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生最怕周树人”,他竟让学生喜欢上了周树人

 遵化文史 2020-08-18

导言:多年来,校园里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三怕中,尤怕周树人。大家历来都认为鲁迅(周树人)作品难学又难教,费力难奏效。那么,怎样教学鲁迅作品才能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其乐、学有所获呢?看孙瑞欣老师是怎样引导学生学习鲁迅的《二丑艺术》的。

这是新学期孙老师新接任的一个班级的第一堂语文课。教学内容是鲁迅先生的《二丑艺术》。谁都知道,鲁迅作品难学又难教,费力难奏效。怎样教才能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其乐、学有所获呢?

上课伊始,孙老师先用简练的语言将话题引到鲁迅杂文上,从而引出课题。他对学生说:“以前同学们曾学过鲁迅的许多作品,特别是他的杂文,尖锐、泼辣,形象生动,有很强的战斗性和说服力。谁能说出几篇鲁迅杂文的篇目?”

话音刚落,便有二十几名学生主动举手回答,他们说出了曾学过或未学过的许多鲁迅杂文的篇目,如《友邦惊诧论》《拿来主义》《文学和出汗》《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等等,活跃的课堂气氛初步形成了。

接着,孙瑞欣老师交代了学习本文的目的:学习杂文形象生动、幽默、讽刺的特点,以及语言的精练性;学习鲁迅的战斗精神。围绕学习目的,老师引导学生开始了“画——演——画”的阅读过程。

初读课文后,孙瑞欣老师让学生画出文中能够概括“二丑”特点的句子,谁先画出,可以板书到黑板上。一分钟后,只见一名男生手拿课本,面带笑容地走上讲台,写下了“身份比小丑高,性格比小丑坏”的文字。其他同学也大都准确地圈画出来了。于是孙老师问学生:“这一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学生答:“是全文的总纲”。“既然是总纲,请分别画出文中表现二丑‘身份比小丑高’和‘性格比小丑坏’的词语。谁先画好,可以板书到黑板的适当位置上。”学生的兴趣盎然,边读边画,有的互相讨论着,也有的向老师询问一些问题……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学生将相关词语板书好了,师生互相讨论,加以订正之后,老师让学生根据文中对二丑形象进行描写的词句(扮拳师 、清客、上等人模样;凌蔑、冷笑、吓唬、吆喝;回、指、摇、装),自行表演二丑“帮困”又“帮凶”的两面派嘴脸。两分钟后,指定两名表演水平较高的同学到讲台上表演。他们精彩逼真的表演,使二丑可恶可憎、滑稽可笑的形象惟妙惟肖地展现在大家面前,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表演虽然结束,许多同学还跃跃欲试,余兴未尽……见此情景,孙瑞欣老师又让学生动手,根据课文的描述,给二丑画一幅漫画,并给漫画取名。不一会儿,一幅幅漫画画成了,题目有《嘴脸》《两面人》《阴阳脸》《瞧那嘴脸》等等。同学们手捧自己的作品,分别来到讲台前,将作品一一展示给大家,可谓“奇画共欣赏”。此时,大家欢欣无比,“其乐融融”课堂活动达到高潮。 

下课了,学生的兴致还十分浓厚,仍然沉浸于课堂教学的情景之中。孙老师趁机鼓励他们阅读《语文读本》中的杂文和鲁迅的其他杂文,开阔自己的视野。

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根据教学目的、教材特点和学生特点,紧扣语言训练,按照“总体→部分”和“画——演——画”的思路安排教学,让学生亲自画一画、演一演、做一做、说一说……全体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都十分高涨,在兴趣盎然中深刻地体会了杂文的形象性和语言幽默、讽刺的特点,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从文章整体着手理解课文,避免了将文章搞得支离破碎。教师仅用一节课,便省时、高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部分内容摘自孙瑞欣老师的教学讲座《语文教学的激情策略:教师该怎样用好激情之"法"》。见《中国教育报》“名师开讲”2007年11月02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