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厅长曾把一项重要的师训实验任务交给了遵化

 遵化文史 2020-08-18

原作:遵化市教师进修学校  孙瑞欣

那是2001年的2月,春节刚过,春寒料峭,时任省教育厅厅长的刘永瑞在教育局局长曹贺忠、教师进修学校校长辛殿全等同志的陪同下,来到我市教师进修学校视察师资培训工作和校园建设情况。视察其间,刘厅长了解到我市小学教师队伍中大专学历比例偏少的状况,便征询教育局和进修学校领导同志的意见,问能否承担起培养“复合型小教大专”师资的实验任务。面对省厅领导的信任和鼓励,面对这千金难求的好机遇,曹局长和辛校长当即表示完全有条件、有信心承担起领导交给的实验任务。就这样,“复合型小教大专”师资培训实验就落地于遵化、落地于遵化市教师进修学校了。

接受实验任务后,学校责成我们教科研室全面负责培养目标、课程计划、课程设置、师资调配等事项的论证和相关文件的制定。我们学习了国务院批转的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 关于“小学和初中教师中具有专科和本科学历者比重逐步提高”的相关论述,研读了一些院校办“小教大专班”的经验,在本市内七八所乡镇小学做了调研。

然后,根据刘厅长“培训实验虽靠挂于唐山师范学院,但要立足于遵化小学教师实际,着眼于‘复合型’教师人才培训”的指示精神,开始着手制定培训工作的相关文件。期间,我们在辛校长的领导下,先后召开了六、七次会议,明确了“复合型小教大专”师资的培养目标、课程计划、课程设置等,都应该突出“复合型”三字。围绕实验的“复合型”原则,我们认为,“复合型小教大专”师资培训应当既不同于全日制五年制小教大专的培养模式,更不能等同于全日制普通高师的培养模式,而应当适应农村小学教育的需要,构建“综合培养、文理艺结合”的培养模式;突出学科思想和方法的教育;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开发学生的学习、创造性潜能,提升学生将来从事小学全科教育的能力。根据这一培养原则,我们研制的课程计划和课程设置(孙瑞欣为主要研制者),没有像普通小教大专那样,分为理科综合专业、文科综合专业、艺术综合专业等,而是更加趋向综合性。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教育心理学》《中小学教育管理》《现代信息技术》《小学艺术教育》《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中外文学作品选读》《儿童文学》《教师写作》《汉语口语教学》《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教育研究方法》等课程。随后,由孙瑞欣老师将课程计划、课程设置上报到唐山师院的李炳奂教授那里。李教授看过后,连声夸我们的课程计划、课程设置设计的很科学、适用。课程确定后,由教科室孙瑞欣负责组织编写了相应的教材。参加教材编写的(也是主要授课人)主要有辛殿全、唐绍文、孙瑞欣、胡平、赵粹、曹树军、李淑芬、王艳、裴均坡、赵彩凤、王宇、张德兴、王丽凤等人。

这年9月,我们从应届中师毕业生中招收了品学兼优的学生100名,开始了为期两年的实验工作。学习方式是半工半读,每周双休日和周三及寒暑假的部分时间来学校听课,其余时间学员根据老师所授内容和所留预习作业自己安排时间学习。实验中,大量渗透技能培养的内容,安排各项技能的强化培训。在课程和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注意结合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除一般课程外,还开设了传统教具与课件制作、书法等实践技能课程;组织学科活动和相关技能竞赛,举办各种文体竞赛,提升和强化学生的各项技能。

“复合型小教大专”师资培训班一共招收了两期,招收学员662名,有310名学员取得了大专学历。后因国家调整师范院校结构而终止招生。尽管只招收了两届学员,实验也未能进行到最后,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为复合型教学人才的培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也为遵化的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

遵化教研训中心

作者简介:

孙瑞欣,1961年出生于遵化市平安城镇中滩村,本科学历,原遵化市教研训中心主任。高级讲师,河北省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曾宪梓教师奖获得者,唐山市第三届和第四届市管专家,唐山市名师、青年专家。事迹被收入教育部编《华夏师魂》、河北省教育厅编《园丁风采》以及《遵化教育志》《遵化人》等多部书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