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研途|工作两年,零基础如何从会计三跨高分录取同济建筑?

 Duni设计学院 2020-08-18

学长在工作两年后,毅然决然决定从会计学跨考建筑,仅仅经过一年的认真备考顺利高分录取同济,并且斩获历史高分,在众多高分学长学姐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大牛导师亲睐!

所以,跨考的同学们请注意!跨专业并不是你的短板,学会取长补短,掌握好的学习方法,一样能够顺利圆梦同济!这篇经验贴或许可以给你答案!

——小凡有话说

JX学长

本科:厦门大学会计学

2020同济初试学硕总分排名第九名

2020同济初试历史单科第二(126分) 

PART 0

写在开头

今年我们这一批考生见证了历史,像今年这样的复试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不论是形式还是内容,我们“考了1.5个研,上了3个月的复试班”。而自己真的是足够幸运,最终自己所有的坚持终于有所回报,我始终坚信的是,自己对整个过程认真对待,结果自然也会认真对待自己。

只是确认自己在被录取的名单当中的时候,除了考上的激动和对于整个考研过程中所有帮助过自己的学长学姐的感谢之外,更多的是松了一口气,自己从2019.1.10辞职准备考研以来这494天中的多少处于焦虑之中而无眠的日子和反反复复地崩溃并否定自己而重又恢复平静备考的过程终于有了一个交代,这个交代是给自己,也是给所有支持和帮助过自己的人

我大学本科学的是会计学 ,是经济管理类的专业,一听就和建筑完全扯不上边。我在2017年毕业之后直到2019年1月曾在一家企业工作,我与建筑离得最近的一次就是,我们公司新的总部大楼由福斯特事务所设计,而我审核过几笔支付给它的设计费。

在这里,我想从一个跨专业考生的角度出发,将自己准备考研的整个过程告诉给大家,既是对自己这一年半来的历程的回顾,也是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经验给大家一些启发。如果能够帮到大家哪怕一点点,也将是我莫大的荣幸。

PART 1

考研历程的序曲

在本科大三的时候在图书馆看到关于路易斯·康的建筑的书《静谧与光明》,而书的封面是沙克生物研究所中的面向天空与大海的那片广场,路易斯·康是我接触的第一个建筑师,他的作品是我学习建筑的过程的起点。之后会在网上找各种纪录片来看,包括《我的建筑师:寻父之旅》和法国的系列纪录片《世界建筑》等等,进而会自己找来一些建筑学专业的公开课来学习。只是后来在大四循规蹈矩地在上学期找好了本专业的工作,在下学期完成了毕业论文,毕业之后便在大学所在的城市工作。

毕业工作之后始终未忘记过大三看到路易斯·康的建筑的时候的感触,时常深夜辗转难眠,我害怕的是自己未能有勇气做出改变的决定而留有可能的遗憾。我希望至少有这一次机会坦诚面对自己,这次选择本身对我就有重要的意义

而做出选择之后,所需要做的便是将行动贯彻到底。我首先在2018年12月在工作期间的一个周六日参加了第一次考试,当时的基础为看过一遍卢老师2014年西建史课程的视频,而其他科目均处于未复习过的状态,我将这次考试称为“试水”。这次考试的成绩将成为决定我在各科的复习上时间投入比重的重要标准。

到2019年1月从公司正式辞职的当天晚上我飞到了上海,第三天便开始了课程。这个时间段的课程我大部分时间都在云里雾里度过,我只能说我当时一度陷入对自己的选择的怀疑,我面对大综合的十几本书和快题的从零开始只能说是崩溃的,唯一能给我一点安慰的就是对于西建史的内容我多少听懂了一些,中建史当时看来仍是天书。而很快到了过年的时间,回家一过年就把考研这件事扔到了一边,直到2月15日查了考试的成绩才又把我拉回考研备考过程当中。

我第一次考试的成绩是:政治55,英语79,大综合36,建筑理论与历史48,总分218分。出了分数线之后的第一感觉就是,公共课照这个基础拿140-145分应该问题不大(不过事实上在自己真正备考后上考场才发现,心态决定了分数的一部分,第一次考试的时候完全没有心理压力),那么按分数线350分,假设大综合快题薄弱最后拿90分,那么我的建筑理论与历史需要考到115-120分。

这次考试的成绩成为我在后来整年的时间内各科复习安排的直接依据,同时也成为我的强心剂,让我有了一点信心来啃下大综合和建筑理论与历史这两块最硬的内容。

一点小总结

对于复习的规划最好有对于各科基础相对准确的判断作为支撑,然后根据自己的情况与分数线来确定各科的得分目标,而与现状的差距就是你的复习要努力的方向,如此来准备我个人认为针对性较强且可以使得时间的分配上更加理性。

PART 2

考研备考的总体规划

(首先应当声明,我初试从去年一月份备考开始便确定选考历史方向,因此以下的内容将是我从历史方向出发所确定的学习规划。)

(1)初试科目:

科目一:政治(101);

科目二:英语一(201)(英语一和英语二的区别大家可自行百度了解);

科目三:大综合-建筑学基础(355)

(考察内容包括16本专业书籍知识点+2H小快题,其中考察书籍范围为:

a、技术:《建筑物理》、《建筑构造》、《建筑特种构造》、《节能建筑设计与技术》;

b、历史:《外国建筑史》、《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外国建筑历史图说》、《中国建筑史》;

c、公共课:《城市设计概论:价值、认识与方法》(王一著)、《城市设计》(王建国主编)、《建筑评论》、《建筑概论》、《建筑初步》、《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室内设计原理》、《建筑形态设计基 础》)

科目四:根据报考研究方向为技术、设计或历史分别为三个不同方向的考试

(其中仅有设计方向的专业课考试为3H快题设计,技术与历史均为根据知识点对选择题、简答 题等进行作答,同时有范围较为明确的画图题。)

(2)方向选择:

方向选择的考虑一般会有两个,首先第一个是从考试本身的特性来说,历史方向和技术方向相对于快题方向来说,需要准备的范围多且广,但是我自己认为单从考试本身来说,历史和技术虽然需要准备的内容多,但是可准备性更强,而且考试的时候发挥较为稳定;而第二个就是从每个人自己的特性来说,每个人首先有自己的兴趣,其次有自己更为偏向的复习准备方式。

(3)计划制定:

首先,我在计划制定上面认为有三点原则需要强调:

  • 1、考研是时间有限的前提下的竞争,而有限的时间的关键在于分配

  • 2、时间分配的依据为目标导向,根据自己的基础和分数线确定自己各个科目的目标,目标和自己目前的基础之间的差距将决定时间分配;

  • 3、计划制定上总体应当呈现前期铺开,后期有的放矢、抓大放小的趋势;前期的广泛覆盖的复习内容为后期有能够抓大放小打下基础;

其次,计划制定整体时间线大致根据暑假班前后分为两个区块:

一、 暑假班前(1-7月份)


1、政治:

目标:对政治考什么形成一个初步的概念,暂时不用对具体的考试内容进行深挖,仅需要了解到考什么即可。

具体操作

鉴于我自己本身政治都是跟的徐涛的课程,在暑假班之前如果有空可以看看徐涛的基础班,因为其他科目时间安排较为紧凑,我实际上在暑假班之前并未看过徐涛的课程,只是在暑假班之前去上海的动车上开始看了几节课。

2、英语:

目标:05年-17年阅读题刷第一轮,主要目的在于做阅读题的同时通过真题积累词汇量与长难句的积累。

具体操作

英语我个人的建议是不管是题目的练习还是词汇的积累都从真题当中来,我自己在大学本科期间准备四六级再到考研英语的准备过程中,一直认为自己直接对着单词书背单词的效率较低,我倾向于通过做题,在熟悉题目的同时积累词汇和长难句。

因为我始终坚信的是,只要题目中遇到的不会的词汇与长难句是最有价值来学习的,这样的英语学习的效率较高。主要原因在于两点:首先,词汇与长难句都来自于真题,出现于考试的频率高,学习的性价比高,其次,通过题目直接查缺补漏,可以避免背单词上面对于已经学会的单词的重复工作的时间浪费

而英语当中最重要的一块无疑是阅读,阅读我个人会建议将阅读从05-18年的真题在暑假班之前刷一遍,遇到的生词和不懂的长难句过第一轮,同时结合唐迟的真题讲解视频开始接触解题思路。这个阶段英语的主要任务在于生词量的积累和长难句的学习,而对于阅读题目的出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大致接触了解即可。

3、大综合(根据非小快题与小快题考察部分分别进行规划):

目标A

非小快题考察部分。

  • 首先,将16本教材迅速过一遍;

  • 其次,历史方面过教材的同时结合录音整理笔记,技术方面过教材的同时根据教材目录整理知识框架,公共课方面过教材的时候着重注意城市设计教材的内容,其余教材可过的较快;

  • 最后,在刷完教材之后,学有余力可以直接上真题,通过真题了解出题方式和出题侧重点才会明白为什么看教材,同时通过题目为教材划重点,题目知识点在书上的出处周边的知识点可再次着重理解,在暑假班上课的时候将能够做到有的放矢。(最后这点我自己没有做到,只是在上暑假班的时候常常觉得怎么全都是重点,这么多知识点怎么来把握?而反思自己如果能够提前过一些真题,情况将会有很大改善)

具体操作A:

在暑假班之前,因为我确定自己要选考历史方向,所以在历史方面,中西建筑史花了最大的力气,听完了常老师的中建史2014年、2015年、2018年的录音,同时卢老师的西建史以2014年的视频版本的课程为主,在听每一节课的录音之后都及时整理了笔记,而这份笔记成为我过历史教材时的基础,将一些与课程录音关联较为密切的知识点整理补充到笔记当中,例如《中国建筑史》(潘谷西主编)的大木作部分等等;

在技术方面,搭建整体的知识框架是在暑假班之前我自己认为需要完成的,技术方面的具体知识点可以不深入探究,但是至少要完成知识框架的整理,这将打下自己暑假班听课的基础,因为技术的知识点集中而且对我来说相对于历史来的枯燥,如果没有整体知识框架作为支撑,课堂上很容易就会听跑偏;

在公共课方面,我着重阅读的是城市设计的书籍,包括王一老师的和王建国老师的,城市设计作为同济建筑设计教育中一个重点自然不可忽视,而其他的专业书籍可以更快地泛读,知道大体讲什么,具体有哪些内容即可。

目标B:

小快题考察部分,因为我自己本身是跨专业,暑假班之前目标在于,

a、固定频率的抄绘初步建立对于各建筑类型的认识;

b、通过抄参考书上范图确立各房间、家具尺寸概念以及提升手绘制图能力;

具体操作B:

我自己报了机构的案例抄绘课,因为自己没有基础,选择案例范围太大且往往针对性不强,在暑假班前保持一周3个抄绘的频率,抄绘时我因为没有基础,首先注重的是平面的逻辑,包括功能分区、流线设计等等,其次在于剖面的特色空间以及与相对应的功能如何结合,最后在关注平面逻辑下形体的生成;而同时,我关注的是分析图的抄绘,分析图的抄绘主要学习豆浆大叔的《绘本非常建筑》,其中每个案例都有非常清晰的建筑生成逻辑的分析图展示,墙裂推荐;

4、历史:

历史方向的复习时间线我将在后面对于历史复习的建议之中一并阐述,这边就不再赘述;

二、 暑假班后(8月份-12月份)


1、政治:

目标:

  • 在8-9月份,首先攻克难度最大的马原与毛中特,听视频讲解的同时及时刷选择题;

  • 10月初左右结束马原与毛中特以及对应真题,1000题和徐涛的练习题以及习题对应视频也可以紧跟着做;

  • 在10月开始听近代史和时事,思修法基的视频课可以不听,还是一样,听课的同时及时刷选择题及时反馈;

  • 11月份开始准备大题,主要关注答题的思路以及套路的总结;

  • 12月份紧跟各个机构的押题卷,开始背诵大题;

对于政治其实没有非常好的经验,本次考研的政治成绩最终为67分,只能说勉勉强强。

2、英语:

目标:

9-10月份,阅读开始做第二轮,结合唐迟解题视频总结解题技巧,这阶段的目的不再是积累词汇量与长短句,而是注重于对于解题技巧的整理,根据唐迟对于各个错误选项的解释来认知阅读题错误选项的设置逻辑,做到对于错误选项能够有理有据地排除。

而同时在这个时期,开始加入新题型,翻译,完形填空的练习,我个人认为这几个题型准备的重要性新题型>翻译>完形填空,尤其在这个阶段新题型要注意对于几种类型的题目的解题思路的总结;

11-12月份,开始结合视频总结作文模板

这里想要通过自己的亲身经验提醒大家两点,整体的题型及重要性的排序为:阅读>作文(大作文+小作文)>新题型(三种题型)>翻译>完型填空,一定要重视作文!一定要重视作文!一定要重视作文!作文可以不用太早复习,但是复习一定要注意整理和常用语句表达的背记和运用


我到了考场的时候,大小作文留了一个小时,但是开始写作文却发现自己语句表达上的缺乏背记和练习导致考场上一急,考前准备过的作文和表达直接都忘掉,低级语法错误犯了几个,最后即使我在考后对主观题的答案的时候发现除了完形填空其余选择题仅有1个错误,最后拿的是80分,我自己判断是在作文上出现较大的失误。

3、大综合:

目标A

非小快题考察部分,这个阶段的目标为:

  • a.首先掌握各年真题,首先掌握选择题,而后在10月份左右开始简答题的背记;

  • b.通过真题来为课本和辅导书、PPT划重点,在知识点出处范围整理真题,理解出题方式和重点出题范围;

  • c.在课本、辅导书和PPT上通过真题划出的重点知识点范围进行扩散,尝试自己挖空拓展题集;

  • d.保持每天都有新题目的输入,大综合非小快题部分我个人认为要注重题量的积累,可关注机构公众号的彩虹梯、每日几问等等文章,题目做的越多越有底;

  • e.注重错题集的整理,定期回顾错题集;

具体操作A

非小快题考察部分,在这个阶段的复习资料从课本转移到课件和机构的辅导书,不再以课本为主,主要的复习方式为刷题、总结、背记。我一直比较坚持的大综合复习方式是,首先通过刷题抓住重点的知识点,在刷题的同时在课本和机构辅导书上找到真题的出处,并针对课本和辅导书上真题出处附近的知识点加强理解和记忆,如此的来回一是通过真题划重点,而是加强记忆,做到抓大放小,先攻克重点考点知识点,而后有余力再行拓展

大综合整体的复习面呈放到收再放的状态。除此之外,我个人的大综合简答题的背记从10月中旬开始,利用每天晚饭后的散步时间,根据各年的简答题真题和机构给的简答题资料,先掌握好真题的简答题背记,再拓展到机构给的可能考的简答题的背记,同样是先抓真题重点之后再放开范围,每天背记至少5题的简答题,同时每天要将昨天背记的简答题再过一遍,如此一来记忆较为深刻。

目标B

小快题考察部分,仍然是以我作为跨专业快题基础薄弱为出发点,在这个阶段我小快题复习的整体目标为,缩短抄绘频率,留出缩短更多时间给快题的训练,快题训练注意整体时间的把握和分配,同时加强分析图的表达。

具体操作B

大综合的小快题是我自己在8月份之后最大的心病,因为跨专业基础相对薄弱,同时制图的水平较差,想方案的时间长加上制图速度慢,导致我在9月份一份小快题要画到3.5H左右。

9月份我对于自己小快题的要求非常明确:首先,时间上的把握,要尽量保证在考试的时候2H画完,同时保证制图的图纸标注等小问题不出错,其次,方案质量上的把握,做到功能上不出问题。有了明确的目标之后,我在这个阶段提高了小快题的训练频率,2天1份,同时通过机构的评图课,我每周都有确定的3-4道题目可以画并且及时给学长学姐评图。

在这个阶段,我的抄绘的频率降低到了每周一个案例,但是一直都有在追公众号“非标准建筑工作室“的文章,主要在于提高对于建筑生成逻辑的认识。

4、历史:

历史方向的复习时间线我将在后面对于历史复习的建议之中一并阐述,这边就不再赘述;

PART 3

关于考研备考笔记整理

有了考研的整体规划,具体下来的操作必然离不开笔记的整理。关于考研备考笔记的整理,我首先想说我除了西建史有较多的电子笔记之外,自己大部分的笔记都是手写笔记。

这一点我个人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习惯的笔记方式,不论是手写还是电子笔记,电子笔记容易进行调整和汇总,而手写笔记我自己则认为更便于加深记忆,毕竟考试就是手写的方式,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大家根据自己的习惯进行选择,我主要想通过我自己的一些经验给大家一些借鉴。

(1)笔记的硬件

1、手写笔记主要注意笔记本的选择和善用各种颜色的笔,包括中性笔和荧光笔,手写的笔记本要注意可拓展性和整理的便捷性,而笔的使用要注意通过各种颜色来区分出不同类型的内容,例如用蓝色笔表示PPT的原话和黑色笔表示自己理解后整理的内容,同时通过荧光笔标注重点;

纸质笔记我个人推荐两套配置:

  • a、B5活页笔记本+康奈尔笔记款活页(适用于大综合、英语以及政治的知识点整理,康奈尔笔记款活页方便于每页的知识点总结与补充);

  • b、A4活页夹+A4-5mm点阵纸+打孔器(适用于历史方向、技术方向的画图题整理以及  重点知识点的整理,同时匹配了我自己复试班的快题整理笔记,5mm点阵纸方便于绘图的比例与网格把握)

具体如下图:

a.B5活页笔记本+康奈尔笔记款活页

部分笔记展示:

知识点框架整理

知识点整理(多颜色笔与荧光笔的使用)

b、A4活页夹+A4-5mm点阵纸+打孔器

部分笔记展示:

中建史画图-应县木塔

中建史画图-四大殿平面对比

西建史画图-巴黎圣母院

西建史画图-巴黎圣母院绘制网格整理

2、电子笔记

电子笔记我主要做了两个部分,西建史的卢老师的录音原话的整理和西建史的建筑师总结和建筑师、建筑作品之间的UI比的总结,具体将在历史部分的复习经验中展示,此处不再赘述;

(2)笔记整理过程的注意点

1、注意增加笔记的可读性;

至少是对自己的可读性,可读性的增强的关键在于各种颜色的笔的使用和荧光笔的使用;

2、整理过程中根据专题或考点集中整理笔记,注重横向对比与纵向对比;

首先是从具体的真题出发,总结具体考点背后的知识点和相应的拓展,同时多思考如果同样是这个知识点,例如同样是考国都的格局,如果这次考的是唐长安,下次考宋汴梁,自己是否会产生混淆?我个人认为相同知识点在横向上与纵向上的对比是最容易产生混淆的部分,应当着重整理与反复背记。

中建史国都变迁易混淆知识点整理 

PART 4

关于历史方向的复习

我在去年1月份就确定了选择历史方向,最后我建筑理论与历史(802)这一专业课的成绩为126分,我觉得自己的复习中可能有一些值得借鉴的地方,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大家一些启发。

(1) 关于中建史与西建史的复习范围

中建史复习范围:

(首先,声明复习范围重要程度:录音>书籍,常老师课程录音永远是第一位,书籍的知识点为补充,切不可本末倒置,我个人认为知识点复习的重要性上,录音>《建筑志》>《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图说》>《中国建筑史》)

1、录音:常青老师的《建筑理论与历史(1)》的课程录音

录音目前可拿到从2011-2019年历年的录音,早期的录音多为常青老师主讲,多为常青老师自己的主体研究内容,较为核心而且重要,而较新年份的录音则有更多年轻老师和他们研究课题进入课堂内容,包括刘涤宇老师对于国都变迁和宋汴梁市井生活的研究、温静老师对于中日木建筑对比以及李颖春老师对于上海近现代城市规划以及中国近代的中国式古典复兴建筑的研究等等。

我个人通过对近几年来历史方向中建史的考察发现,中建史相对于西建史的考察内容,更偏向在常青老师早期主体研究作为基础考题之外,年轻老师在课上展示的研究成果也开始在考题当中呈现重要的地位,不可忽视,因此我个人认为早期的录音与近几年的录音都应当听,我个人以2014、2015年的录音为主体整理笔记,同时将2018、2019年的录音中出现的新的专题与内容整理补充至笔记中。

2、理论必读书籍

  • 《中国建筑史》(第七版),潘谷西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图说》(第一版),侯幼彬 李婉贞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建筑志》,常青著,上海人民出版社(常老师的研究成果集结,重要性不言自明);

  • 常青论文《中国传统建筑再观——纪念梁思成先生诞辰110周年

(干货满满,全文都是知识点,不可错过,有兴趣可以自己在其中找真题,到处都是);

3、绘图参考书籍

  • 《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图说》(第一版),侯幼彬 李婉贞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清式营造则例》,梁思成;

  • 营造法式大木作图集(电子版,具体书籍名称未明);

  • 《穿墙透壁—剖视中国经典古建筑》,李乾朗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这本书我个人墙裂推荐,其中对于独乐寺观音阁、佛光寺东大殿、晋祠圣母殿等等的中建画图重点考点的透视图给了我理解其结构非常大的帮助);

西建史复习范围:

(首先,跟中建史一样,复习范围重要程度:录音>书籍,录音>《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外国建筑史》>《外国近现代建筑史》,此外要注意西建史录音与中建史录音的区别在于,花费的时间将在中建史的2倍及以上,主要在于内容较多且需要花更多的时间进行消化)

1、录音卢永毅老师的《建筑理论与历史(二)西方建筑历史与理论》录音

卢老师西建史课程的录音目前可以获取到的历年录音从2011年开始,我个人认为西建史各年的考察内容偏于稳定,同时老师课程的内容设置上与中建史不一样,多为卢老师自己主讲,各年的内容我认为没有太大的变化。

我个人自己的复习的范围为,以2011、2014、2016年的录音为主体整理,同时2018、2019年的录音作为补充,主要是对于一些时事比如巴黎圣母院的大火等等的补充,以及浏览老师的PPT看是否有新增加的自己陌生的内容。其中2014年由于有视频又有录音,在一开始复习的时候,有视频是较为友好的,容易听进去,因为不需要自己点ppt,而有了2014年视频的基础,再去补充其他年份的录音,我认为效率较高,仅供大家参考。

2、理论必读书籍

  • 《外国建筑史》(第四版),陈志华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第二版),同济大学 罗小未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卢老师受罗小未先生的指导,罗小未先生主编的教材重要性自然高于《外国建筑史》,同时教材的后面的一些内容由卢老师撰写,具有较高的考试的参考性)

  • 《外国建筑历史图说》,罗小未 蔡琬英编著,同济大学出版社(这本书我实话说我没有细看,只有泛泛翻过一遍,个人认为在参考书籍中重要性最低,不必花太多时间)

(2) 关于中建史与西建史的考察题目类型与特点对比

(3)历史方向复习时间线经验

  • 1-7月:录音+参考书籍+笔记整理;中建听录音时可制作语言简练的讲课稿,同时及时整理笔记,西建建议听录音时逐字打下完整的讲课稿,为9-12月的笔记整理提供录音的基础,省去反复听的麻烦;学有余力可以直接上真题,通过真题核验笔记整理且把握重点;

  • 7-8月:根据机构暑假班课程对自己的笔记查缺补漏,这个阶段同样要注意结合录音内容。

  • 9月:机构画图题课程,从这个时间点开始准备画图题,笔记查漏补缺继续结合录音行。

  • 10-12月:区分中建和西建

中建在这个阶段单选题的准备为根据真题题目查找题目出处,为笔记和参考书籍划重点以及查漏补缺,遇到有必要进行整理的难题比如国都变迁等可根据专题自行整理专题笔记;画图题的准备可根据学长学姐给出的图集范围进行各图的绘制网格的整理和反复的练习;

西建在这个阶段不定项的选择题的准备与中建史同,但是在简答题与画图题的准备上与中建史区别较大,西建由于简答题与画图题往往涉及不同建筑师或不同建筑实践的对比,对比是西建史考察的一大特色,这个时期电子表格的整理必不可少,需要注重单个建筑师的纵向发展,不同建筑师、不同建筑实践的横向对比等等来整理笔记,这份笔记不再是全面覆盖,而是根据真题的简答题与画图题考察方向有的放矢;画图题的准备可根据学长学姐给出的图集范围进行各图的绘制网格的整理和反复的练习;

(4)历史方向各时间阶段笔记参考

笔记的整理应当注意:

  • a.笔记的整理应当结合机构历史方向的参考书,懂得学习借鉴前辈的经验,(记得提前找机构索要或购买历史方向参考书),墙裂推荐几凡的历史方向参考书,知识结构清晰

  • b.每个章节之前要有知识结构框架图,具体知识点的整理结合录音和机构的历史方向参考书;

  • c.整理笔记时切记录音内容永远是第一位,演讲稿的电子版的整理耗时巨大但是自己整理下来加深记忆,且后期对于笔记查缺补漏的作用极其明显,大家自己考虑,我知道是笨方法,但是笨方法有时候却也是最快的方法;

  • d.可以适当结合图解来辅助知识点的理解;

  • e.再次强调对笔记可读性的注重,建议多种颜色的中性笔和荧光笔的使用;

  • 具体笔记展示如下:

1-7月的笔记:

a.中建史笔记

中建史课程讲课稿电子笔记文件

中建史课程电子讲课稿整理

中建史纸质笔记1-知识点框架

中建史纸质笔记2-知识点整理

b.西建史笔记:

西建史课程讲课稿电子笔记文件

西建史课程电子讲课稿整理

西建史纸质笔记1-知识点框架

西建史纸质笔记2-知识点整理

9-12月的笔记:

9-12月份的笔记,主要与7月份之前笔记整理的区别在于:首先,在原有纸质笔记的基础上标注真题的知识点出处,为笔记划重点并查漏补缺;其次,中建史注重于重要重要的易混淆知识点的整理,西建史注重于对比性质的电子表格的整理;

具体展示如下:

a. 中建史

中建史纸质笔记-真题的知识点出处标注

中建史纸质笔记-易混淆知识点专题整理

b.西建史

西建史纸质笔记-真题知识点出处标注

西建史电子笔记-目录(部分)

西建史电子笔记-对比性表格

PART 5

关于快题的复习

关于快题的复习,我主要想分成两个部分来进行分享,一个是我的快题从初试2H快题到复试6H快题的进阶过程,一个是复试班的快题练习的一些心得。我知道我一个跨专业的来分享所谓的快题复习经验可能有点班门弄斧,但是我仍然想通过自己的经验分享,一是想给跨专业却对快题望而却步的同学一个信心,我们基础薄弱但是不代表我们就没有机会!二是想将我今年三个月的复试班的快题训练的一些心得分享给大家,估计大家这辈子也不太可能再遇到三个月的复试班,而这其中三个月反复练习的一些心得,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至于我自己快题的成绩,初试大综合的总分为95分,虽然不是特别好,但是至少从跨专业角度来说,我真的是在考试的时候第一次画进了2H并且较稳的拿了一个不至于使得大综合挂掉的分数,而复试因为为0.5H快题参考性不太大,但是自己在几凡复试班中的快题模拟考试中,有几次画出能够有幸被李老师挑选为100分总分评分制的88分以上的作品,复试班LB2005老师对于老八校考题的考点综合总结和应对策略的分析给了我极大的启发。

(1)我的快题训练的进阶过程

第一份快题

2019年8-12月份的小快题练习

2020年2-5月份复试班6H快题训练

几凡复试班上自己的一些相对好的作品

(2)从几凡复试班快题训练中的心得

在几凡复试班上,从LB2005老师的授课受益匪浅,LB2005老师的授课经过他的教学经验总结了快题的几种方法,包括五脏法、魔方法、分区法、关系法等等,而这一套方法给了我作为一个跨专业考生非常大的信心和一套逻辑性极强的工具,使得我对于6H快题能够有章可循地做题,真正把快题作为一个题目来解,逐步推导得出结果。

而LB2005老师授课的方法亦使我对快题有了更明晰的看法,LB2005老师擅长于将老八校用地面积相近、建筑面积相近、设计策略相近的题目整合在一起来串讲,真正做到将快题的考点读透,解读清楚出题老师的出题思路,自然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做出应对

而在几凡复试班上,我根据一些原则做了一些自己对于同学的优秀快题的整理和其他的一些笔记,我觉得这对我快速学习几凡复试班上优秀的同学的方案起了非常大的帮助,在这里分享一些笔记给大家,希望能够给大家一点点启发。

首先,是关于快题解题的几点原则:

  • a. 注意对于快题题目考点的积累,做到读取题目条件能够反应出出题老师希望你做什么样的应对;

  • b. 在解题时,注意对于建筑原型的积累,不同的题目可能用同一个建筑原型都可以做到很好的应对题点,例如L型、U型、S型等等,注意积累各种建筑原型可应对的题点以及深化的一些手法;同时,不可忘却李老师反复强调的优秀快题关键词:落差、打开、疏密、类型、sen透等等.

  • c. 注重对于优秀快题的学习,优秀快题往往是对于一些优秀建成建筑案例的转译,同时对于考点的应对手法往往有独到之处,学习同学的优秀快题可以将优秀的手法运用到自己的方案中,相对案例的抄绘来得快而且实用,适用于短期的应试准备;

针对以上几点原则,我分别整理了以下的笔记:

a.关于快题考点的整理

这个整理主要根据自己在做题中忽略的考点进行整理,会整理出忽略的考点的目录,并且打印出相应的任务书,在任务书上注明题目中对于忽略的考点的提示,以此便于自己的复习。

b.关于建筑原型的积累与建筑原型选择的整理

C.对优秀快题的抄绘

PART 6

回顾考研

整个考研过程对我来说,其实更多的是对于自己的心态的挑战,整个备考过程下来,我的心态一直都处于反反复复的状态,始终都是平稳复习-遇到难点怀疑自己-崩溃-恢复平稳复习-……。

只是整个过程中自己一直以几句话来安慰自己,面对小快题怎么练都只是练到最快2.5H画完,告诉自己“只要图量到了就没有问题“,面对整理不完的知识点和练不完的快题,告诉自己”只要自己认真对待过程,结果自然会认真对待自己“。只是这一路走来,感谢自己始终未曾轻易放弃。”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