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几凡专访 | 那些年我们追过的同济建筑复试快题第一(上篇)

 Duni设计学院 2020-08-18

一战跨考?初试不考快题?如何复试逆袭?——沉甸甸干货帖
(没看的童鞋赶紧复习)

这次小凡又专门去请教了19同济建筑快题第一L学长,18同济建筑考研复试快题第一阿木学长和半调子学长,以及17同济建筑考考研复试快题第一黄学姐和FF学长,和跟我们一同分享:那些年我们追过的同济建筑复试快题第一的故事(上篇)。


ready!
go!


LXB学长

2019初试快题第二名(110)

2019复试快题第一名(93)

2019专硕排名第五

本科:西北工业大学

18全程班学员  19复试班学员



考研之路总的来说是一场很公平的竞争在这场竞争中,不论出身、不论过去的成功与失败,只要你怀揣着对专业的热情、拥有着相当的专业素养,并且渴望进入一个优质的大学继续深造学习,那么无论何时你都可以报名参加。

但是考研也是一场十分残酷的竞争,报考人数远远多于录取人数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初试复试的两轮筛选使得每个人都提心吊胆,想要成功也得接受失败。
优秀的人很多,尤其是在报考同济建筑的这一批人之中,想要成为那百分之三的“幸运儿”,需要足够的投入、大量的训练以及一缕坚定的信念。

关于快题

快题的训练学习中的 “交流——反思——总结” 很重要!
01. 交流
快题训练中,可能会有好多天,你画的图都不怎么令人满意,可能会使人很沮丧。这时,要及时调整心态。不要自我否定,要保持信心。就算是没画完、没画好也要拿给学长学姐们看看,没人会嘲笑你的图,这是一个进步的过程;在评图的过程中,学长学姐的建议、其他同学的思路和评图过程都会对你起到很大的帮助。有什么问题及时向学长学姐们询问(他们人都很好,很乐于帮助;如果能帮助对你,他们也会很开心的)。珍惜这个面对面交流建议的机会,有些经验可能会在快题考试中帮到你
02. 反思
一道题,可以不止画一遍。如果觉得自己画的还有很多的缺陷,在评图之后,可以再此基础上继续完善。一个阶段完成后,最少要有3到5张合格的图纸,那样你才能对合格的快题设计有一个整体的把握。画完一道题后,要反思自己的不足,到底是设计思路的问题、平面排布的问题还是造型的问题。
03. 总结
每隔一段时间需要对已完成的快题训练做一些总结;这些总结可能是策略方面的、形体方面的、平面布置方面的;用一些简短的字来总结,总结完之后,在后面的设计中,应该多想想应该怎样运用。


关于抄绘

案例抄绘:这是一次积累案例、学习案例的不容错过的好机会;每天在疲惫的时候抄抄案例,保准你立马容光焕发;不仅积累设计知识,还提高了学习其他科目的效率,强烈推荐!!!
自问:抄绘案例对快题有用么?怎么抄绘案例?是全部抄么?抄到什么程度?
自答:
01. 案例的抄绘或许不能马上应用到下一个快题设计中去,但它绝对是有用的,对你的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
02.一个案例可学习的点有很多方面,针对不同的案例,提取出你觉得有用的点即可。
比如有的案例,是在分析它是如何生成的:城市层面,它是怎么做的;场地设计层面,它是怎么安排的;然后是建筑层面,采用的策略、功能布置,形体与功能是怎么对应的等等;
03.还有一些案例,我们可能学习的可能只是它的一些建筑上的精彩之处,并不需要全部抄绘;
04.案例抄完之后,并不是扔到一边就不管了,需要时常翻阅;所以抄到自己能辨识即可,不需要花费很多时间,也不需要很精美。

复试快题
19年2月到3月,复试班
这一阶段主要仍然是在解题、功能、形体上的训练;
复试快题相比初试来说,面积更大,开始出现了一些暗含于题目之中的明确的考点(需要你来发现);解题依然是至关重要的。
功能方面,尽可能周全的考虑,之前不太注意的电梯、无障碍,在复试一定要养成习惯,平面需要合理、顺畅、干净;分区、流线要清楚。
复试快题在形体方面也需要相当注意,但这方面我做的并不是很好,因此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分享;当时班上有很多在这方面很优秀的同学,可以来几凡当面请教他们。
复试快题时间为6小时,总的来说,时间是十分充足的,因此审题一定要细致,最好绘制出建筑生成的分析图,争取当一个有设计逻辑的合理建筑。

注意:

 复试快题 :六小时、A1图纸、可上色

审题、总图和分析很重要;时间充足,注重分析>功能>形体和表达

最后送上LXB学长复试快题的第一的考场原图(考后绘制)——


半调子学长

本科中南大学建筑学
2018录取同济建筑学研究生
2018年复试快题获得第一名90分
15几凡快题班、16几凡全程班


首先跟大家分享一下快题的备考经验。先跟大家强调一点:不管初试考哪个方向,定要尽早准备快题! 一定要尽早准备快题! 一定要尽早准备快题!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在初试阶段就要对快题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并且对大部分题目能有比较稳妥的解题方案。

要有一套比较成熟的画图步骤、图纸的表达方法、图面的色彩搭配,也要掌握基本的平面布置方式,规避掉一些比较容易犯的小错误,比如说大空间上面叠小空间,单跑楼梯长度不够,建筑内部空间与结构关系不合理,疏散距离等平面上的问题。

如果在初试阶段能把这些问题解决,对复试快题的备考非常有帮助。毕竟每年复试快题过不了的情况不在少数。

画图问题
快题中基本的画图问题,经过短期在培训班的学习和集中训练是可以解决的,但是要想快题实力有很大的提升必须经过长时间的积累。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画快题也是一样的道理。想要快题画的好一定要有一个抄绘方案的积累过程在三年的复习中,我一直在坚持抄绘。

▲学长的抄绘笔记


抄绘方案不应该把自己当作方案的搬运工从杂志、案例书、网站上搬运到自己的抄绘本中,而要理解建筑师这么做的原因,要去分析建筑形态与外部环境、内部功能的关系,建筑平面的功能分区、流线组织,学习比较有特色的内部空间形式


在理解了这些内容之后还要去思考如何将抄绘的方案运用到自己的快题中去,这种运用不是生搬硬套,而是当参考案例的形体或者内部空间能很好地解决题目中的外部环境以及内部功能的需求,同时会让自己的方案出彩时,则可以考虑将案例运用上去。


▲抄绘与运用

 
除了每天要花一定时间抄绘和思考如何运用之外。快题也一定要多画,只有画图的数量上去了,画图的速度才能提上来。平时练习的时候尽量卡着时间来练习,让自己每次画快题的时候能够紧张起来,平时习惯了快节奏的思考和画图过程,考试的时候适当得紧张也不会太影响自己的发挥

在这里跟大家分享我自己的血的教训,一战的时候练快题不太注意时间,每次都想把方案尽量做到满意,逐渐养成了花比较长的时间想方案的习惯,初试的时候没出太大问题,但是复试题目功能较复杂,体量较大,拿到题目之后有些乱了分寸,直接导致复试的失利。希望大家不要重蹈我覆辙。


最好有一个稳定的团队一起画图,相互督促,这样精神不太容易懈怠。每周约固定的时间,选择一个相同的题目,一起画图、评图,有条件的话最好能定期请不同的学长学姐们过来评图,避免整个团队走弯路。

及时总结
画完和评完图之后,最好能及时总结自己的问题,将快题中犯的错误改正过来。为了节约时间,改图的过程可以选择画小图。如果方案做的不满意,也可以考虑换一种方法解题。




快题进阶


最后送上半调子学长18同济建筑复试快题的第一的考场原图(考后绘制)——
▲考场方案(考后绘制)

个人建议自己在平时的练习中拿到新题时尽量不要先看别人是怎么做的,让自己保持对新题的敏感度,这样更能体现自己的想法,对自己的实力会有更客观的体现,也能将自己的问题充分暴露出来。这么做能避免在考场上拿到新题时,没有任何已有做法可供参考的情况下,发挥出自己真正的实力。

阿木学长

本科浙江农林大学建筑学

2018录取同济建筑学研究生

2018年复试快题获得第一名90分

17几凡小快题、17几凡技术网络课

17几凡复试班

其实关于考同济建筑,我觉得核心就两方面,一个是快题,另一个就是英语。只要这两门觉得没问题了,考上那就是顺水推舟的事了。”

贯穿始终的快题

简单解释一下,快题这门贯穿于初试快题,复试快题,大综合的小快题,初试快题的淘汰率大家应该肯定有所耳闻了,复试快题虽然淘汰率没初试那么高,但是它本身体量的难度会比初试高出一个档次。

快题的准备过程

因为我很早就意识到快题的重要性,所以我很早就开始了抄绘的准备。如果要把抄绘这件事在快题中指出一个重要性占比,我觉得50%并不为过。

是的,快题说白了,比的就是一个积累的事情,如果你还在觉得他是灵光一现的东西,走远了,兄弟!如果说把对象放的大一点,建筑设计,那么也许多多少少会有一些暧昧的东西存在。”

对于快题这种要求在时间非常有限的时间内作出如此多图量的情况来说,你所能做的仅仅只是打捞你22年的生命河流中所有关于能用到接下来几个小时的所有珍珠,至于你想直接在怀里变出一个翡翠,那我告诉你,不存在的!如果先能树立这点意识后,之后我们所努力的事情就有明确的方向了。”


这些是我在大四抄绘的图,像这样的抄绘我在考研正式复习之前就有坚持了一个学期,大致的频率是每天一个案例。并且在正式复习后也一直坚持。

关于抄绘的几点建议:

3点建议

01. 学习快题之后再进行

可以先去几凡学一个快题班之后再进行。我当时就是在大三的寒假就学了一次快题,先对整个快题设计有了个初步的认识,之后对于抄绘具体要求自己所提升的哪些方面的能力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这样抄绘就会更有意义,其实一个案例并不是需要你所有都去学习,也许能学到一两点就已经达到目标了。

02. 不是抄的越多越好

尽量抄了要思考哪些方面可以借鉴,之后在快题上面尽情的使用,只有使用过了才能算得上是真正自己的东西,所以对于抄多少,多久抄一个这类似的问题关键在于你是否有在吸收。

03. 要交流

人们自己的认识往往比较局限,同一个案例不同人会有不同的看法,所以抄绘一定的时间以后,最好要找到小伙伴进行交流,或者也可以去网上查找这个建筑的相关评论资料。


在经过漫长的抄绘训练之后,自己对于快题设计的信心得以很大的提升,发现自己对于建筑设计这个方面也慢慢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认识。好比文化自信一样,不太需要关注别人的看法了,不管别人怎么评价自己的设计,自己都能有个比较宏观的把握了。我想这样抄绘的目的就达到了。从认识—实践—认识一样,我自己的过程就是快题—抄绘—快题,这样的提升事实证明是非常有效果的。虽然我初试没考快题,但是每次画完小快题,走出考场的那一刻其实对于自己的成绩已经有了从容的把握,这就是长期积累带来的效果。
关于快题本身:

关于快题训练本身,我在整个过程中坚持做到两点。那就是多总结、多交流

看过身边很多的大兄弟快题画的并不少,但进步十分缓慢,甚至停滞不前。我觉得原因可能就出在这里,画了一套题就必须一点点的认真深刻总结检讨,找出不足加以改正,改正的意思是要自己尝试再画一遍(可以画小稿),这点非常重要,你会发现建筑设计之所以困难,牵一发而动全身,你有可能这里知道自己做的不好而改正了这里,而导致别的原来可以的地方变得不好了,改正带来的结果可能是要你把从一开始的设计思路整个重新梳理的过程。”

另外多交流也很重要,这个和抄绘一样,只有交流才能带来提升的可能性。所以尽量找一个比较好沟通的一起画快题的团队,各尽其用。听听每个人的看法,集思广益。

emmmm,当年复试班的画风是这样的,同学们看到我的图都会说‘wow~芬达来了!

最后送上阿木学长18同济建筑复试快题的第一的考场原图(考后绘制)——

▲考场方案(考后绘制)

黄学姐

2017录取同济建筑学研究生

技术122分

2017复试快题90分最高分

几凡初、复试学员

从恐惧快题到复试高分



我深切了解对于跨专业的同学来说,最大的障碍莫过于快题,每年多少英雄难过快题关,越早准备越有利。


 恶补案例 

空有一腔热血,平时缺少对实际项目作品的深入认识和积累是我一直以来的短板,也是我这个“门外汉”和其他同学最大的差距所在,因此我意识到抄案例的重要性,但大多只是临摹,对于大师们为何要这样做的原因,没有过多的思考,也不知道如何思考。

8月正巧遇上几凡的建筑经典案例分析班,我才开始直观地学习大师们都是怎样去排平面、做空间做立面,一扇精彩的建筑世界大门第一次为我打开,很好地弥补了我的跨专业的不足。虽然上课明显比工作累,但是抄不完的案例竟然使我感到兴奋,因为他们恰恰是我所需要的,笔记本上一页页的案例积累,重拾了我对快题的信心。

 
从基础学起
对快题的恐惧,大概是因为从楼梯的宽度长度疏散到开门方向、走道宽度等规范问题,再到功能流线、形体、开窗、表达排版配色等,它涉及的内容综合多样,但任何一项都是不可忽略的!复试准备时间本身有限,考虑到自己做不到各路大神的精彩,要想顺利通过,至少得把这些基础问题解决,让阅卷老师没有理由挂我。

红书上的优秀作品就很值得利用,不应该是走马观花的翻看,而是有针对性看自己不会不熟悉的地方,缺哪块补哪块,楼梯卫生间摆不好,就挑出每张快题的楼卫学习;门厅太平淡,就收集各种精彩门厅;表达欠缺,就学配色学配景……把问题逐个击破,评图时自己被批评的少了,渐渐地也就不再那么恐惧了。
 
向大神看齐
如果你自己画图时感觉良好,评图时却各种问题,那可能是优秀作品看太少。复试班可谓各路大神云集,每次向他们请教时都会毫不吝啬地进行指导、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这也使我可以有机会去研习他们的优秀作品,也促使我思考如何将这些为我所用。

到后期,除了LB2005老师为我们总结的各类坡屋顶、立面、总图等处理手法以外,我又自己头脑风暴了一下大家常用的几种形体:从一个盒子出发,先进行基础的操作,然后不断的将操作深化拓展,照这个思路继续下去还可以有很多种形式,而形体本身就是灵活多变的,无法生搬硬套,所以我觉得这个过程本身也挺有趣。

优秀是可以被传染的,复试班汇集了各路大神,这大概也是跨专业的我能在快题上取得突破的原因之一。


快题进阶史

这个方案我是将大的空间作为单独的形体组合起来,不足的是局部柱跨过大,缺少运货电梯。第一次画规划的总图,主要的曲线路径在老师指导下完成,自己在尺度把握上还不够成熟。


这一方案大的操作是形体咬合,为了丰富形体而在上面挂了几个出挑的盒子,当时对盒子的尺度把握也是不太好,基座作为商业功能开窗太少。总图上,AB地块都采用咬合的方式相呼应,学习前辈挖了几个下层广场。


当时选择画这道题是因为之前有一道类似的摆房间的题我处理的不好,把大房间叠在小房间下面而导致了许多问题,所以强迫自己练习。大概也是这个时候开始,我意识到把L形组合好了可以帮我解决很多问题。


画这题之前学姐刚好讲了波兰艺术园的方案,当时挺喜欢它回应老建筑的方式便拿来用了,之前看过吕神的一个坡屋顶方案,觉得确实精彩便借用到了我的单元体上。不过这里二层的茶室打开些更好,一层的灰空间太多了有些像“马尔代夫小屋“。

 

这应该是复式班的第一张图,但是很意外得到了老师的肯定,给了我很多信心,印象深刻。但是做异形房间柱网布置可痛苦,能理解为什考场上大多是规则的单元体了(一定是董功给我托梦了……)。


这个方案体现了我一直以来的问题:体块叠加含糊不清。一开始并没重视,毛病一直拖了很长时间,还好和老师及时交流了,总图还是在向吕神的方案致敬。不过,这里的厨房没处理好。


这是一个反面案例:对待老建筑的态度太粗暴,不仅遮的严实,结构完全贴上去了。想尝试这样的形体,但是火候不够反而弄巧成拙。


最后送上黄学姐17同济建筑复试快题的第一的考场原图(考后绘制)——

(复试快题:90分)

考场上拿到这个题是有些崩溃的:地形好多锯齿、要回应的东西这么多,还只能做两层,怎么入手啊!一直以来都抱着只求过不求高分的心态,要让阅卷老师没有理由挂我。当时只能想到老师强调的一些重点:入口、轴线、围合、水景、灰空间……加上自己惯用的一些手法进行组织。(考完看了一眼其它同学的方案从形体上都比我的大挺多的,所以我一晚上都怀着忐忑心理,直到面试的时候y老师说我跨专业能画的很不错,问我是不是报辅导班了,当时就乐成一朵花,觉得自己快题应该是过了✌)

FF学长

工作五年后再考同济建筑硕士

2017录取同济建筑学研究生
2017复试快题90分最高分
几凡初、复试学员

 前言 
在复试班上,我虽然经过数年工作的历练,却连基本的画图工具都多年未碰。经过两三天的摸底后,我的自信心已经到达低谷,只能缩在角落里默默的自己总结练习。以至于到复试班最后几天还有同学礼貌的怀疑我是不是不常来上课

六个小时的大快题确实不容易,需要精神高度集中,并且对体力也是极大的考验。对于腰部有职业病的我来说简直要命。所以十几天的复试班下来,我才只画了六七张完整的快题。每天晚上总评时间都要赞叹同学们的佳作并且反思自己的不足,回到住处再拿出小本本进行自己的抄绘训练

因为和练了几十张甚至更多快题的同学来说,我可以说是从零开始的。
当年的复试毫无预兆的提前了一星期。考场在红楼图书馆,王老师监考。看到题目后我还是挺开心的,因为难度相对于前几年较低,又是我熟悉的面对景观的小建筑。考试过程六小时,但是过得很快,刚刚画完。考试过后在红楼的台阶上坐了一会,和同学聊聊考试内容,大家都自我感觉良好。

(当年的复试现场)

关于快题

快题主要考察的永远是基本功,所以只要把平时课堂上老师讲的那些基础点注意到处理好就可以了,如果偶尔加上一些小手法,使我们的方案达到没有硬伤,又有一些小亮点的话,就妥妥的没问题了。
这么听起来是不是觉得很简单呢?很不巧的是,我们这个专业有个特点,就是说起来感觉没什么了不起,但真要做起来能吐血。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呢?

快题的练习过程可以分几步。画快题→找不足→学案例→改快题。在几凡的课堂上,评图老师可以帮助大家找出不足的地方,给大家一些改进的建议,并且告诉大家哪些前人的解法比较好或者和哪个实际案例比较像。同学们只要把画快题和改方案这两步做好就可以了,所以几天的集训后普遍会有突飞猛进的提高。

不要面子的我把复试班第一张和最后一张放一起,可以对比一下,两张图的时间前后相差两星期而已。因为之前有六年时间没有练过快题了,所以第一张大家看看乐呵乐呵就好~只是为了说明经过系统而艰苦的学习,两星期的时间也足够有飞跃的进步,给大家一点信心

复试班第一张

复试考场原图(考后绘制)

关于抄绘

贴上几张我在复试班的时候抄绘的一些图。我抄绘是带有强烈的目的性的,并非泛学。由于我自认为形体是一大弱项,所以抄绘的大都是形体,可以看出来形体和表达是我抄绘的重点。但是形体和平面是密不可分的,所以会把平面图也大致勾一下。我为了节省时间抄绘的比较草。

大家可以找一下你们身边的快题大神,来看一下他们的抄绘小本本,绝对会惊到你。

很多同学有眼高手低的特点。其实眼高手低并非不好的形容词,因为只有眼力上去了,着手去做的时候才有方向。大家可以找几个自己特别喜欢的快题风格,然后不停的强化练习。而考快题方向的同学除了抄绘案例外,要保证每周都要练习一两张快题,做到案例的学以致用。画完之后可以给几凡的学长学姐和LB2005老师评一下。

如果比较一下十年前后的快题的话,会发现快题水准的整体提升是惊人的。这来自于一代又一代同学们前仆后继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在前人的肩膀上更上层楼。你们在为自己的未来努力的同时,也在推动着历史的发展(这么想着是不是充满了动力呢)
结语 
黎明前的黑夜最难熬,但是我们最终都要直面自己最真实的恐惧。在审判之日到来之时,要确保自己已经达到了最佳状态。人生不就是不停的设定目标,达到目标,再追求更高的目标这么一个过程么?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怨天尤人上,因为当初在选择建筑这条路的时候,你已经选择了人生的困难模式。安逸的生活从来和建筑师无缘

大家其实可以将这件事情看作为有一定的时间限制的投标项目。想一想,怎样能在一千多人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挤入最终几十人的名单中?

至少,需要我们准备的面面俱到,不缺项不漏项。保证各个小节点都能如期完成,才能在交标的最终节点做到心中有数。其次在补齐自己短板的同时,思考一下怎样把优点突出出来。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最后的复试阶段,一定要效率。

最后一句话:给自己适当的压力,但是也要看清楚,和人生本身相比,这只是一件小事而已,牛逼的人在哪里都会闪闪发亮的。

努力吧各位大佬,同济食堂欢迎你!

未完待续.....



好了,因为篇幅有限
今天的小凡专访就暂时结束了

但是众所周知
17同济建筑复试快题第一还有Leo学长、飞哥、
16同济建筑复试快题第一D学姐
15同济建筑复试快题第一G学姐、M学姐
14同济建筑复试快题第一Y学姐
.....
想知道他们的复试经验吗?
那些年我们追过的同济建筑复试快题第一(下篇)
记得准时追更哦!

看了那么多大神学长学姐的经验之谈
对于复试,大家信心是不是又充分了一些呢?!
相关阅读:


19研途 | 我是如何一战复试快题第一,初试专硕总分第五


18研途 | 如何练就复试快题第一名
18研途 | 专访——复试快题第一名的故事

17研途 | 从跨专业到复试快题第一,每一步都走的坚实有力

17沿途 | 他工作五年后放弃高薪,再战同济斩获快题状元


编辑丨几凡编辑室

/

版权声明

本文版权归几凡所有,转载请联系后台取得授权



@几凡工作室

客服QQ /  2850910896, 2850910873

客服微信 /jifan18117140286

上海市杨浦区同济大学正对面同济联合广场

/上海市杨浦区国顺东路800艺术区

后台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相对应内容

大综合&技术 | 建筑干货 | 专题突破 | 快题秘笈 | 小快题 | 大快题 | 快题状元讲设计 | 牛人经验 | 考研概况 |

设计丨手绘丨游学考研留学丨出版


什么是几凡金牌复试班?  

以同济建筑学考研为例:

201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进入复试共58人

(夏令营优秀营员政策照顾同学不包含在内)

最终录取共33人,其中几凡学员有29人

几凡er取得了

初试总分第一历史方向第一

技术方向建筑学基础第一,

初复试总分第一,初试快题第一复试快题第一

等各项第一

......

同济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进入复试共70人, 参加过几凡课程的同学共有41人

其中复试淘汰共19人最终录取共51人

更多2018高分考场原图,可戳以下图片跳转哦~!

同济大学2017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进入复试共70人参加过几凡课程的同学共有54人

参加复试70人中,

成功被同济大学录取56人

其中几凡学员总共45人

占录取总人数的80%

2017年几凡复试班共有38人,占据了参加复试人员的一半以上,

其中成功被同济大学录取33人

复试班通过率87%

更多2017高分考场原图,可戳以下图片跳转哦~!


几凡高分榜


2019学员张*娇初复试总分第一名 (673分)

2019学员吴*初试总分第一名(391分)

2019学员熊*初试学硕总分第二名(387分)

2019学员李*初试专硕总分第二名(365分)

2019学员夏*青初试学硕总分第三名(385分)

2019学员吴*历史方向第一名(122分)

2019学员李*煜技术方向第一名(122分)

2019学员熊*建筑学基础第一名(121分)

2019学员张*略初试快题第一名(120分)

2019学员洪*威初试快题第一名(120分)

2019学员皇甫*骁初试快题第一名 (120分)

2019学员李*宝复试快题第一名 (93分)

2018几凡学员陶情* 初试学硕总分第一名(375分

2018几凡学员任存*初试专硕总分第一名(373分)

2018几凡学员江 *初试总分第二名(368分)

2018几凡学员林 *初试总分第三名(365分

2018几凡学员江 *历史方向第一名(127分)

2018几凡学员李 *技术方向第一名(117分)

2017几凡学员孙泽*初试总分第一名(391分)

2017几凡学员刘亚*初试总分第三名(389分

2017几凡学员李小*历史方向第一名(133分

2017几凡学员江 *历史方向第一名(133分)

2017几凡学员杨秋*技术方向第一名(131分

2017几凡学员刘 *建筑学基础第一名(117分

2016几凡学员段晓*初试总分第一名(401分

2016几凡学员张家*初试总分第二名389分

2016几凡学员李 *初试总分第三名385分

2016几凡学员闫启*历史方向第一名(127分

2016几凡学员蔡文*技术方向第一名(126分

2016几凡学员段晓*建筑学基础第一名(121分

2016几凡学员施雯*建筑学基础第一名(121分)

......


(以上数据如有任何疑问,欢迎查阅录取名单及几凡历年复试班报名信息)

更多考场原图欢迎戳以下链接:

有图有真相,凭图说话

复试班等你

如何置顶“几凡设计教育”?

只需三步,

就可以及时获取更多建筑学考研干货?

就知道你在看
么么哒(づ ̄ 3 ̄)づ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