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狠人”思维:溺爱滋生弱者,无情造就强者

 罗宋汤的味道 2020-08-18

现在条件好了,很多家庭的孩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整天呆在床上,抱着电脑、平板、手机上网、打游戏。由于长期溺爱,小孩都较为任性,父母的话很难听进去,许多父母感到在对小孩的教育上处于失控状态:说不得,打不得,脾气大得很,动不动置气斗狠,父母有力无处使,无可奈何!总感到如此下去,孩子走上社会后会吃苦头,会走弯路。

父母对子女的爱,很多时候是本能上的爱,是一种情绪,如果不加以理性的思考,便演变成了溺爱。把自己与孩子混为一团,不分彼此,把孩子的一切当作自己的事来做,又妄想通过孩子来实现自己的愿景,这种情绪传导给孩子,孩子便丧失了自我独立意识,以为所有的事都是父母的事,以为所有的后果都该父母承担,忘记了自己的本分和责任,自己只是家庭的客人,日常生活的旁观者。

这样的溺爱实际是大人不愿走出自己的舒适区,不计长远,跟着感觉走,依着小孩不懂事,不问青红皂白剥夺了小孩的发展权和参与权,使小孩的大脑和手脚被闲置起来,慢慢丧失应有的独立自主意识和习惯;溺爱是一种出于本能、愚蠢的表现,下的功夫越大越事与愿违,操心费力不讨好,是对小孩思想上的“虐待”,制造出的孩子智力与能力上的残疾比身体上的残疾更可怕。小孩长大后,吃够苦头醒悟过来,不仅不会感恩父母,还会憎恨父母曾经的付出。

《庄子.至乐》中有一个故事:鲁王宠爱一只从未见过的海鸟,吩咐把宫廷最美妙的音乐奏给鸟听,用最丰盛的宴席款待鸟吃。可是海鸟体会不到国王的爱护和尊重,吓得神魂颠倒,一片肉不敢吃,一滴水不敢沾,三天就死了。

这类“优待”变“虐待”的事,也经常发生在我们身边。怎样改变这种情况?我们必须狠下心,立足长远,从孩子小时候开始抓起:

1、要在家庭中为小孩营造社会生活氛围。社会上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但本质还是交换。家庭生活也要如此,大人要教小孩懂得交换规律:没有白来的东西,大人对于孩子,没有“应该”、“不应该”。不论多少,小孩要有付出,大人才为你付出。小孩表现好,大人给予的就多些;小孩表现差,大人给予的就少些。

2、在家庭生活中为小孩明确家务活,定岗定责。大人要让小孩动起来,养成动手付出的良好习惯。根据小孩体力,给小孩固定安排一样家务活,如打扫卫生、洗碗、洗衣服等,只要在家,每天都必须做。一定至少一年,工种按年轮换,包干负责到底。

3、要有让小孩感到恐惧的硬手段。思想教育对大人都没用,对小孩更没有作用。小孩做错事或不听话,虽说不让他伤筋动骨,但必须把他弄痛,给他留下感受,一个人只有感受到后果,才会长记性。

4、父母双方对小孩的态度上必须高度一致。在对孩子的教育管理上,父母中的任何一方不要有“护犊子”、“放出水”的做法,更不允许出现一方正在教训孩子,另一方跳出来为孩子出头,大人双方干起来的现象发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