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熟悉的吆喝声

 聆听风吟 2020-08-18

       每个人心底都有一个熟悉的声音,隔着院墙,能听到吆喝声,小时候体味的是小吃的香甜,年长后感悟的是“烟火气”,氤氲而起的便是家的味道,日子的细水流长。

       我们伴随着各种各样的“吆喝”长大,玩伴儿的童谣,老人哼过的小调,有的声音还在,有的已经随风远去,只留下脑海里的记忆愈来愈清晰......

       我家不靠海,很少能吃到一条完整的大鲤鱼。但总有一声“酥鱼喽,酥鱼嘞~~”拖着方言的吆喝,穿透清晨的云雾,甚至穿透到儿时的梦境里,揉了揉惺忪的睡眼,在凉水里洗过一把脸后,迅速跑到街面上去,想想自己没钱也没带粮食,又跑回家软磨硬泡,终得拿上钞票,这才财大气粗地冲过去喊:“半碗酥鱼!”那味道早已窜入鼻孔,不做逗留,直入肺腑,感觉身上顿时有了鱼腥气,直接伸出手指,蘸饱了汤汁在以唇相接,呵!人间美味,至今不忘!

      小摊贩多是从别处进入村子的,买卖双方往往相互寒暄:“哪儿的?”“苏野的。”苏野跟酥鱼差不多,便在心底理所当然地认定,只有苏野才会捣鼓这种叫做酥鱼的小吃!

     如今的街面都做了硬化,不像以前土迷星眼,一遇上下雨天,泥泞难行,而水泥地面直通入堂屋的台阶下,房子似乎就比以前高出了不少,小巷子似乎也比从前宽了许多,当声音回荡在村庄的上空,如果电器声音不大,仍能听得分明——那是因为商贩儿已经把吆喝声录音,存到了电子喇叭中,导致你出门寻声,分明感觉吆喝就在门首,谁知却还远着了。

     如今远离村庄,到了都市,却爱上了徐沟的荞面灌肠,行路途中,匆匆一瞥,一个老人推着一辆旧自行车,每天在大街小巷用方言喊着“卖面皮儿,卖灌肠儿!”每每此刻,你就会驻足,然后奔过去,站在路边的树下,来不及等老人擦桌抹凳,一缕幽幽的蒜香味一出来,食客就会端碗圪蹴到一个角落,大快朵颐。

        

     写到这儿,自己也忍不住偷笑,原来吃货的养成是从一声吆喝开始!

     那香甜的糖饼,焦黄的面皮裹着红糖芝麻,咬一口酥脆麻香,钱货两讫后,看着拄着竹棍儿的小贩儿边走边吆喝,当最后一口饼被卡在嗓子眼,干得冒火,蓦然一听到“棒冰~雪人儿,汽水儿......”这应该是你最盼望的吆喝了哇!

      我只是沉浸在吃货的吆喝声里,但充斥在城乡两地的吆喝声层出不穷,这生意向你展开了市井民俗,因了吆喝,日子也在起起伏伏中趟过;因了错落,生活才过得有滋有味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