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一次,我遇上了性格倔强者

 遵化文史 2020-08-18

作者:孙瑞欣

有一年,我新接任一个班级的班主任工作。班里有一位学生干部,与原班主任感情较深。我上任后,他有些恋旧,工作不是十分积极。恰好在期中考试中,他有一科成绩没及格而未能当上优秀学生干部,便误认为是新上任的班主任从中作梗,不让他当的。于是,他耿耿于怀,对我这个新班主任不冷不热、敬而远之,对班级工作冷若冰霜。

几天后的一个自习课上,我正在辅导学生学习,没想到他气冲冲地来到我面前,要求辞去班干部职务。我听了他的无理要求,当着全班学生的面,马上对他进行了严厉批评,并且没有答应他的要求。这位学生干部表现出不服气的样子,找出许多理由为自己辩解,而且态度很强硬,说:“我就是不伺候了,看你有什么办法?”我听了他这句话,又看到全班学生都在看着我们,感觉自己的尊严被他这句话一扫而光了。我气愤之极,一怒之下,说出了“你想干我还不用”的话,结束了这场冲突。

事后,我终于冷静下来,觉得应当从爱护学生的角度出发,为学生的健康成长着想,而不应该让他稚嫩的心灵背上沉重的包袱,影响了学业,影响了身体健康。于是,就主动找到这位班干部,讲清事情真相,承认了自己态度粗暴、方法简单的错误。然后,师生之间交换了各自的看法。终于,这位学生干部承认了自己的自私、狭隘、对老师缺乏尊重的错误,表示今后要多为老师担担子,多为班里做工作。

这场冲突虽然化解了,但它却引起了我的深刻反思。

班主任老师在班级管理工作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案例中的学生干部突然“撂挑子”、闹情绪。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问题,教师为了个人的“自尊”,为了个人“一吐为快”,便勃然大怒,甚至不惜影响全班同学的学习来批评学生,以求“杀一儆百”之效,结果适得其反。有经验的班主任却不是这样做的。他们能理智地对待突发事件,在突发事件面前“处变不惊”,能克制自己的感情冲动,想方设法让自己、也让学生冷静下来,待到事后再作耐心、细致的处理。具体说,可以按如下方法处理此类事件。

课上问题不当场批评。课上偶然发生的问题教师可以不批评。即使问题比较严重,也不要在课上非让学生无地自容不可。因为这样,一方面会浪费有限的课堂时间,影响教师的形象,教师又往往会将此“账”记在学生身上,对学生更加不满;另一方面,学生也会因教师的当场斥责感到其自尊受到了伤害,从而滋生对教师的逆反心理。

不认识错误不即刻批评。有些学生犯了错误并不能马上认识,教师不能急于求成,而应该给他们自省的时间。等到他们内心的冲动过去、理智占主导地位的时候,再找他们解决。

遇见性格倔强的学生,教师可先退让一步。批评学生有时会出现“顶牛”现象。教师越是声色俱厉,学生越是不听,甚至会与老师顶撞。这说明遇见了性格倔强的学生。这样的学生往往“吃软不吃硬”。了解了他们的这一性格特点后,教师就不要再采用简单粗暴的方法来压制他们了,而应当根据他们“吃软不吃硬”的特点,对他们耐心说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尽可能地创造一个和谐、平等的批评氛围,促进师生双方的感情沟通。一旦发生了“顶牛”现象,教师可暂时退让一下,而不要与学生一争高低。这样做,显示出了教师宽广大度的胸怀,教师可由被动转为主动,为最终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奠定基础。

( 摘自孙瑞欣《班主任工作中的冷处理》一文,见《河北教育》,1997年01期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