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秀云:遵化三中甘为人梯的化学名师

 遵化文史 2020-08-18

引言:在遵化历史上还从来没有一本介绍教师事迹的书。《遵化名师》一书的编辑具有开创意义,因此得到了许多学校和教师的支持。

书画名家牛泽海欣然为《遵化名师》题字

《遵化名师》一书计划编入建国前后到现在100位左右遵化名优教师的事迹,凡符合征稿启事中规定的条件的优秀教师均可编入其中。该书属于公益性质出版,尚无资金来源。拟编入书中的教师已经在“遵化文史”平台介绍了49位,敬请朋友们关注。同时也欢迎各位朋友联系我们,应聘副主编或编委;祈盼有实力的单位和有能力的有识之士提供赞助!欢迎教师写教师,学生写教师,社会各界人士写教师,在全社会树立尊重人才、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联系电话和微信:15802225916

拟将收录:王秀云,甘为人梯的化学名师

王秀云(1957.6—),女,汉族,遵化市东旧寨镇石桥头村人。1976年参加教育工作,1986年唐山教育学院化学专业毕业,大专学历。中共党员。遵化市第三中学化学高级教师,兼化学教研组组长。遵化市第三届人大代表。唐山市骨干教师。连续十多年获遵化市政府嘉奖、记功、记大功奖励,多次被评为遵化市教育系统优秀党员。1982年至1997年连续15年被评为遵化市先进工作者。1991年获遵化市通报表扬,晋升一级工资;当年被评为河北省优秀教师。1998年再次被评为河北省优秀教师。1992年被评为唐山市劳动模范,1995年被评为遵化市十佳青年。自1985年至1995年连续11年中考中,所教班级的化学成绩一直居遵化市同类学校之首。

遵化三中化学高级教师王秀云

她深知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的涵义。1983年,她考入唐山教育学院进修化学专业,一边教学一边学习。1986年毕业后,她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学成绩突飞猛进。1995年8月调入三中后,担任初三化学课,兼任化学教研组组长职务,积极带领本组教师开展听课、评课等多种教研活动,使三中的化学成绩在市局组织的教学质量检测中连续几年一直雄居榜首。她敢于冲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大胆创新。课前钻研、课后总结成了她多年的工作常态。她先后五次举行全市化学观摩课、引路课,在指导学生化学竞赛活动中多次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在唐山市优质课评比中两次获一等奖,所写论文和教案多次在唐山市、遵化市获奖。

“一花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王老师认为,要想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大贡献,就必须把自己的教学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更多教师,使他们更快进步。几十年来,她帮助过的教师有几十名。同一教研组的张老师十分上进,有强烈的事业心,但过去长期在在乡中教学,没有更多的可供借鉴的经验,更不用说开展教研活动了。她来到三中后,和王秀云老师在一起办公。王老师很快发现了这棵好苗子,决心把她培养成为一名化学教学新秀。于是,王老师就和她结成了“一帮一”小组。王老师首先从初中化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上,给张老师做耐心细致的点拨,利用节假日时间,给张老师精心绘制了各个单元、章节之间的知识体系图,使张老师很快掌握了各章各节的知识体系。然后,王老师结合学校安排的教学进度,帮助张老师做到超周备课,经常把自己的教案给张老师参考,讲解自己的讲课思路和设计习题的目的,透析习题与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王老师还把自己多年来整理的知识性、联系性很强的练习题拿出来,让张老师穿插到教学当中。而张老师也很虚心好学,每周都抽时间听王老师的课。有一次,张老师准备参加学校举办的优质课比赛,请王老师看她的备课笔记。王老师看过后直截了当地说:“备课需要备知识点、重难点、备学生,但也要备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和应用、备知识与科技动向的联系、备中考的热点。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把握好中考的脉搏。”正是王老师的这番话给她点拨了备课的正确方向,使她在备课中有的放矢。后来张老师的课被评为优质课。

遵化三中,摄影:王亭贯

王秀云老师对张老师的帮助还体现在做化学演示实验上。张老师的每次实验准备,王老师多数都亲自到场点拨,有时甚至亲自演示给张老师看。在演示的过程中,告诉张老师应该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思考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以及与生成物之间的本质关系、注意观察老师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在王秀云老师的帮助下,张老师的教学水平有了很大提高。2002年,她准备参加唐山市优质课比赛,讲《燃烧和缓慢氧化》。王老师几次主动听她的课,并从知识点的联系上、组织教学的细节安排上、演示实验的设计上,都提出了有益的建议。在比赛就要开始的时候,张老师还是感觉开场不够顺畅,便邀请王老师再次深入课堂听课。王老师发现,课堂的整体思路设计得没问题,唯一需要改进的是课堂过渡环节语言的使用上。于是,经过潜心研究,给张老师设计了一段过渡语言;“同学们,我们从课题上就可发现,燃烧实际上就是剧烈氧化的代名词,由此我们可以把课题理解为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它们的核心词是氧化,它们的区别就是氧化的速度上。前面我们学习了剧烈氧化,下面我们就学习缓慢氧化。”几句简洁的过渡语言,把新旧知识连接得浑然一体。最终,《燃烧和缓慢氧化》这节课获得了唐山市优质课比赛二等奖。

遵化三中,摄影:王亭贯

作为初三老师,最关键的时刻是临近毕业考试前的复习考试了。这个时候,时间紧、任务重,大多数老师都忙于自己班级的复习考试。但是,王老师没有忘记对张老师的帮助。“酸碱盐”部分是初中化学里非常重要的内容,考试涉及到的分值比较大。年轻的张老师与大多老师一样,采用“题海战术”,遇到什么题就做什么题,缺少规律性、针对性、联系性,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针对这一情况,王老师找到张老师,引导她从基础知识入手、分类复习。张老师采纳了,结果她的复习课效果有了极大提高。

“帮人就得用真心”是王老师的口头禅,“看着青年教师不断进步我打心眼里高兴”是她的真心话。王老师在三十多年的化学教学中,一直践行着她的口头禅和真心话。

(遵化市第三中学  王子强)

遵化三中,摄影:王亭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