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庄雷 1、房山沟村 河北遵化房山沟村为行政村,位于市中心区东北15~18公里处,地处其所在侯家寨乡和遵化市的东北部山区,清末民初始建,由头道房子、三道房子、田家村、马家峪、谭家峪、刘杏峪、张桥峪、双环峪、西沟9个自然村片组成。 遵化侯家寨乡房山沟村位置图 房山沟村村标 2、宫里村 河北遵化刘备寨乡宫里村,为我国辽代始建,该村曾为辽太宗耶律德光所置“永兴宫” 属地,故此取村名为宫里。 宫里村村标 3、房山沟账房先生 清朝末年,山东某地一户贫苦农民打算离开荒旱的山东老家,到一个能够混口饭吃的地方讨生活。当年中国人大体有这么几个去处,山东的闯关东,山西的走西口,福广的下南洋。这户山东人没有免俗,奔着关东方向就一路讨饭过去,走到冀东地区就没有向东北方向前进,停留在河北和热河交界一带的燕山山脉的沟沟岭岭之中落户了,这个村名字叫作房山沟。经过一两代人的辛勤劳作,这户农民积累了一些财产,成了山乡之中小有名气的富户。全家人住在山上的一座院落之中,几代同堂儿孙绕膝颇为幸福。名为富户,终究是土财主,家中的孩子也从小干农活。过年炖肉,肉都给长工吃,地主家只能喝汤。但素有善名,十里八乡的农民都知道,到房山沟打柴不用带干粮,只要吃饭时间到庄上,不问来路,一律和长工一起吃饭。 1920年代,地主家的一个孩子结束了放牛生活,进了私塾。老师是县里一位很有威望的学究。几年私塾读完,放牛娃到当地金矿当了账房先生。不久党的地下组织将账房先生发展成了积极分子,随后入党。账房先生以其身份为掩护做了大量的地下工作。30年代,白匪警察局抓住了当地的一位地下党员,严刑逼供后,地下党员挺刑不过,成了叛徒,供出了账房先生是地下党员。警察局大喜,预订于次日到金矿上抓捕。谁知警察局参与抓捕的人中有一位也是地下党员,连夜跑到房山沟通知账房先生身份已经暴露。账房先生连夜写好了请辞信,叫上矿上可能暴露的地下党员转移了。第二天白匪没有抓到账房先生,到账房先生家里烧了账房先生家的房子。账房先生和几个党员跑到某个村子隐蔽起来。村里的百姓知道是房山沟善人家里的孩子,而且是地下党,都给帮忙隐蔽,送吃送喝。后来账房先生进入了冀东13团。再后来从南京军区炮兵九师结束了军旅生涯。 账房先生的家抗日战争中仍然是堡垒户,联络点。共三次被烧毁。 房山沟老宅院保存较好 4、宫里陈家小姐 解放前,遵化宫里村的陈家是当时县里的大户,产业甚多,陈家一位小姐在县城和县长的女儿是同学。有次到县长家看到橘子,觉得特别新奇,这时看到党的部队从县城里县长家门口路过,小女儿冲破封建家庭的阻挠参加了革命,成了一位卫生战士。在革命队伍中账房先生和陈家小姐他们相识、相爱了。后来,账房先生和陈家小姐结成了革命夫妻。 解放后,曾经隐蔽账房先生的老乡家里的孩子后来进城工作,账房先生出力不小。陈家小姐的家里解放后评阶级成分评成了地主,其父母跑到了天津;她的舅舅是县志上留名的反动分子,供职于国民党的教育部。 账房先生的儿女没有一个留在军队里,没有一个利用军中的老关系当干部。但军中的老友常常来往,直到去世,炮兵司令员钟辉将军都会年年来探望。 房山沟老宅院保存较好 房山沟古井 5、账房先生和陈家小姐就是我的爷爷奶奶 这是我爷爷奶奶的故事,小时候问他们革命年代的事情,只说打仗太惨了,人命说没就没了。从来不提自己如何英勇。现在老一辈人渐渐故去,很多事情已经没有人记得了,因为当事人的谦逊,也很少流传下来。 说两件我知道的,年轻人也许不能理解事情: 第一件事是伯父当年想到部队当兵,招兵的干部跟爷爷说,首长的子女可以选择当机关兵或者汽车兵,问爷爷去哪个兵种。爷爷说: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去“五好连队”。伯父到太湖边上挑沙土盖了三年营房。 第二件事是爷爷离开军队后住在南京军区的干休所,思乡心切,想叶落归根回到遵化,回到房山沟。从大城市回到山沟里。他跟家里人说:“我一生没有跟组织提过生活上的要求,没有求过人,这是唯一一次。” 我读过很多所谓的“纪实”、“真相”。解构革命历史,有人用“人性”质疑他们的理想与操守。感谢遵化文史的编辑,用心的、不求回报的把身边的、家乡的的故事挖掘出来,让我们看到老一辈革命者如何谦逊的、平凡的、不事张扬的生活;让我们知道那一代人,把惊天动地的牺牲和奉献看做平凡的工作。这些精神财富,是那一代人给我们的最宝贵的遗产。 一家人在一起,中间是我的爷爷奶奶 6、我的爷爷庄志是一位八路军战士 我的爷爷庄志(1918-1986),化名程远志,遵化侯家寨乡房山沟村人。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1938年入党。60年代从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第九师离休,70年代返乡。1986年病逝于唐山第二干休所。我的奶奶陈国英(1930-1988),遵化宫里村人,是一名卫生兵。 怀念我的爷爷和奶奶。 编辑:王亭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