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抗日文学与影视:60后童年与少年的精神食粮

 儒墨轩 2020-08-18

语文课本中的《小英雄雨来》,让我叹服雨来的潜泳本领,他的水性是我的榜样,因为江南水乡的我从小就爱游泳。尽管我小时候差点被淹死(在池塘边捧水喝时滑入水中,幸被母亲奋不顾身救起)

,但我与小伙伴们经常在水里玩。潜泳,主要需要有憋气的本领,可我觉得要躲过日本人射击的子弹,还是很困难的。雨来能够迅速潜入到深水,并能够不迷失方向,这真是了不起。

电影《地雷战》、《地道战》、《小兵张嘎》等,那是百看不厌。而且在露天看挂起来的银幕,那感觉就是爽,同时也考验你的站功。

小说《野火春风斗古城》、《烈火金刚》、《疾风》、《苦菜花》等等,看了一遍又一遍。

最难忘的一次买书经历,是我拿着1元钱去小镇上理发,却鬼使神差到新华书店买了一本抗日小说《雁翎队》,因此忘记了理发,一边看书一边走回家。我的近视眼就是这样走路看书而初步形成的,同时我的外号“书迷”也不胫而走。

在连环画中,我最痴迷的是《敌后武工队》,感觉太刺激了!

在文革年代,向小伙伴、同学借书看,是日常生活的内容。借到后必须马上看完,别人还等着看呢。所以,阅读的速度必须快,连夜在煤油灯下看,或者在月光下看,那是常事。

日本人的形象,在我的心灵深处就是一个字“坏”。人类居然有这么一个恶魔品种,他们为什么要来中国干坏事,那时候我没有深究。

2008年我访日,带有过去的记忆,但是发现和平年代的日本,不是想象的那么丑恶。但愿,日本军国主义不要死灰复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