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河北遵化,被联合国评为千年古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自古便以“风水宝地”而被世人所称道。素有“畿东第一城”之美誉,遵化大清乾隆年间的遵化乌龙泉就是一处著名景观。 遵化被联合国评为千年古县 1、乌龙泉相关记载 据《遵化通志》记载:“城东北隅隍池下有泉涌出,沸若滚珠,掬而饮甘且冽,名为乌龙泉。” 乌龙泉,即人们所知道的“水泉”,座落在遵化城东北角。清顺治年间,经过人工开凿,使池深九尺,方八尺,并将泉水分为两股,从两个龙头咀引出。一股由北面护城河流向西南;另一股则顺东面护城河向南而西。两股水同出一泉,分而复合,汇合于城西南的牤牛桥,继而流入沙河。乌龙泉水,经过人工疏引,一分一合,围绕县城一周,时人称之为“清泉绕廓”,是遵化县十景之一。 乌龙泉北,有一龙王庙,供祭祀用,建年无考。庙旁古松,屈如虬龙舞爪,意欲腾空;庙西北之石洞,形若田螺,故名螺洞。康熙四年,通永道宋荦曾在螺洞西南建来泉堂。泉南之乌龙亭,是清顺治年间巡抚宋权修建,并书诗碑于亭旁。诗云: 流水高山知我心,时来亭上听泉音。 间留后人虚舟在,一任骚人醉客吟。 乌龙亭旧名洗心亭,清乾隆知州傅修易名为湛亭,清光绪知州陈以培又易名为喜廉亭。亭南,有殒石一块,高四尺余,石体极不规则,表面光润如琢,天然形成,宋权曾题诗《石赞》。诗云:“谁赋尔形,块然中处,磊砢英,帷吾与汝。”在乌龙泉后坡,傅修于乾隆五十七年又建有春及亭。光绪十四年,知州陈以培加亭基一尺,复盖茅草,依如旧式。在乌龙泉左右,陈以培又建贺雨台、园亭和观稼亭。清同治十年,知州瑞庆在乌龙泉西建乌龙桥一座。 1945年的乌龙泉 乌龙泉经过清朝康熙、乾隆、咸丰、光绪历代修葺、扩建,使乌龙泉更加锦上添花,景色宜人。因此,曾将以乌龙泉为主体的亭台堂阁、池溪桥榭,联为一体,辟为龙泉公园,供人游赏。据《遵化县志》载:“清初,巡抚宋权依北极、龙陂、八蜡三庙之神,营 建池馆,或增台榭,泉水岱列,野趣天成,游斯池者,凭添逸兴,俨然一规模整洁之群众公园也,原以龙泉为名。” 至光绪十三年,知州陈以培于乌龙泉之北建龙泉文社,但是,池水又淤塞,护城河水亦因此而间断。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乌龙泉大部建筑物为洋兵捣毁。日寇入侵遵化,又遭破坏。有的因年久失修,已荡然无存。龙泉公园几经毁坏,至遵化城解放,已成废墟,幸有乌龙泉尚存,但它已经不能吸引人们来此畅游了。(孙伟) 2、大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的乌龙泉 遵化古城由于有了东北角的乌龙泉,泉水不断,由古城东北向西和南方向流动,清泉绕郭,直到古城西南角,形成遵化古城的护城河,美景无限。 3、现在的乌龙泉 后记:千年古县遵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众多的历史古迹,距今260年前的大清乾隆年间遵化乌龙泉再现遵化古城之神韵。 编者:王亭贯 照片:王亭贯 感谢:孙伟老师乌龙泉相关文字资料 遵化文史,探寻历史遗迹,挖掘过去的辉煌,一个有文化底蕴的公众号! 遵化文史,预约挖掘历史与传说、人物故事、企业和个人,宣传正能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