了,但是他却没有。1950年7月10日,“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成立,抗美援朝运动自此开始。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率领下,跨过鸭绿江,赶赴朝鲜战场,25日,揭开抗美援朝战争序幕。李贵又加入了抗美援朝的志愿军中,他说,他是一名中国共产党,要起带头作用,永远冲锋在前。 抗美援朝,又称抗美援朝运动或抗美援朝战争,是20世纪50年代初爆发的朝鲜战争的一部分,仅指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的阶段,也包括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的群众性运动。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得到了解放军全军和中国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配合。1953年7月,双方签订《朝鲜停战协定》,历时2年零9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宣告结束,1958年,志愿军全部撤回中国。离开家乡10多年后,李贵终于回家。 一顶军帽,顶的是责任;一身戎装,穿的是庄严;一双军鞋,走的是神圣;一名军人,重的是军魂,担的是使命!这就是所有像李贵一样的老兵的真实写照,也许年华已逝,但军魂永在,精神永存! 这些红色记忆的缔造者,现在已耄耋之年,历史不会忘记那段血雨腥风的岁月,我们也不会忘记为祖国强盛和民族独立而身先士卒、浴血奋战的老兵。让我们一起向老兵致敬! 撰稿:文静 感谢杨朝阳提供新闻线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