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瑞华 自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以来,与日俱增的确诊人数牵动着大家的心,那些舍生忘死,战斗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们,成了我们心目中的勇士。我们敬佩他们!赞美他们!也为他们祈祷平安!疫情还在蔓延,为了打赢这场攻坚战,更多的乡村医务工作者也投入到了抗疫之中。阻断传播,严防死守,一村一隅都不能放松。村医,就是这村与隅中的守护者之一。 与基层工作人员和村干部们不同,村医只是普通群众的一员。他们没有誓师会,更没有请战书!也没法说“我是党员我先上”!“我是领导我带头”!但是他们,从接到乡卫生院下达指示的那一刻起,肩上就多了一份责任。村口设立宣传标语,出入的村民体温检测,一样不能马虎。为了查清本村外出打工人员返乡情况,他们与村干部一起走家串户,逐一询问。如有情况,除了每天两次上门测体温,还劝其在家隔离两周。因为村民对新型冠状病毒知之甚少,他们就一面学习,一面给大家答疑解惑,安定村民的焦虑和恐惧的心里。他们还利用广播,提醒村民少聚会,少外出,出门戴口罩,不传谣不信谣。每天每天,在空无人迹的村落里,熟悉的广播喇叭声都能给村民带来安全感。 由于条件有限,公共场所的消毒还是最原始的喷雾器。大冷的天,背着满满的一桶药液,手冻麻了,腰也冰的难受。可是他们明白:这里也是战场,不给病毒可乘之机,是他们的职责。 在外是忙碌的,回家工作还在继续。非常时期,口罩紧缺,他们就利用各种关系,多途径地帮村民购买。此外,电话追踪、微信问候、朋友圈宣传,等等!等等!紧绷的心时刻也不能放松。 不可否认,要论起医术来,他们的水平远称不上高超,但他们却有大医生一样的医德和仁者之心。日里夜里,行走在村头街尾,可以说危险无处不在。因为他们没有隔离服,唯一的武器就是一把体温表,而能保护自己的,只是一只普通的口罩。 钟南山院士曾满含热泪地说:“这世上,哪有什么天生的英雄。只是因为有人需要,才有人愿意牺牲自己成为英雄。”小小的乡村医生称不上英雄,却称得上那个“有人需要愿意牺牲自己利益的人”。他们也有畏惧,也怕被传染。可是为了打赢这场抗疫之战,他们甘愿做不穿铠甲的战士 ! 我的一位学生也是村医。我问过他,没有工资还这么辛苦,不抱怨吗?他说:“国难之时还讲什么个人得失!疫情过去了大家都好!”极平淡的一句话,却真真的令人感动。 记得司马迁有句名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而我们这些乡村医生,还有千千万万个冲在最前线的援鄂医务人员,抛小“利”于不顾,抛生死于不顾,为的就是武汉的平安!中国的平安!我想,如果司马迁看到这么多人的无私奉献,定会有另一番感慨吧? 疫情不灭,拼杀就不会停止!在武汉,在整个中国,处处都是抗疫的战场!在城市,在农村,人人都是抗疫的参与者! “没有过不去的冬天,没有到不了的春天!”只要我们同舟共济,春天,就来了! 防疫攻坚战,遵化村医在行动,照片提供:陈学刚 作者简介:张瑞华,女,中国诗歌学会、中华诗词学会、河北省作协、唐山市作协会员,遵化作协理事、诗歌协会副主席(兼副秘书长)。曾获北京诗词学会组织的“第十四届北京端午诗词大赛”优秀奖;中共唐山市委宣传部组织的“中国梦·唐山篇章”诗词楹联颂党恩活动楹联一等奖、诗词三等奖;唐山市档案局组织的“档案-我们共同的记忆”征文三等奖;“雅集京华·诗会百家”全国第二届百家诗会图书二等奖;“中孝杯”首届全国“家风·孝道”诗词大赛三等奖;“御宴坊杯·诗咏承德”全国旅游诗词楹联大赛优秀奖;首届新时代·魅力中华“文学”“书画”大赛古诗词类铜奖;遵化“美客多”杯二等奖,《鹧鸪天 新郑印象》获“井冈山杯”《中国最美游记》第三届文学艺术大赛提名奖,并入选《中国最美游记》系列丛书。出版诗集《藕花深处》和《清浅时光》。作品散见于国家及省市级刊物和网络平台。 本文作者张瑞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