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代人的心理“疲乏”感

 儒墨轩 2020-08-18

当代人似乎越来越容易烦燥不安了。尽管物质生活丰富了许多,可是时常有人“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或者叫苦不迭,感叹“活得真累”。北京街头曾一度兴起所谓“文化衫”,流行的字样多为“烦着哪,别理我”之类。种种迹象表明,人们的心理状态颇有趋向疲乏之势,这与开创更美好的生活是很不协调的。

是不是今天的人更脆弱了呢?非也。其中的心理奥秘是不难推断的,我们只要稍作冷静的思考,就可知其端底。   

 我们知道,中国人在“激动”、“震动”、“运动”、“滚动”、“冲动”之中生活了许久,感情上经历了太多的大起大落、大喜大悲。兴奋与失望、惊惧与烦忧,轮番轰炸人的心灵与精神,这样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仅有的一点赤诚,又被赤裸裸的利益关系所侵蚀;时代的车轮在前进的过程中必然扬起的尘埃,使人视野模糊、不辨东西南北。于是,丧失信心者有之,随心所欲者有之,玩世不恭者有之。于是,手里数着大把大把钞票的人,依然若有所失,嘴里叼着名牌香烟的人却不知自己到底图个啥。 

可见,情绪、心境与人生的快乐与否关系重大。长期在不良的心情支配下生活,人的肉体和灵魂就会由“疲乏”而瘫软,以于失去生命的真趣。怎样摆脱心理上的疲乏感呢?劝君不妨学会潇洒旷达与自娱自乐。

 谈到潇洒旷达,我们可以将著名学者、书法家启功先生作为榜样。他的《自撰墓志铭》堪称一绝:“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瘫趋左,派曾右。面微圆,皮欠厚。妻已亡,并无后。丧犹新,病照旧。六十六,非不寿。八宝山,渐相凑。计平生,溢曰陋。身与名,一齐臭。”这种不计较得失、敢于直面人生的态度,的确达到了超出自我、俯视尘寰的境界。

至于自娱自乐,完全可以不拘一格。例如,去酒吧听轻音乐,或者逛小吃街,旅游、绘画、养鸟、集邮,都可以使身心放松。只要找到适合于你的兴趣爱好,心理上的疲乏感自然就不复存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