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读书日 | 建筑师都在读什么?

 Duni设计学院 2020-08-18

转载自 :凡加方案手绘(ID:shfanjia)

由几凡设计教育重新整理编辑

又是一年一度的世界读书日,每到这个时候,就想起一年过了三分之一,书是完全没看几本。在各大应用疯狂打折之际,狂囤几本书安慰自己。而我,作为建筑狗小编,总是得不免俗套的推荐你们建筑师应该看的书~

反正书我是推荐了,看或不看,它都在哪儿,就得看各位自己的觉悟了~

01《建筑师成长记录》

内容简介

本书解答了101个建筑设计中的关键问题,从建筑入门必须的知识,到弄清楚建筑设计过程中容易熟视无睹的问题,以一图一文的形式,将复杂的建筑学问题转化为卡通式的图解思考,将作者对建筑学和建筑设计的感悟轻松地表现出来,丝毫不枯燥,反而十分有趣。

本书英文版出版以来长期高居亚马逊建筑类畅销榜,两年被翻译为11种文字。

读书笔记

【1】
初看这本书,似乎条条都是浅显的常识。然而,对于建筑学子和建筑师,这些常识最容易被忘记。尤其是头脑被各种惯例、规律、要求、规范、经验和理论填得太满,以至于没有给常识留下足够空间的时候。

设计过程中,遇到困扰而无法推进时,翻翻这本书,再回味一下,自己忘掉了哪项常识。

【2】
此刻,我正面对着一打“小中见大”的成功实例苦苦思索:为什么这些实例的成功无法在我的项目里复制呢?

旁边的草图纸上,那幢50米高的大楼显得仍然那么矮小。

因为我忘掉了这个常识:

如果你想让一面墙给人厚重的感觉,就要先保证墙本身够厚。
如果你想让一个空间给人高耸的感觉,就要先保证它真的够高。——P33

【3】
这本书中,有些说法看似无关紧要,但细品仍有其道理。比如:

当你产生了一个概念、构图或一些未成形的想法时,应该先给它起个名字。诸如“吃了一半的油炸圈饼”、“被侵蚀的立方体”……这些带有寓意的名字能够提醒你自己正在创造的东西。——P100

【4】
这不是一本让你我在10秒内学会一切的书。这本书中的常识不能代替具体惯例、规律、要求、规范、经验和理论的学习。书里的很多内容,比如“少就是多”和“少即是枯燥”,也需要其他阅读帮助了解和领会。
 
当专业积累足够多的时候,这本书的厚度似乎在增加,余味也更加丰富。提醒着我们那些容易被忘掉的常识。

02《给青年建筑师的信》

内容简介

本书共收录十封给青年建筑师的信。

涉及建筑的空间思考、具有“通识观”的建筑设计、现代与后现代之间的建筑内涵、个人风格与建筑传统之取舍、建筑内在与外在视野等方面。

作者提出“大乘的建筑观”和“雅俗共赏的建筑观

建议青年人采取人文主义兼顾雅俗的美学态度,以入世的精神从事建筑,只有如此才能完成建筑的社会任务。

读书笔记

最初选择建筑这门专业,内心充满了迷茫,好像闯入一个大雾弥漫的森林。

第一本读到的书就是这本《给青年建筑师的信》。

书很薄,只花一天就可以读完。

起先我只有一个不太坚定的建筑师梦想,还担心这个梦想十分可笑——学了四年其他专业,最后一年突然要去学建筑?

但汉宝德老先生在第一封信里,就热情地告诉青年人:

   “青年的动力就是梦想。

梦想不一定会达成,但它却是生命的发动机。

它也许会把你推到一个你未曾预计的天地中,

但没有发动机就没有生命力,

只能随波逐流了。”

我的建筑梦是什么?当一个世界著名的建筑师吗?还是为自己寻找生活的情趣?

根据汉老先生的话,一个幼稚的梦也是梦,也有它的生命价值。

你要做什么梦都没关系,完全看你是不是有实现梦想的野心。

(汉宝德 书法作品)

汉老先生将建筑师定义为美感安全空间的创造者,他们不断创造新的关系,寻求新的意义,喜欢胡思乱想,又要有空间想象能力,还要有一些诗人的气质。

对于建筑的前景,汉老提醒青年建筑师:

若是锐意要做前卫的建筑艺术家,就要准备一生的努力,还需加上一大堆运气。

不过若只想在现实的世界里,为人们创造美的环境,建筑的发挥空间依然十分广阔。

(汉宝德 垦丁青年活动中心) 

书中最让我感动的一点,在于汉老对于建筑的使用者——人的关怀。

古时杜甫为“天下寒士”写出《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汉老先生认为今天的建筑师也应有同样的使命感。追求这种理想是世界性的运动,带有阶级的意识。

那么建筑就不只是简单的体块堆砌,建筑是伟大的事业,可以关乎国计民生。

建筑师所关心的不仅仅是美观,建筑师是社会文化的缔造者,而非简单的不断适应当前环境。正如现代建筑也并不只是因为有了钢结构和玻璃才出现。

譬如汉老解读弗兰克·莱特时说,一般人认为他的贡献不过是自然材料的运用,却鲜有人注意到他把建筑视作民主社会的缔造工具。

弗兰克·莱特认为真正的民主社会,人人都应住在融于自然的环境当中,使自己的个性受到最少的约束。

这与美国开国以来的贤哲们的思想一脉相承,正是这种建筑师个人的社会理念和不断地努力奠定了美国人家家都有小院子的独特的生活方式。

汉老认为:这才是弗兰克·莱特一生最大的贡献。

(汉宝德 垦丁青年活动中心)

这么看来,当我再去观察一个建筑时,便有了不同往时的心境。

这些裹挟在历史之中或是超越了自己的时代的作品有了更丰富的内涵。建筑的膂力,全在其设计者个人的造诣与胸怀。

读了这些,即使没有选择成为建筑师,仅仅把建筑当做一种认识生活进而欣赏生活的经验,也能获得建筑的享受。如同柯布西耶所说的:

“建筑是一种心灵习惯,不是一种职业。”

人的一生也许难以延续百年,但建筑的生命却要长得多。

做建筑,读建筑,其实是一个求索的过程,从建筑里可以看到的是历史、时代、建筑师的毕生追求。

学习建筑一段时间后,再回看这本薄薄的小书,又会有新的感悟。

回想起初读此书时暗自下的决心,问自己:作为建筑师的爱心、普世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有没有忘记。

现如今人们常提到对待自己职业应具有“信念感”,

依照汉老所说,

“无时无刻不矗立在大众面前的建筑,它的创造者心中没有大众是不可以的。”

    于我而言,这就是建筑师对职业的“信念感”的一次优秀注解。

03《城市意象》

内容简介

“一座城市,无论景象多么普通都可以带来欢乐。”

——凯文·林奇《城市意象》

从《城市意象》这本书中我们发现——城市如同建筑,是一种空间的结构,只是尺度更巨大,需要用更长的时间过程去感知。

城市设计可以说是一种时间的艺术,然而它与别的时间艺术,比如已掌握的音乐规律完全不同。很显然,不同的条件下,对于不同的人群,城市设计的规律有可能被倒置、打断、甚至是彻底废弃。

读书笔记

作为城市设计的开山之作,凯文林奇的这本《城市意象》首先提出了“赋予城市视觉形态”这一设计问题。

△ 书中插图

在城市设计成为大热门的今天,学习建筑学的我们对城市意象的五要素道路”、“边界”、“区域”、“节点”、“标志物已经耳熟能详,这五要素正是于《城市意象》中第一次被总结出来。

△ 城市意象“五要素”

城市,不但是成千上万不同阶层、不同性格的人们在共同感知(或是享受)的事物,也是众多建造者由于各种原因不断建设改造的产物。

尽管在一段时间内城市的大致轮廓可能静止不变,但细节上的变化从不间断。

一座城市,无论景象多么普通都可以给人带来欢乐。一个场景所包含的内容,无论如何总会比人们可见可闻的更多。

每一个人都会与自己生活的城市的某一部分联系密切,对城市的印象必然沉浸在记忆之中,意味深长。 

△ 不同意象的特性

凯文林奇在书中探讨了城市的环境是如何给人以不同的感受,以及要勾勒城市,使之给人们带来美感的享受的方法

通过设计,赋予城市美好又有意味的视觉形态,是一门完全不同于建筑,或是音乐、文学的艺术,所以凯文林奇在开篇讲到环境的意象时便明确说明:

城市设计可能会从这些艺术中吸取灵感,但绝不能去模仿它们。

△ 芝加哥沿湖地区

凯文林奇就美国城市环境谈到:

美丽愉悦的城市环境非常稀少,有人甚至认为它不可能存在。没有一个比村庄大的美国城市拥有完整的精致景观,几个小镇也只是有一些漂亮的街区。

可惜大多数的美国人并没有意识到这种城市环境的重要意义。他们只知道所处环境的丑陋,不断地抱怨城市的肮脏、烟尘、高温、拥挤、混乱和单调,但是并不清楚和谐城市环境的价值所在。

△ 托尔内街环岛

我们不禁要问:

如果这种和谐的城市环境能成为日常生活的一种愉悦,和居住的永久港湾,或是成为丰富多彩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生活将会变成什么样?

不仅是在美国,世界上的各个城市的居民,他们所需要的城市是什么样子?

城市设计的方法又是什么?

在探讨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城市意象》作为一本城市设计类的书籍,却并非从建筑或是城市入手,相反,它着眼于人对环境的感觉,从某种角度说,它也是环境心理学的开篇之作。

凯文林奇强调:

“不能将城市仅仅看成是自身存在的事物,而应该将其理解为由它的市民感受到的城市。”

△ 从南方看佛罗伦萨

本书通过研究城市市民心目中的城市意象,分析可读性、营造意象、结构与个性、可意象性这几个概念在城市布局中的重大意义,提出城市意象可分为道路标志物边界节点区域五个要素。

△ 道路、边界、区域、节点、标志物

一处好的环境意象能够使拥有者在感情上产生十分重要的安全感,能由此在自己与外部世界之间建立协调的关系。这是和迷失了方向之后产生的恐惧感相反的感觉。

这意味着,最甜美的感觉是家,是我们生活在其中的和谐的城市环境,对我们来说,这种感觉不仅是熟悉,而且非常与众不同。

那么规划师应创造的就是一个供众多人使用的环境,因此他应对绝大多数人达成共识的群体意象感兴趣,在书中,凯文林奇定义了“公众意象”,它是大多数城市居民心中拥有的共同印象。 

为了论证这些理论,凯文林奇详细分析比较了波士顿、泽西城和洛杉矶三个城市的特点, 并详细解读于书籍开篇提出的五种要素的定义,为读者解答:

如何通过对这五个要素的设计,来组织我们周围的环境,使其适应相应的文化类型,满足生活于其中的人们的各种需求,创造出一种适宜的形态。   

△ 人所共知的波士顿

△ 波士顿意象中的问题

△ 波士顿变化的边界

△ 实地调查的泽西城视觉结构

△ 实地调查的洛杉矶视觉结构

除此之外,凯文林奇还提出:

在意象发展的过程中,观察方式的教育与重塑环境都非常重要。

事实上,二者在一起将构成一个循环的或者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视觉教育促使市民遵照其视觉环境行事,而这种行动将使他们更敏锐地观察环境。

△ 其他元素的设计

那么理想的城市设计就是:高度发达的城市设计艺术与有品位的敏感的观众的创作相关联,艺术和观众一同成长,那么我们的城市必将成为无数居民欢乐的所在。

城市的营造是一个社会问题,当我们思考城市是否能让生活更美好时,回溯到这一本城市设计的启蒙书籍,或许就能得到启发。

04 建筑家安藤忠雄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极其诚实的自传。

记录了四十年来,安藤忠雄从默默无名非学院出身建筑师,到被世界各大学建筑系争相聘请授课、并在世界各地留下各种融入自然环境的建筑作品的建筑家的人生历程。

书中收录上百张珍贵照片。安藤忠雄由拳击手到自学走向建筑家之路,并不是事事如愿,人生很多经历都以失败收场。但他从剩余的可能性中,抓住了微小的希望之光,拼命地生存下去。

而现在,他不只是为建筑而生,更致力于环保理念的宣扬、透过种树与环境改造,倡导永续共生的概念。

读书笔记

安藤是大多数学习建筑的学子十分了解的建筑师了,从各种资料上我们早已熟知他的个人经历和设计作品。

我之前曾写过一篇安藤的人物传记,如果说那篇传记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看安藤,这次不妨将自己代入到事件当中,把阅读安藤本人书写的这本自传当成一次与他“共事”的体验,如此,会有另一番感受。

△ 安藤忠雄在事务所


那么你的第一个角色——就是安藤事务所的员工

△ 安藤忠雄给员工们上课

作为安藤事务所中的项目负责人,需要时刻保持十分严肃的工作态度。

若是不小心犯错,或是被发现不愿意动脑深入思考、态度怠慢,或是忽略与工地或业主建立良好关系,就会遭到安藤毫不留情的斥责

事务所创立头几年在此工作,你还有机会看见拳击手出身的安藤老板对手下拳打脚踢

△ 安藤忠雄事务所

不过你不必担心因“设计感”太差而挨骂,因为在安藤心中,最重要的是:


“有没有为使用建筑物的人们着想?有没有实现当初的承诺?”

你一定要有“要完成这项工作”的自觉。

△ 安藤忠雄事务所

你在得天独厚的生活环境中接受了大学教育,在世人眼中属于知识分子。那么遇到安藤这样个性激烈又有攻击性的人,此时你除了恐惧害怕,大概没有别的感受了。

但这就是安藤独特的教育方式——“用恐怖感来教育”!

无论何时何地,你都要准备好与安藤对峙并抵挡攻击,在这种紧张的状态当中,你逐渐学会了该如何工作。

资历尚浅的你,在以“自己要承担责任”这种觉悟的态度面对挫折时,就会不断成长。

作为事务所老板的安藤会对你说:

“因为我们用别人的资金来建造对此人而言可能是一生唯一的一栋建筑,所以需要相当的觉悟和责任感。”

△ 安藤忠雄事务所

在这里,你习得了建筑师的责任感


接下来,你要进入第二个角色——安藤的业主

你也许名叫住吉,或是什么。

你拿出自己全部的积蓄,找到街角那个新开了事务所的建筑师。

想要满足你的需求,他只需充实房屋功能就好,但他不希望你拥有一个无趣的家

△ 《建筑家安藤忠雄》插图

他问你在这里生活,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这关系到人们对居住真谛的理解的问题。安藤认为让生活融合在自然中才是住宅的本质

正是因为空间有限,所以首要之务是如何最大限度地体会自然严峻与温柔的变化,于是他决定牺牲方便这个选项。

△ 中庭占了小房屋的三分之一

虽然在家里的院中穿行有时需要打伞,但当你在闷热的夏日傍晚,感受晚风吹过的清凉,或呆望着黄昏时分从后院流泻而入的短暂阳光——就能明白安藤为你创造的是虽贫穷但顺应四季变化而享受到的生活乐趣

△ 住吉的长屋 中庭

在这个近乎极限的恶劣条件中,安藤彻底思考了居住者的精神力量、体力乃至生活方式的极限等问题,让住家不被安逸的方便性牵着鼻子走,打造出独特的生活。

临到完工前,安藤对你说:

“居住有时是很严肃的事。既然委托我设计,我希望你也要有坚持住下去的信心。”

△ 《建筑家安藤忠雄》插图

你住进了小屋子,建造者也没有就此离开,他们会来和你一起把外墙的污垢洗净,并不断改善有问题的地方。

不知不觉,一家人以不变的生活方式在这里住了三十年,三十年前那个勇敢的决定的价值何在,到今日你心里也许已经有了答案。


读到最后,你还有一个角色可以尝试——小型建造商的老板

安藤要为朋友设计一项教会的改建工程。

而你们身处现在被称为泡沫经济的美好经济时代开端,在前所未有的建设热潮中,建材价格直飙上扬。因此这项工程的难题在于预算。

“就算我接了设计,会有施工单位愿意承包这种几乎无法期望利润的小项目吗?”

△ 《建筑家安藤忠雄》插图

打从一开始,安藤就很清楚这是一项艰巨的工作,但最后还是接下了这座教会建筑的设计委托。

最后的理由只有一个:

就算没有充裕的资金,但这里有真心希望教会能够盖起来的业主,也就是信徒们。

大家一起在预算和时间允许的范围内,彻底地探讨,寻找更好的选择。

和安藤一起工作,他会激励自己的员工:

“虽然施工开始了,设计工作还远没有结束。”

△ 安藤忠雄

一路走来,你被安藤的坚持所感染,感到身为建筑业者的自豪。

无论处于何种经济状况,一旦接受了委托,就绝不会选择半途而废。即使看不到任何经济上的回馈,面临着艰苦的状况,也从不放弃,诚心诚意地投入,为了造出最棒的混凝土建筑而挥汗如雨。

人的“信念”有超越经济局限的力量,这一次,你们共同创造了光之教堂

△ 光照进来,在地板上显示出十字架

人们感慨安藤创造出令人惊叹的建筑,若是把自己代入到一次次建造的过程中,必然会为安藤的精神世界感动。

对于安藤来说,建筑的故事必然伴随光和影两种侧面。人生亦然,有光明的日子,背后就必然有艰苦、阴霾的日子。

△ 信徒们的信念,以及工匠的荣誉成就了光之教堂


关于常被人提起的自学成为建筑家的经历,安藤忠雄在这本自传中是这么评价的:

“一开始尽是不尽如人意的事情,想尝试些什么,大多以失败告终。

尽管如此,我还是堵上仅存的可能性,在阴影中一心前进,抓住一个机会,就继续朝下一个目标迈进......我的人生就是这样,抓住微小的希望之光,拼命地活下去。总是处于逆境中,在思考如何克服的过程中找到活路。”

因此,你要在安藤的这本自传中找到些什么,那就是他与生俱来的正面迎向严酷的现实,绝不放弃,要坚强地活下去的韧性。

△ 安藤忠雄

有时大人们教导孩子不要去看事物的阴暗面,只看光明面,一旦接触了外界的现实,感觉自己进入了阴影之中,心灵脆弱者就会放弃一切。

那么什么才是人生的幸福?

关于这个问题,安藤是这么回答的:

“一个人真正的幸福并不是待在光明之中。从远处凝望光明,朝它奋力奔去;就在那拼命忘我的时间里,才有人生真正的充实。”

共勉。

05 《非常建筑》

内容简介

你可能没听过这本书,但是你一定听说过“张永和”这个建筑师的名字。

《非常建筑》是一本对我很有启发性的书,很好玩很好懂得一本书。

通过建筑与文学,电影,艺术的关联探讨,阐述学术建筑的理论 其实就是提供了一种思考的方法,做建筑的方法,也许有同学不能赞同,但不妨试一试,大概就是先给自己抛几块砖,说不定后面就能引出块玉呢,就算引不出来,也会带来很多思考。总之,是一本读起来很轻松,并且很有启发性的一本书。   

读书笔记

某种程度上,建筑“叙事”削减了几何化的纪念性,通过剧场化的空间设计,对基地进行回应,并且参与到城市中去。

在传统建筑中,折廊除了增加了时间长度。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功能是划分了空间,远墙侧通过改变视点扭曲了空间,近墙侧创造了不同的小空间。从而承载更多的内容。

"建筑师就像电影导演,我不认为电影导演可以仅从故事就能制造电影;我以为,故事并不是电影最重要的东西。电影里最重要的东西是导演在关键时刻都想要制造怎样的场景或是景色。为了使得这些场景的出现合理,他会使用故事或者编个故事……我足够折衷,或许,所以我并不害怕在一个建筑里出现好多不同的场景,或者的确,把一个建筑弄得在某种程度上就像一个失序的东京。”                                                                                                                                                      ——桢文彦 

蒙太奇是法语Montage的音译,原本就是建筑术语,意为构成、组合、装备。后转引为电影艺术术语来表示一种艺术手法,意为剪辑、组接,即电影构成形式和构成方法的总称。

一个很有趣的结论:低密度,功能比较单一的时候,用现象透明性比较容易完成叙事,因为通过蒙太奇会产生新的想象中的事件,弥补事件的不足;高密度,功能上杂交共生的话,用物理透明性更好,因为事件需要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完成更复杂的事件。


相关阅读1【好书共享-01】《建筑师成长记录》丨内附精彩书评~

相关阅读2【好书共享-02】建筑必读100本——《给青年建筑师的信》(附电子版!)

相关阅读3【好书共享-03】建筑必读100本——《城市意象》(附电子版!)

相关阅读4【好书共享-04】建筑必读100本——《建筑家安藤忠雄》(附电子书and安藤作品集)

相关阅读5 【好书共享-05】建筑必读100本——《走向新建筑》(内附电子书)
相关阅读6 【好书共享-06】建筑必读100本——《交往与空间》(内附电子书)






  

设计丨手绘丨游学考研留学丨出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