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于遵化毕业于黄埔军校,保全黄河铁路大桥立奇功

 遵化文史 2020-08-18

撰稿:孙晓榴

孙谦(1908-1975)河北遵化西龙虎峪南贾庄人。十三岁时随父至青岛,艰难谋生,坚韧完成小学学业后考入北平大同中学,以“校工”俭学,期间参加北平市学生请愿团赴南京请愿。1934年9月考入黄埔军校十一期工兵科,1937年10月毕业,旋即投身抗日战场。历任工兵二团爆破教官,第九军参谋处工兵参谋,一战区工兵指挥部爆破总队主任、工兵十三团营长、工兵九团副团长、一兵站(郑州)工程处副处长、一补给区(南京)工程处处长、联勤总部工程署工程处上校处长。1948年10月,刚正禀性使然,睿智化解上峰的炸桥命令,保全住“南北之咽喉”的黄河铁路大桥。此举受到新生政权的准确认证和高度赞赏,被认定为“有重大立功表现人员”。1949年后相继担任湖南有色金属分局、中南钨矿局火工品工程师。1955年受命至“钨都”赣南,技术全权地负责选址、规划、建设新中国第一座矿山用专业化的大型火工产品企业——803厂,任总工程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59年6月带领攻关组研发工业铜壳雷管成功,填补了江西省的一项技术空白。1964年1月领队研制的“玻璃纤维导火索”获国家经委颁发的“创造发明”奖。1975年去世。

孙谦照片,1963年

撰稿简介:

本文编撰孙晓榴系孙谦之子。孙晓榴,祖籍河北遵化,1959年出生于江西赣州。回乡插队后应征入伍,从事文艺工作,转业后供职于湘潭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1976年开始文艺创作,迄今已有近二百万字的作品付诸于舞台、荧屏、报刊。代表作品有:话剧《湘江一夜》、电视剧《将军曲》、歌曲《南北大天地》、散文《中国的钢铁语言》、纪实文学《湘乡-南京》。国家级获奖作品有:歌曲《那一年的春天花真香》、《洞庭人家》,散文《中国的钢铁交响》,《一支小号感动中国》。

孙晓榴照片

孙晓榴照片

孙晓榴在红旗渠照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