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大学管理的7本书 | 反思大学特别策划(五)

 阿里山图书馆 2020-08-18

哈佛大学的校训是:与亚里士多德为友,与柏拉图为友,与真理为友。

剑桥大学的校训是:此地乃启蒙之所,智识之源。

清华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浙江大学的校训是:求是。

南京大学的校训是:诚朴雄伟,励学敦行。

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反思大学特别策划来啦!
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得以发扬。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就是为我们的完满生活做准备。在这一周,我们将为各位亲们展现关于大学方方面面的各类好书。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关于大学管理的7本书。

1. 《大学国际化的历程》:迄今为止,讨论大学国际化最精彩的一部著作

大学的国际化不是一道可有可无的风景,不能用来装饰一流大学的梦。大学国际化也不是美国化;如果躺在人才进口的舒适椅上无所作为的话,美国的大学也有可能成为国际化进程中最终的输家。


本书以散文形式讨论当今国际上热议的话题——大学的国际化。作者从事大学管理,尤其是大学的国际化十多年,对中国及欧美大学都有深刻的了解,对于大学的国家化,包括招生、教师招聘及管理、国际合作办学等诸多领域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又有深刻的理论思考,他的论述对国内高等教育界有极好的借鉴意义。

2.《大学的治理》:中山大学原校长与我国港澳台、新加坡、日本、美国20所大学主要领导谈办学经验

平庸的大学都是一样的,而优秀的大学则各有各的优秀。

大学治理的关键在于保障学术自由。两百多年前,德国柏林大学第一次把“学术自由”作为大学的首要原则。由此,学术自由作为大学的核心价值一直延续至今。

在大学治理方面,校长是很重要的角色。大学校长影响并塑造着一所大学的文化和特色。蔡元培先生“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的办学理念成为北京大学的办学之魂。可以说,大学领导人的办学和治理理念决定了大学的定位、特色,甚至命运和声誉。


作者抓住当前社会各界关注高等教育改革的热点话题,从大学的治理结构入手,重点关注大学章程、大学管理机构、校长选拔、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大学特色的营造与维护、大学与政府的关系、教育教学与行政管理的关系等方面,访问20所海外大学校长,以对话形式,为国内大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3. 《大学的走向》:大学是什么?大学应当肩负什么样的责任和使命?大学应当如何定位?将何去何从?

大学具有革故鼎新的特质。

大学追求真理,反对欺骗与谎言;

崇尚理性,反对迷信与盲从;

主张包容,反对一元与独断;

尊重个性,反对钳制自由。

作为社会组织,大学与教会一样,具有超强的稳定性,是最为恒久的社会组织。近千年来,尽管人类历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尽管大学历经了文艺复兴、宗教革命、资产阶级革命、启蒙运动、工业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等重大变革的洗礼,但大学的运行方式和精神内核仍然保持基本稳定。教会之所以具有稳定性,本质上靠的是信仰;而大学的稳定性,则是基于人类对真理的尊重与追寻,基于人类对文明进步共同价值理念的信奉与坚守。

作为改革开放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参与者、见证者,北京师范大学前校长、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将多年来发表的关于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论文集结成册,包括高等教育与发展、大学人才培养与质量保障、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教师教育与高等院校改革、北京师范大学的实践、高等教育研究反思与展望等几个方面内容。

4.《高职的前程》:职业教育关系国家未来,告诉你高等职业教育的现在和未来。

只有把补短教育搞成扬长教育,才会出人才,才会出拔尖人才。

我明确地告诉我的学生,你们高考或许没有考好,但是,就像人有左右手一样,左手看上去你是“差生”,右手看起来你确是国家需要的高级能人才,落脚点还是人才。


作者用了半年时间,调研国内15个省市自治区的高职示范校、民办学校以及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记录,更是与这些学校的25位校长进行深入交流所形成的感悟。通过访问,总结、提升高职院校的特色和在探索高等职业教育规律方面取得的可喜成绩,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5. 《大学的观念与实践》:大学是人类的精神家园和文化守护者,是社会良知的灯塔。大学承载着人类终极的价值追求,体现时代的精神。

大学是一个学术共同体。

教授就是大学。

善待学生。

大学培养学生的目标就是要让他们成为人才,就是既要“成人”,也要“成才”。所谓“成人”,就是说我们应该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理想人格;所谓“成才”,就是要培养智力和能力,使他们成为有知识和本领、对社会和国家有用的人。

大学的文化与制度是虚实相成的。制度是形而下的“器”,文化则是形而上的“道”。制度是“迹”,文化则是“所以迹”。大学精神所包含的,是人类文明进程中一些最本质、最美好的东西。所谓“大学文化”是大学的一种精神状态与特有气质,它是一所大学长期的办学过程中积淀而成,越是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大学,其文化的影响就越巨大,那些无形的、约定俗成的传统总是会随时随地展现在大学的运作过程之中。


该书是作者黄达人1998年调任中山大学副校长以来,至2010年12月间,所发表的各类讲话、文章等近30篇文章的结集。这些文章,集中体现了一个大学校长的教育理念,它们不仅是中山大学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更是学校的重要精神财富,从中可以看出中山大学近十余年来的努力,而中山大学的发展,也是正处于重要转型期的中国大学的一个缩影。书中所述,大抵在于“观念”与“实践”二者,即以中山大学的三个基本理念贯串之,而系于其下的,既是大学治理的实践。

6. 大学的转型》:为普通人办一所与众不同的大学

北大、清华等名校,他们相当于高教系统这棵大树的树冠,是往天上伸长;我们做树根,要往下层深入,而且是在北京最基层的地方扎根……全国的高校都希望给首都培养人才,但首都有很多特殊需要就是没有高校来满足。

——北京城市学院校长刘林

我心中的大学,可以用“五个平凡”来形容:一个平凡的心态,在一个平静的校园,用一个平凡的教学环境,培养平凡的人,走平凡的人生。但很多时候有太多的不平凡,有不平凡的权利,有不平凡的制度,有不平凡的资源,也有一些不平凡的约束。但是,民办学校能转型,能实现我们的理想,这就是民办学校的优势。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董事长彭鸿斌


20所地方本科院校掌门人阐述转型的意义、办学定位、理念、成就、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地方本科高校为什么要“转型”?在转型的过程中,应该特别关注大学内涵建设和办学质量的提升。

7.《美国州政府对州立大学治理模式的实证研究》:美国大学治理的历史早于美国的历史

美国州政府对州立大学的治理模式和制度规范,不仅确立了美国高等教育的治理模式,也为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鲜活的样本和案例。

美国的高等教育仍然是世界上最多元的、分权式的系统。不过,与国际上其他国家比较,州政府逐渐扮演了核心角色。美国的高等教育实行联邦政府宏观引导,州政府协调指导、统筹治理,高等院校自主办学,学术界和社会团体广泛参与的治理体制。

美国州政府是州立大学最大投资者。州政府在州立大学发展中不仅要提供经费,还要负责协调州立大学与州内其他中等后教育机构之间的关系以及本州中等后教育机构与外州中等后教育机构之间的关系。作者在访谈、会议旁听、文献调查等时政研究的基础上,详细梳理了美国州立大学的管理模式和运行规则。

精选留言
  • 孟小雨

    12

    大学的管理确实是一门艺术,中国的大学也缺少管理,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更何况他本身就是玉呢,一个良好的管理才可以让学校更加卓越的发展,也是让学生更好的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