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瑞华 “这些年的不容易,我怎能告诉你!有过多少叹息,也有多少挺立。长夜的那串泪滴,我怎能留给你······真正的男儿你选择了军旅,痴心的女儿我才苦苦相依······”谭晶的一首《我骄傲!我是军人的妻》不知打动了多少人!这歌,唱出了军人妻子们内心最最真挚的情感,这歌,让我们在赞美最可爱的人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军人妻子的风采! 文中的这位妻子叫黄玉清,现在的她已是暮年,虽然爱人已经离世,但她仍为自己曾经是军人的妻子而自豪。 年轻时的她多才多艺,经人介绍,嫁给了在北京南口4636部队当兵的爱人,因为两地分居,爱情的甜蜜,新婚的不舍,只能深深的埋在心里。 黄玉清与她的爱人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提笼忘采叶, 昨夜梦渔阳。” 在唐代诗人金昌绪的笔下,少妇因思念远方的夫君而忘记了手中的劳作,少妇的那份哀怨和愁绪,凄美的让人心疼。可是对黄玉清而言,就连静静地思念也是一种奢望。 丈夫的家人非老即小。奶婆和公公体弱,婆婆瘫痪在床,还有在外上班的哥嫂家的两个孩子(一个不足四周,一个一周半)也养在这里。农活、家务,里里外外都靠她一人。可她不嫌弃这个家,因为公婆先后把大儿子和老儿子都送到了部队,且大儿子随军南下转业不久就病故了,老人们连儿子的最后一面都没见到。在黄玉清眼里,婆家是个光荣之家,她愿意为这个家挑起生活的重担。 黄玉清有文化,村支书几次登门请她去当教师。她多么喜欢这份体面的工作啊!可婆婆身边离不开人,也是为了这个家,她放弃了工作的机会! 从此,一个怀着身孕的新媳妇,每天起五更睡半夜,做饭、洗涮、侍候老幼,一刻不得停闲。太忙的时候,她就把针线活儿拿到娘家,让嫂嫂帮着纳鞋底,做棉衣。 最难的是挑水。冬天,井边结满了冰,大口井没有辘轳,很难想象,一个挺着肚子的女人是怎样用绳子吃力地拔上水桶,再深一脚浅一脚地把水挑回家,可这,只是她每天必做的事情之一。 孩子快降生了,破旧的屋子冷得像个冰窖,丈夫又不在身边。她自己安排人找来了接生婆。都说女人生孩子就像过鬼门关,她既紧张又害怕!在那撕心裂肺的剧痛中,多么需要丈夫给她力量啊!可她知道,此刻的丈夫正在三百多里之外的北京,守卫着祖国的安宁!就算是鬼门关也要独自闯过去。 孩子终于降生了,在看到儿子的那一刻,坚强的她哭了!那眼泪里有辛苦、委屈也有欣慰。有诗说:“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爱情的力量是巨大的,是丈夫刻骨铭心的爱,给了她无尽的勇气。 她记不清是怎样熬过的月子,却记得丈夫见到儿子的喜悦,记得久别重逢后互诉思念的甜蜜。 妻贤夫自强!在部队,丈夫连年被评为“五好”战士。每次听到喜讯,她的脸上都会露出幸福地微笑!“军功章上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丈夫的荣誉就是她的荣誉!心中有追求,苦点累点又算得了什么呢? 黄玉清与爱人和大儿子合影 丈夫复员后,分配在百里外的唐山运输公司当客车司机,除去路上的往返,就算把三周的假凑在一起,在家的时间也就两个整天(当时一周只有周日休息)。可是,分家给的房子已经透了天儿,她又再次怀孕,总不能把孩子生在漏雨的屋里吧?房子需要翻盖,爱人又不好请假,又是她一个人大事小情地忙碌着。从准备各种用料到找泥水木工瓦匠,一个怀着孕又带着孩子的女人,竟然操持着把四间大瓦房盖起来了!这等魄力不但爱人惊讶了,就连邻居也都竖起了大拇指!她用瘦弱的肩膀,撑起了家里的一片天,用自己的勤劳和聪慧,把日子编织得如春天般明丽! 或许有人不解,操持盖房是件大事,即便是男人也要累掉一层皮,爱人怎么就不能请几天假呢?工作再重要也不能置家于不顾吧?听听她的另一个故事,就会知道当过兵的人思想境界有多高。 一九七六年唐山大地震发生的那夜,她被剧烈的颠簸惊醒,屋顶的土掉下来了,黑暗中她一手抄起一个孩子放到腋下,急忙往外跑,刚迈下台阶,掉下来的房门就砸在了她的后背上,几乎在同时院墙也倒了,她吓得魂飞魄散!在摇摇晃晃的空地上,她紧紧地抱着两个孩子,好不容易熬到了天亮,可余震时有发生。房子是不敢再住了,她和孩子只能暂时借住在邻家的棚子里。 获得的先进工作者 地震后就是大雨,哗哗的雨声中她心急如焚,听说唐山已成废墟,她担心丈夫的安危,她想去唐山!哪怕在这雨夜中步行她也不怕!可是两个年幼的孩子离不开妈妈,她根本走不开!失魂落魄的她坐立不安,什么叫望眼欲穿,什么叫度日如年,此刻都体验到了。 一天、一夜过去了。 两天、两夜过去了。 三天、三夜又过去了。 到了第四天,爱人还是没有回来。她绝望了!不敢想象可怕的后果······ 在万分的焦急与恐惧中,终于在第四天的晚上盼回了丈夫。而此时,丈夫穿着别人的衣服,面容憔悴的已经不成人样了。 原来,地震时丈夫被压在了楼板下,被人救出后有好几处擦伤。但他稍作处理,就投入到了运送伤员的工作中。作为复原军人,丈夫顾不得伤痛,冒着余震的危险,第一时间把重伤的人一车一车送到外地医院。时间就是生命啊!他必须握住方向盘夜以继日地飞驰飞驰!直到第四天,才赶回来看望家人们。 经历了生死的人,最懂得生命与家庭的珍贵。谁不愿意在危难时守着家人?谁不想在余震频发的时候远离危险地带!可是唐山,还有太多的生命等待营救!可敬的军人们在废墟中搜救遇难者,他怎么能躲在家里呢!丈夫帮她用塑料布支起个简易的棚子,就匆匆返回工作岗位了。 老年的黄玉清 回忆起这些,黄玉清竟是满脸自豪!望一眼丈夫“先进生产工作者”的奖状,她说: “对于家庭,他的确愧疚太多,但对于工作,从来都是好样的!” 多朴实的话语!多朴素的心啊! “真正的军人,你扑向了风雨,我是你家中最平安的消息。世上有那样多的人赞美着你,我骄傲!我是军人的妻!” 那骄傲的军妻里,当然也包括黄玉清。 像黄玉清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很多,她们值得赞美和敬佩!而更让人敬佩的是,在经历了所有的付出之后,她们依然会骄傲地说: 做军人的妻子,此生无悔! 文章作者张瑞华 作者简介: 张瑞华,中国诗歌学会、中华诗词学会、河北省作协、唐山市作协会员,遵化作协理事、诗歌协会副主席。《七律 醉在采摘园》获北京诗词学会组织的“第十四届北京端午诗词大赛”优秀奖;《七律 喜迎十九大》和楹联获 “中国梦·唐山篇章”诗词楹联颂党恩活动楹联一等奖、诗词三等奖;诗歌 《档案-我们共同的记忆》获征文三等奖;诗集《藕花深处》获“雅集京华·诗会百家”全国第二届百家诗会图书二等奖;《七律 家风写在父亲的辛劳中》获“中孝杯”首届全国“家风·孝道”诗词大赛三等奖;《离亭燕 冬游避暑山庄感怀》获“御宴坊杯·诗咏承德”全国旅游诗词楹联大赛优秀奖;《诗词6首》获首届新时代·魅力中华“文学”“书画”大赛古诗词类铜奖;《鹧鸪天 新郑印象》获“井冈山杯”《中国最美游记》第三届文学艺术大赛提名奖。出版诗集《藕花深处》和《清浅时光》。作品散见于国家及省市级刊物和网络平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