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寻遵化白元山永寿寺

 遵化文史 2020-08-18

编者按:党峪镇白元村为自然、行政村,位于市中心区南部27公里处。白元山,清朝时山上出现一只白色的猿猴,故此当地人称此山为白猿山,清朝嘉庆年间,此地即称作白猿村,以后为了便于书写,将“猿”写作“元”字,故现在此地称作白元村。永寿寺就坐落在白元山山坳之中。

白元山永寿寺位置图,王亭贯制作

1、白元山永寿寺古石碑

白元山永寿寺是一座古寺庙,据碑文记载,始建于康熙四十年(1701年),距今已有317年历史,这里三面环山,清泉涌流,鸟语花香。永寿寺现场留存有三统古石碑,分别是康熙四十年的永寿寺创建碑记,康熙四十五年的永寿寺修建碑记,咸丰年间的永寿寺重修碑记。三统古石碑保存较好,石碑上盘龙精美,图案雕刻细腻,碑记书法隽秀且雄劲有力,具有很高的书法艺术价值和很高的文字历史研究价值,是遵化现存的不可多得的历史文物之宝。


2、白元山永寿寺规划图

具有300多年历史的白元山永寿寺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受破坏,现根据山势和古庙布局对其进行扩建及重新规划,现在已经建造观音像及观音亭,计划复建寺庙主殿,增建宝塔、曾建藏经阁等建筑,规划图如下:

3、白元大墓

这里有明代张炳仁兵马司的大墓,松柏涛涛,令人生畏,称作“白元大墓”,还有一段神奇的故事:张兵马司母亲怀孕因病去世,埋入墓地后,村中烧饼店伙计每天都会遇到一个妇人晚上来买烧饼,奇怪的是,早上烧饼没了,却发现昨天晚上收的却是死人花的纸钱,一连两天,皆是如此,店家合计出了一个妙计,第三天晚上,那个妇人又来了,趁妇人收拾烧饼的空儿,店家命伙计将一根带细长线的针别在了妇人的背后,妇人走后,伙计根据细长线跟随妇人的方向,发现妇人回到了一处墓地就不见了,还隐约听到了婴儿的啼哭声,伙计回来和店家一五一十的都说了,第二天店家带人来到了妇人墓地,挖开一看,一个小孩正趴在妇人尸体上吃烧饼,小孩得救了,大难不死,聪明伶俐,这个小孩后来就成了明代有名的张兵马司......

4、白元山优美景色

白元山景色秀美,山中绿林葱郁,草木欣欣,古刹大殿前耸立着一棵几百年前建庙时栽种的特殊的古柏,灵气盎然。很多百姓有病、孩子求学或商人求兴隆生意,来抱抱它,拜拜它,都很灵验。

观音像面东而立,观音像下的彩绘再现当年古寺盛景,下面是有着美丽传说的圣泉,灌溉着这里的土地,供养着三宝!池中放生的鱼儿在荷花下自在的生活着!这正是:瑞霭散缤纷,祥光护法身。玉环穿绣扣,金莲足下深。手内持宝瓶,恩泽洒人间。

5、抗日战争白元村惨案

1942年12月29日,遵化县南部白元村,晚上住下100多名八路军。因有密探向敌人报告,第二天起大早敌人就包围了白元村。岂知八路军于午夜前已转移,敌人扑了个空。然而敌人并不甘心,又把全村群众围在一起,拷问八路军的去向,群众个个闭口不言。疯狗般的日寇当场挑死孟兴林、鲁占武、倪四海等7人,把王景海、王印环等10人推到井里用石头砸死。青年孟庆林义愤填膺,徒手向日本鬼子夺枪反抗,最后壮烈牺牲。白元村惨案共有18名群众遇难。

6、英勇不屈的白元村人

白元村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和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有1位烈士(1985年末统计,数据和人名按照《1990年版遵化县志》):王井沂,他为人民的解放和幸福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其重于泰山,应青史留名!

附注:从庙上得知,白元山永寿寺,计划于2018年1月24日(腊八节)周三进行腊八施粥,扭秧歌等庙会节目。

后记:离开白元山,回想着探寻的永寿寺,古碑、古树、圣泉、白元大墓、白元惨案及英勇不屈的白元村人们等等,还萦绕在耳畔......遵化,千年古县,素有畿东第一城之美誉,处处散发出文化的气息,一景一物记载着精彩的历史和故事,令人留恋不已,这就是历史底蕴深厚的遵化……

参考文献:

1、《遵化地名文化大观》,政协遵化市委员会编,2014年10月,P237

2、《遵化文史资料大全上 》,远文如主编,赵建辉副主编,孙伟,黄慧勤,温沛金,李克明,岳树木,程水星,周凤军,李寅编辑,2013年,P179

3、《遵化县志》,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遵化县志编纂委员会编,1990年7月版,P646

作者:王亭贯

摄影:王亭贯

感谢:部分摄影照片为孟招军老师提供,感谢大力支持

转发请注明【遵化历史与传说】,注明作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