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跟随仓央嘉措的脚步,走进美丽的阿拉善

 聆听风吟 2020-08-18

八月的阿拉善,风轻云淡,绿野飘香。悠久的历史文化,特殊的滋润环境,独特的民族风情,孕育了“苍天圣地阿拉善”。

据说阿拉善的第一大寺——南寺,始建于1756年,庙建成后,从超格图呼热庙(昭化寺)请来六世达赖喇嘛遗体供奉在庙中,灵塔巍峨,藏于秀美的贺兰山腹地,神韵彰显,万里云山,长风冷月,风景为千年而生,他为众生惊世。

仓央嘉措,他的一生就是一首诗,起承转合,波澜壮阔。

写了很多细腻真挚的情歌。最为经典的拉萨藏文木刻版《仓央嘉措情诗》,词句优美,朴实生动,汇集了仓央嘉措60多首情诗,如今已被译成20多种文字,几乎传遍了全世界,他的诗歌已经超越民族、时空、国界,成为宝贵的文化遗产。

作为一个浪漫的诗人,他是不适合做一教领袖的,被卷入政治漩涡和失去情人的仓央嘉措,相传他化名为阿旺曲扎嘉措,游历印度、西藏、四川等地十年后,于1716年来到阿拉善,被当地人信奉为上师。1746年,在南寺尚未建成时,圆寂于此。

仓央嘉措把自己余存的岁月,都交付给了善良淳朴的阿拉善人民。曾经那个世间最美的情郎,雪域的王,被光阴的苔藓覆盖,有关他的传说,他的佛缘,他的情事,他的传奇,在无常的岁月里,只道寻常。但是他所在的贺兰山西麓,那个叫做阿拉善的地方,因为他的到来,而沉静似水,静卧如佛。

进入阿拉善,让人品味到了贺兰神韵,惊艳胡杨秋色的壮丽,独享大漠孤烟的苍凉,不一样的异域风情,犹如一张张亮丽的名片,吸引着世人的目光,更何况这里还有仓央嘉措的足迹,在这里弘法利生,为阿拉善留下了丰富的人文传说和藏传佛教历史文化遗迹,丰富了“苍天圣地”阿拉善人文历史底蕴。

大自然的古老神奇铸就了苍天般的阿拉善,而仓央嘉措的诗文也随着他亲手栽植的菩提树,在承庆寺门前旺盛的生长。几乎所有来到阿拉善的青年男女,口内念着“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安得与君相决绝,免教生死作相思”翻译后的《十诫诗》,双手环住菩提树,然后再十指相扣,不愿分离。

谁曾是你的信仰

谁曾让你满目泪光

贺兰山阙,可曾是你最后的归宿么?你一生浪漫多情,“自恐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怕误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你追寻了一生的双全法,终究未成,带着一身的失意,远离了满、蒙、藏之间的政治漩涡,表情一如寺里的神佛,高昂着头颅,走过青海湖,孑然一身来到了阿拉善传教朝圣。


红尘重见,转经筒上记录的是你那一世无果的缘,如今作为活佛的你,已化菩提,在阿拉善的胡杨里,你的手指拨动念珠,教着后人唱着最美的梵歌,“那一瞬,我飞升成仙,不为长生,只为佑你平安喜乐”,来到阿拉善的游客,只为你美丽的诗行,只为阿拉善的清风明月,铺纸写笺诺,期待青鸾归!

当我站在这广袤的大自然中,才感觉人是多么的渺小。看到蓝天白云下庄严肃穆的白塔,这是藏传佛教的象征,阳光照进蒙古包,好像沐浴在佛的怀抱里,感受佛陀在艰难困苦的修行历程,自己愈发离不开阿拉善了。

         我想,应该是融合了民族文化的人文景观,令阿拉善海天一色,吸引了无数游客,来到这里追寻仓央嘉措的诗与远方。这里有浩瀚的大漠,古老的游牧文化,悠远的丝路文明,更有仓央嘉措那半生荼蘼半生寂,沉浸于凄美的爱情里,如纳兰容若一样多情的柔肠与才情,三百年来令后人苦苦追索与探奇!

        天籁般的阿拉善,在岁月里穿梭,托起了无数个辉煌的瞬间。当风的肆虐已经成为过去,沙土也能变成黄金;当炊烟在一角白色帐篷袅袅升起,牧驼人的奶茶馨香甘醇,所有来阿拉善的人都醉了,无垠的贺兰山原始森林向人们宣示这片土地的富庶,于是,人们重新攀援上清脆的驼铃,继续前行,跟随仓央嘉措的脚步,去寻找专属于这个时代的诗与远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