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名家张旭东欣然为《遵化名师》题字 【102】拟将收录:杨建中,一中校训“严实勤恒”的主要制定者 杨建中(1921—2004),男,曾用名杨国桢,遵化市洪水川人。1939年9月参加革命工作,1949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八间房初级小学、南岗高级小学、东关高级小学、山里各庄高级小学,洪水川小学等校任教师,在郝各庄小学、十里铺完小任校长。1950年2月至1952年8月任遵化县干部业余学校教务主任,1952年9月至1954年8月任滦县初级师范教导主任,1954年9月至1959年8月任昌黎一中教导主任,1959年9月至1961年1月任昌黎县文教局教研室主任,1961年2月至1970年8月任昌黎二中教导主任,1970年9月至1979年8月任遵化县平安城中学校长,1979年8月至1982年3月任遵化一中校长,1982年3月至1984年2月任一中党支部书记。1986年12月离休。他多次被评为省、市、县劳动模范,也曾被遵化县政府评为“人才培养贡献奖”,所任校长的学校多次被评为先进集体。 杨建中先生几十年如一日,勤奋工作,兢兢业业,把毕业精力献给了教育事业。无论是当教师,还是任校长。1941年8月至1942年7月,杨建中在南岗高级小学任教时,积极配合抗日民主政权,在课堂上讲抗日救亡的革命道理,在课余掩护革命干部及革命烈士子女,支持和配合县长王常明(即兰小川)和包森司令员的抗日活动,使南岗高小成为培养抗日救国人才、支持抗日斗争的阵地。 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制度,正在平安城中学当校长的杨建中无比振奋。面对“文革”对学校课程建设、管理制度和教师队伍造成的严重破坏,他首先确立了以教学为中心的办学思想,狠抓教学质量,争取为国家输送更多的人才。他重建学校管理制度,在学校大力树立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把一些有较高学历却长期脱离教学岗位在校办工厂和农场做一般事务性工作的教师充实到教学岗位上,发挥他们的业务专长。他不惧压力,吸收大批髙素质教师来校任教,比如物理王宝琛(清华毕业)、唐祥(清华毕业)、杨延伶(北大数学系毕业)、石春珍(北大物理系毕业)、郝云安、刘文瑞,等等。由于他广揽人才,以至于当时平安城中学大学毕业的老师比遵化一中还多。根据学生深受“文革”影响而普遍学业荒废的现状,他作出了“从基础抓起、初高中知识整合教学”的决定;同时,根据学生平日的学习状况,通过考试将毕业班三百名学生按综合成绩进行分流,把有望考入高校的学生编入一个班级,其余学生分编为几个班(为升中专做准备),分别进行教学与管理。由于他的精心谋划,平安城中学从1977年到1979年的三年中考和高考成绩在遵化县一直处于领先地位,高考成绩甚至与一中难分上下。 由于管理有方,业绩突出,杨建中先生于1979年8月调任遵化一中校长。他从严治校,强化管理,确立了“严、实、勤、恒”的四字校训。在“四字校训”的规范下,一中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明显改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时至今日,四十多年过去了,“四字校训”仍然是一中师生信守的治学和做人的准则,在一中制度建设、文化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杨建中先生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教师成名成家。他来到一中后,继续广招人才,在教育局的支持下,先后有刘大刚、刘振生、王维民、齐晓军等一批优秀教师来一中任教。始于1978年的一中胡中柱老师“适当扩大读写量、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语文教学改革,从一开始就遭人诟病。杨校长到任后,不但肯定、支持胡老师的教学改革,而且号召全体教师向胡老师那样,做敢于改革、勇于冒尖的好教师。 杨建中在写作教学方面也有一定建树。主编的《大视野初中比较作文》《大视野高中比较作文》《大视野小学分类作文》《大视野中学分类作文》等四套书,由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 注:本文据《遵化市志》和采访所得整理。感谢一中退休老教师齐晓军、王维民先生提供资料。 (市教师进修学校/教研训中心 孙瑞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