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十年代,听评书是一种风尚

 聆听风吟 2020-08-18

三年前评书大师袁阔成辞世,昨天听闻单田芳老师故去,不觉悲从中来,忽然感觉自己的血液里似乎少了些什么?在我的记忆里,是他们这一代老艺术家引领出了八十年代的评书风尚!

那时候,无论城市乡村,从家家户户收音机里飘出来的声音,就是评书。早中晚三餐,一到评书开播点,不论大人小孩,也不管男女老少,都疙勼在街门道两边的石墩上,端着饭碗,一边竖起耳朵听着收音机里或者是村委会广播里的评书,一边吸溜着碗里金黄喷香的玉米稀糊糊,那滋味儿,比就着咸菜吃美多了!

那年月,听评书是人们茶余饭后最重要的娱乐节目,评书事业也因此蓬勃发展起来。我最喜欢袁阔成讲的《三国演义》里的常山赵子龙,白盔白甲素罗袍,胯下一匹白色战马,活脱脱就是白马王子啊!袁阔成对《三国演义》可谓是倾注了自己全部的感情,书中的每一个人物都被他描绘得栩栩如生。对关羽这个人物,人人喜欢听他的过五关斩六将以及刮骨疗毒,忠义是关羽的代名词;最不喜欢听的就是走麦城和三国后期刘备入川后白帝城托孤的故事,因为大家都心怀伤感,但是袁阔成坚持录完了整部《三国演义》。评书《三国演义》风靡一时,袁阔成也因此家喻户晓,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人们给予他“古有柳敬亭,今有袁阔成”的最高殊荣!

袁阔成在继承传统评书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勇于创新,从现实生活中提炼新的表演方法和艺术技巧,汲取了话剧、电影、相声、戏曲、秧歌等姊妹艺术的精华,借鉴其创作方法和表演手段,融会贯通,不断丰富并形成了自己的表演风格。他的表演说表并重,静动互存,神形兼备,绘声状形,以形传神;表演细腻感人,语言生动幽默,人物形象鲜明,具有“漂、俏、快、脆”的特色。

作为他后辈的田连元、刘兰芳、单田芳,都得到过他的提携,从刘兰芳播讲的《岳飞传》开始,辽宁出版的评书著作达到150多部,占全国的一半,袁阔成功不可没。

从单田芳大师讲的《三侠五义》里,我认识了南侠展昭北侠欧阳春和丁氏双侠还有钻天鼠卢方、彻地鼠韩彰、穿山鼠徐庆、翻江鼠蒋平、锦毛鼠白玉堂。其中御猫展昭斗锦毛鼠白玉堂一折,猫鼠相斗,各自展开技艺,最终南侠险胜锦毛鼠,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呼之欲出,最令人拍案叫绝!单田芳还讲过《林海雪原》,少剑波杨子荣不消说,英武伟岸,就连座山雕和滦平都让人记忆深刻!据我所知,如今活跃文坛的小说大家,大多数在小时候得到过评书的启蒙!

田连元讲的《曹家将》说的是大宋开国将领曹彬的故事,由于听得断断续续,评书故事印象不深。只记得他很会抖包袱,特别是讲到坏人时,就像是奸臣站在面前一样,这或许就是他留在我记忆里最深刻的画面。

记忆中听得最多的要属刘兰芳的《杨家将》和《岳飞传》,听到入迷,经常就迈不动步子,塞进嘴里的二合面馍馍也忘了咀嚼,为此常常上课迟到挨老师的骂,可是一遇到评书开讲,依旧是记吃不记打,照样被迷得七荤八素,甚至常常拿起小擀面杖,啪啪拍响,学着刘兰芳的样子,讲起评书!而在课间,同学们也常常聚在一起,中间学说评书的人,就成为别人心目中的焦点明星!

刘兰芳的评书说演,声音洪亮,中气十足,干练中透着豪迈,很适合说演英雄人物与征战故事。又因为她早年习唱大鼓书,嗓音受到过良好训练,对音乐的感悟也被自然地带到了评书说演之中。因而她的评书说演在听觉上,更有一种铿锵起伏的声韵美感。尤其是其说书时高亢嘹亮的声音造型,她那独具特色的“马挂銮铃”由远至近的拟声表演,形神具备。使得刘兰芳成为家喻户晓特色鲜明的评书表演艺术家。

相声里有“帅、买、怪、坏”四种风格,各有特色。帅,是说台风稳健大气,儒雅沉雄,不愠不火,潇洒自如;买,是指嘴皮子利索,气铆的足,多用贯口等丰富剧情;怪,是指嗓音特殊,剑走偏锋,收到奇效;坏,是指机智幽默,诙谐,多抖包袱。用在评书上,袁阔成先生占“帅”,刘兰芳先生占“买”,单田芳先生占“怪”,田连元先生占“坏”,应该是非常恰当的!

所以说,在八十年代,听评书是一种风尚!为什么七零后被称为文艺青年?我想,应该和听评书有关,因为评书,奠定了幼小时的文学基础;因为评书,让历史课不再枯燥;因为评书,弥补了由于贫穷读不上名著的遗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