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永恒的同学

 儒墨轩 2020-08-18

同学聚会的“有情”与“无情”

人到中年,是同学聚会的高峰期。想想看,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甚至研究生阶段,该有多少同学?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毕业的时间越长,纪念的意义越大,当然值得感慨的因素也随之增加。

2009年的大学同学纪念上大学三十年而聚会,我没有参加;2010年春节期间的中学同学毕业三十年聚会,我仍然没有参加。很不巧,我都有事情而不能到场。从大家发出来的聚会照片来看,我只能感叹“同学有情、岁月无情”!

当年的翩翩少年变成了半拉老头,当年的美少女变得几乎是电影中的“群众演员”,被生活这个导演化妆得面目全非。我对光阴很生气,你凭什么如此折磨人、伤害人、毁灭人?你就不能手下留情,让大家都在不同的时间段有不同的风采?难道上了年纪就该难看吗?!

由此我想到一个美学命题,“美就是生活”。车尔尼雪夫斯基曾对“美是生活”下过这样一个定义:“任何事物,凡是我们在哪里看得见、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任何东西,凡是显示出生活或是人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这种强调人的主观感受的美学,固然有其合理性,但是我怎么也从同学们(包括我自己)的日益“老化”中感觉不到“美”,感受的只是苍凉?人生苦短,奈何奈何!大自然的四季是美的,可是人的四季(童年、青少年、中年、老年)怎么就只有前两个季节显得那么鲜活而美丽,后两个季节就显得很残酷呢?

尤其是那些已经抢先奔向死亡的同学,似乎在提醒活人“下一个是谁?”我明白,大家都是匆匆的过客,终有一天要投给这个世界最后一瞥!

                           (2010-02-21)

同学情--写给松滋二中1979届同学会

还是这片天空,

还是这方热土,

还是这群姐妹,

还是这群弟兄!

我们,

从十六岁的花季走来,

从时光隧道走来,

告别少男少女的春梦,

走进了中年的华丽与从容。

我们,

是亲爱的同学,

是60后的寒梅和青松,

是永远的清香,

是优雅的风景,

共同描绘生命的葱茏。

我们,

欢笑着彼此的欢笑,

温暖着彼此的温暖,

爱着彼此的爱,

梦着彼此的梦,

陶醉在岁月的美酒里,

沉浸在同一个旋律中。

虽说,相见不如怀念,

可三十三年的思念太浓太浓;

虽然,乡音未改鬓毛衰,

但心灵依然挂着彩虹!

同学们,今朝我们喜相逢,

明天的桃花依旧笑春风!

   2012年1月25日(壬辰正月初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