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电视还有新的招数吗?

 儒墨轩 2020-08-18

 中国电视作为事实上的“第一传媒”,虽然遭遇了互联网以及其他新媒体的“争宠”,可在“声色”(视听)场上影响力仍然很强大。

我们知道,国内电视历年来的推陈出新都似乎离不开学习、模仿外国电视,尤其是拜美国电视为师,已经成为习惯性思维。洋节目的本土化,就是中国电视的“杀手锏”。

这也难怪,中国电视历史比较短,不“师夷长技”就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电视新闻杂志、调查性与解释性深度新闻栏目与节目、谈话类节目、互动性的娱乐节目,都有“洋为中用”的功劳。至于开辟和打造专业化、品牌化的频道,那就是整体“产业升级”的阶段了。

然而,当前节目样式与表达方式“雷同化”的现象,使观众已有了收视疲劳。“讲故事”广泛运用于各种栏目与节目,新闻故事、法治故事、经济故事、生活故事、社会故事、人物故事、历史故事……故事遍地开花,电视成为故事大王,观众多样化的口味得不到满足。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故事本来具有吸引力,有情节、有细节,有时候还能满足人的猎奇心理。但是不是所有叙述类的节目都要采取讲故事的方式呢?值得电视制作人认真思考。

也许,电视又到了阵痛期,每次阵痛都将带来“破蛹化蝶”的快感。


我们姑且期待:中国电视真正找到“中国特色”,涌现具有“知识产权”的新招数,让观众不断迸发新的收视热情。

(2012-04-19)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