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北】 成丙均 | 初识南京

 百姓文学社 2020-08-18

致力打造普通百姓的‘微’文学领域公众平台

特别推荐:

【河北】  花梦诗雨  |   涟涟秋雨  (诵读)

  初识南京

文:成丙均

南京素有“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之誉,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历史上曾数次庇佑华夏之正朔,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众多,文化积淀深厚。初次听到南京这个名字,是在我上小学的时候,那时正是文革时期,轰动世界的新闻“南京长江大桥顺利建成通车”着实让国人扬眉吐气了一把。这是我国桥梁工人克服艰难险阻,在外国专家断言在南京长江上不可能建成大桥的情况下,硬是靠着中国工人的顽强拼搏精神,自力更生,创造了外国专家看似无法实现的在湍流的南京长江上建设大桥的奇迹。这是一座公路、铁路两用桥,上层是公路桥,下层是铁路桥。“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南京长江大桥的顺利通车,极大地便利了长江两岸的交通,扩大了两岸的物资交流,促进了长江两岸的经济发展。长江大桥从此也成了南京的标志性建筑、江苏的文化符号,共和国的辉煌,是南京著名景点之一,被列为新金陵四十八景。从那时起,在我的心中就铭记下了南京的名字。随着年龄的增长,从课本里学到了历史,知道了南京是国民政府的首府,中国人民的公敌蒋介石在这里发动了长达二十二年的国内战争,指挥着上百万国民党军队对共产党人进行大肆杀戮,并派重兵围剿中央苏区,围剿红色之都延安,继而发动了全国内战,妄图把中国共产党和她的革命武装力量扼杀在摇篮中。最令人那忘的是,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法西斯侵略者在南京烧杀抢掠,对手无寸铁的南京市民进行大肆屠杀,短短一个月,被日本屠杀的南京市民超过30万人,无数的妇女儿童被日本法西斯侵略者奸淫,枪杀,甚至剖腹,南京城到处充满了血腥,这里是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灭人类罪的最有力的见证。

今年六月,我有幸来到了美丽的南京,来到了这座曾经滴血充满悲痛的英雄城市。当我驻足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前,那一座座警示后人的雕像,再现了侵略者的兽行。那一件件展品,是侵略者在南京城犯罪的铁证,看到这些我的身体在颤抖、心在流血,泪水止不住流了下来,庄严肃穆的纪念馆,参观吊唁的人们络绎不绝,它警示着后人:勿忘国耻,世世代代的中国人都不会忘记侵略者在南京乃至中国犯下的兽行。展厅中,中国人民抗击日寇的图片资料向世人昭示了中国人民不屈服于侵略者的淫威,奋起抵抗的中华民族英雄气概。

站在总统府前,眼前仿佛看到了西起九江东至江阴的千里江面上,炮声隆隆,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的画面,人民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迅速突破了国民党反动派苦心经营号称固若金汤的长江防线,南京的防御顷刻土崩瓦解,人民解放军顺利占领南京,英勇无敌的战士将国民党的青天白日旗帜踩在脚下,鲜艳的五星红旗飘扬在总统府上空,统治中国二十二年的蒋家王朝从此覆灭,一个崭新民主的新中国从此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南京自2470年前建城起,历经朝代更替,曲折坎坷,仅城市名称就有过金陵、秣陵、扬州、丹阳、江乘、湖熟、建业、建康、江宁、升州、白下、上元、集庆、应天、天京等40多次更改,建置演变频繁为国内罕见。其间既有过令人仰止的辉煌,也有过任人宰割的衰败。

境内文物古迹众多。越城、金陵邑遗址、六朝陵墓石刻、南唐二陵、明代城墙等大批历史遗迹,显示出强烈的古都特色。城市风景秀美。东南山峦起伏,西北江水环绕,城内绿树成荫,四十八景风光迷人,民俗风情引人入胜,已成为国家优秀园林和旅游城市。

南京历史人物众多。春秋时代的吴王孙寿梦、越王句践、西汉开国大将韩信、三国吴主孙权、南唐后主李煜、南宋名将岳飞、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太平天国首领洪秀全、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等都曾在南京印下深深的历史痕迹。李白的诗歌、李煜的词曲、王安石的美文,吴敬梓的小说等为古城留下了灿烂的文化遗产。

玄武湖位于南京城中,是最大的城内公园。漫步在美丽的玄武湖畔,行走在湖边绿树成荫的林间小路上,呼吸着清新的空气,闻着淡淡的花香,令人心旷神怡。放眼望去,平静的湖面似一面硕大的银镜,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游船似一叶扁舟,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荡漾,微风吹过,湖面荡起一道道波纹,使我想起了那首著名的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感受到了歌词的意境。各式各样的游船在湖面上行驶,推开一道道波纹,让人看得眼花缭乱。湖边的垂柳,就像一个美丽的长发姑娘在湖边梳洗秀发,令人羡慕不已。湖中粉红色的荷花竞相开放,散发出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湖中的莲花仙子塑像为湖面景色增添了乐趣。湖内的五个小岛,把湖面分成四大片,建筑各异的小桥,将园内五个小岛连成一体,各岛之间有桥或堤相通,便于游览。岛上、湖岸楼台亭阁各不相同,金碧辉煌的佛塔,倒影在美丽的湖面,煞是美丽。昔日平民百姓不可逾越的皇家园林,如今成了普通百姓休闲散步的最好的场所。

秦淮河是南京的又一大美景,乘游船荡漾在秦淮河上,两岸的景色进入了我的视野,饱经沧桑的明城墙就在眼前,它虽经历朝历代的风雨,饱受战争的创伤,斑痕累累,但依稀还能看到它初建时的伟岸,高高的城墙与大报恩寺的琉璃塔遥相呼应,显示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古代建设者的所创造的奇迹。过去的秦淮河,两岸多是青楼茶社,达官贵人的逍遥去处,许多贫穷人家的女子,因为诸多原因被卖进青楼,成为达官贵人、公子哥们开心发泄的玩物。如今的秦淮河两岸,商家店铺林立,成了旅游者乘船游览两岸风光和购物的天堂。 

到南京,中山陵是游客必到之处,它坐落在南京东郊钟山东峰小茅山的南麓,西邻明孝陵,东毗灵谷寺,傍山而筑,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层层上升,气势宏伟。中国革命的先行者、中国近代伟大的政治家孙中山先生就安葬在这里,中山陵坐北朝南,祭堂为仿宫殿式的建筑,建有三道拱门,门楣上刻有“民族,民权,民生”横额。祭堂内放置孙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壁上刻有孙中山先生手书《建国大纲》全文。陵墓入口处有高大的花岗石牌坊,上有中山先生手书的“博爱”两个金字。沿着长长的墓道进入陵门,高高的门额上为孙中山的手迹“天下为公”四个大字。体现了孙先生为国为民的博大胸怀。从牌坊开始上达祭堂,共有392级石阶,8个平台。攀登如此多的石阶极为艰难,但当你走完这段长漫长而陡峻的石阶以后,一定会悟出<<总理遗嘱>>中的嘱咐:“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含义。仿宫殿式的祭堂共有三个拱门,分书“民族”、“民权”、“民生”门额。门楣上刻有孙中山手书“天地正气”四字,表达了孙中山先生奋斗的理想。堂中有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高4.6米,形象逼真生动,整个祭堂庄严肃穆,在这里,不仅使我们看到了孙中山先生为推翻两千多年来封建帝制的不朽勋业和艰苦斗争的历程,而且也看到了孙中山先生为我中华独立、富强、大展宏图的建国思想。孙中山先生虽然与世长辞,但他浩气长存,永远为世人所敬仰。

夫子庙,是位于南京市秦淮河北岸贡院街的一座孔庙,以夫子庙为中心、庙市街景合一的秦淮风光景区,是集文化、旅游、购物、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活动中心。在这里,游客们可以品尝到南京的特产咸水鸭以及琳琅满目的各种地方小吃,购买到你所喜欢的各种代表江南特色的优质小商品。夫子庙景区的古建筑群由孔庙、学宫、江南贡院等组成,六朝至明清时,世家大族多聚于夫子庙一带,素有“六朝金粉地”之称,为江南文化枢纽之地,是秦淮风光的核心地带。夫子庙街市是中国著名的传统古街市,被誉为秦淮名胜,是古城南京的特色景观区,也是蜚声中外的旅游胜地。

最具现代特色的南京新景“南京眼步行桥”,位于南京建邺区,是长江上首座观光步行桥,连接河西和江心洲。是一架双塔双索面钢塔钢箱梁斜拉桥,两个圆形的主塔好像人的两只眼睛,格外醒目,“南京眼”步行桥在设计上充分展现了桥梁的结构美,桥型设计轻盈灵动,色彩及尺度设定与周边建筑景观协调统一,羽翼般斜拉的钢索振翅向上就像竖琴的琴弦,行人穿行其间犹如琴弦上跳跃的音符,加上美轮美奂的灯光设计,是南京市滨江风光带及青奥村地区的重要景点。是游人步行观赏南京夜景的最佳去处,也极大地满足了岛上居民的出行需要,是南京市的新地标景观。

南京,这个六朝古都,有她的兴衰,也有她的繁荣、更有她悲痛的眼泪,南京作为江南的重要城市,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重要的历史印记,必将激励国人不忘过去,展望未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旅游胜地,也将是新一代中国青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它时刻提醒人们,不要忘记那灭绝人寰的1938,不要忘记日本法西斯在南京城犯下的兽行。

作者简介:成丙均,河北人,1963年生。企业普通职工,自幼喜欢文字,性格开朗,热爱生活,专注于手中的笔,在文字上爬行,将心中的喜怒哀乐,淋漓尽致的倾注于笔端,先后在战友报、北京日报及多家平台发表通讯、诗歌、散文多篇,年过半百的他仍坚持用手中的笔抒发对生活的热爱并坚持不懈,主要作品有:诗歌《走进草原》、《值班员的目光》、《咏春》、《静》。散文《《朔黄-我延续的梦》、《天下最美》、《家乡的麦场》、《人间长情是陪伴》,游记《贡格尔草原行》等。

主编:莫然

副会长:云朵

嘉宾:郭进拴、陈沛富(书画家)

特邀评委:刘顺洪、程奋只、薛翠珍、杨晨
特邀主播:幸福、念、一生有悔

责任编辑:朱进钢、若兰、曹思

百姓作家联盟欢迎您!

作者投稿作品需原创首发(请附带作者简介)。投稿题材不限。投稿五天若没有收到用稿通知,可另行处理。为便于及时处理稿件,请作者将稿件投到投稿邮箱,微信、QQ对话框不收任何稿件。投稿作品推送后若涉及纠纷,文责自负。投稿邮箱:1505105907@qq.com(诗歌除外)、3458527207@qq.com(诗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