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武帝时期最危险的官职,超50%任职者横死,幸存者大多背负骂名

 文史砖家 2020-08-18

文/格瓦拉同志

汉武帝刘彻在位期间,凭借着文、景两帝留下的雄厚资本大展宏图:对外,北击匈奴,南灭百越,东并朝鲜,西通西域、西南夷,极大的扩展帝国版图。对内,削弱诸侯,独尊儒术,又实行盐铁官营、币制改革,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虽然汉武帝被后世赞誉为“千古一帝”,但对于治下的臣民来讲,他却是一位雄猜阴刻的皇帝,在他手底下做官的风险性极大,一着不慎就掉脑袋的比比皆是。

汉武帝剧照

当时,丞相作为百官之首,权力最大、地位最尊崇,但风险系数自然也最高。汉武帝在位54年间,曾更换过13位丞相,除1人托孤留任外,其他12位丞相被免职者有7人,因罪自杀者有5人,而被免职的丞相当中,有2位最终也横死。当然,这些丞相之所以“不得好死”,并非出于同一种原因,归结起来,大致可分为以下4种情况:

因小过畏罪自杀。汉武帝专横独断、刻薄寡恩,在他的治下,三公九卿不仅被剥夺实权,而且彻底失去人格尊严,动辄便会因微小的过错而饱受苛责、杀害,甚至对某项政策有意见但不说出来,也一样会遭遇杀身之祸(比如,大司农颜异便因“腹诽” 朝廷颁行的“白鹿皮币”而被处决)。在这种极端恐怖的情况下,即使连丞相都毫无安全感,因小过而畏罪自杀者绝非一人。

李蔡剧照

比如,第7任丞相李蔡,因占用了景帝陵园前路旁一块空地而被问罪,随即自杀;接替李蔡出任丞相的庄青翟,因为有人盗挖文帝皇陵中陪葬的钱币,事发后被汉武帝责问,旋因畏惧自杀;接替庄青翟出任丞相的赵周,因在“酎金夺爵”事件中,没能查明列侯所献黄金的成色、斤数,被捕下狱后自杀。接连3位丞相,都因很小的过错便畏罪自杀,由此可见汉武帝对臣下的刻薄、残忍。

因“谋逆”罪被处死。随着汉武帝年事日高、身体渐差,出于对皇位和性命的担忧,开始变得多疑而残忍,动辄因为小错便斥责、杀害宗室成员或公卿大臣,令朝廷上下人人自危。为了求得解脱,长安城内渐渐出现通过巫术来诅咒皇帝的风气,而贵为丞相的公孙贺也加入其中。征和元年(前92年),公孙贺诅咒皇帝的秘密被人揭发,汉武帝闻讯大怒,下令诛灭其三族。

公孙贺剧照

公孙贺被灭族后,汉武帝派水衡都尉江充带队彻查其他涉案人员,结果激起太子刘据的反叛,史称“巫蛊之祸”。最终,刘据兵败自杀,牵连而死者多达数万人,负责平叛的丞相刘屈氂因杀戮过多,由此引起武帝不满。前90年,心怀忧惧的刘屈氂暗中勾结贰师将军李广利,准备立皇子刘髆为帝,结果经人告发后被腰斩。

被诬陷而死。汉武帝在位初年,外戚干政现象比较严重,太皇太后窦氏家族与皇太后王娡家族勾心斗角、互相倾轧,使得帝国局势错综复杂、波诡云谲。在此期间,多位公卿因“站错队”或被人诬陷而丢掉性命,甚至包括丞相窦婴。作为窦太后的侄儿,窦婴与汉武帝的舅舅田蚡(王娡的同母异父弟)势如水火,却跟田蚡的政敌灌夫关系亲密,结果给自己招致杀身之祸。

窦婴剧照

元光三年(前132年),灌夫因得罪田蚡而被逮捕下狱,旋即被王太后下令灭族。当时已被罢相的窦婴为营救好友,便以曾受景帝遗诏“事有不便,以便宜论上”为名,请求武帝召见。然而,田蚡却暗中指示御史,以窦婴所受遗诏在宫中并无副本为由,用“伪造诏书”的罪名来弹劾他。结果,窦婴被逮捕下狱,最终被处死,时在元光四年(前131年)初。

被吓死。作为汉武帝朝第4任丞相,田蚡以国舅的身份把持朝政,并肆意胡作非为,因而引起一些正直人士的反感,尤以前丞相窦婴、将军灌夫为甚。灌夫因为讨厌田蚡,曾在后者的婚宴上羞辱他,由此遭到田蚡拘押,而窦婴因为营救灌夫,也直接得罪了田蚡。为了除掉灌夫、窦婴,田蚡动用王太后的力量,逼迫汉武帝下令处决灌、窦二人,一时间天下皆以为冤。

田蚡与汉武帝剧照

灌夫、窦婴被杀后不久,田蚡便患上妄想症,经常看到二人在身边索命,嘴里不停地哀嚎,讲的全是忏悔谢罪的话。这样的日子持续一段时间后,田蚡最终竟被吓死,时在元光五年(前130年)春天(“其春,武安侯病,专呼服谢罪。使巫视鬼者视之,见魏其、灌夫共守,欲杀之。竟死。”见《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汉武帝晚年剧照

身为丞相却不得好死者竟然超过总数的50%,这数据实在是可怕,在历朝历代也极为罕见。不仅如此,就算那些最后能寿终正寝的丞相,在任时不是碌碌无为、忍辱偷生,便是死后遭受世人的口诛笔伐,要想保住性命和名誉,简直比登天还难。俗话说“伴君如伴虎”,用在汉武帝身上简直是再恰当不过。    

史料来源:《史记》、《汉书》、《资治通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