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如药名——逐客之药王不留行 南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中讲:晋代曾做过江州刺史的卫展对人毫无情义,他在寻阳时,过去结交的一位朋友来投奔他,他根本不照顾不接待,困难以启口辞客,于是送给来人一斤王不留行。来人得到王不留行后,知道他的意思,就马上起程归去了。卫展的外甥李弘范(李轨)听说了这件事就说:“我的舅舅刻薄到了驱使草木来逐客的地步。” 王不留行本是一味中药,刻薄的卫展用这味中药的药名表达自己不收留客人的意思。而王不留行的得名也正是来自这味中药具有“逐物”的特性,能够通乳汁、逐经闭。李时珍说 “此物性走而不住,虽有王命而不能留其行,故名王不留行。 王不留行入药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味苦性平,入肝、胃经,具有活血通经、下乳消肿的功效。用于乳汁不下,经闭,痛经,乳痈肿痛。正因为 它功专通利,上能通乳汁,下能通经闭,中医学形象地称其特点为“行而不住,走而不守”。 该药为历代医家常用之品,其通经、下乳、消肿功能较为突出。①在通经行血方面,可用于妇女痛经经闭,难产逆生, 胎死腹中;一般与当归、川芎、桃仁、红花等活血药配伍应用。②在用于下乳时,可配合穿山甲、瞿麦、路路通、通草等以通乳汁,治疗产后乳汁不下。“穿山甲、王不留,妇人服了乳长流”,这一谚语流传甚广,足见其通乳之功家喻户晓。《卫生宝鉴》有一名方涌泉散,用瞿麦、麦门冬、王不留行、龙骨、炮穿山甲各等份,诸药为末服,专治妇人气滞,乳汁缺少。③在用于消肿时,多治疗痈肿初起和乳痈早期,常配伍一些清热解毒类中药,如蒲公英、白芷等。临床上还用它配伍疏肝理气、清热解毒药(川楝子、板蓝根等)洽疗睾丸肿痛;配伍桃仁、红花、败酱草等治疗前列腺炎;将其研末用油调搽,可以治疗带状疱疹。 关注我,为您分享更多中医知识。 |
|
来自: 你到哪里去了呢 > 《王不留白芥子、卜子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