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南】赵卫锋 |追忆娘亲

 百姓文学社 2020-08-18

《百姓文学》年度选刊目录

文| 赵卫锋

娘施以爱,似原野里那一浅浅的月光,亦如一泓盈盈的流水,在成长的路上一直将我陪伴,以致会幸福终老。         -----题记

新年快到了,越发想起我的娘来,因为她是在新年里的第四天过世的。现在每每提起要过年的事,就不自然地想起她老人家来。

娘对我很亲,在我小的时候,正逢搞集体工程,娘为了多挣点义务工分,以便维持全家人的生计。她总是早上四点起床,给我弄点吃的之后,急忙往工地赶,然而娘每次到工地,总是最早的。中午大家都在吃饭时,她又小跑步往家里赶,不为别的,就为我小,怕我饿着。这样一天几个来回,山区的路又不好走,一上一下的足有二十多里地。就这样,娘来往于家与工地之间整整一个冬天。

等我进入师范学习时,家境相对好点儿。娘每每在我新学期开学时,都会给我弄一些让其他县市同学觉得“稀罕”的食品来。记忆中那家乡最好吃的“土馍馍”;自己家地里结的大红果;最让我忘不掉的是娘好几次都用一个小玻璃瓶子给我装满满的一瓶辣椒酱。那红红的辣椒酱是我的最爱,知儿莫如母嘛!娘亲手取一些最红的辣椒,和着炒黄豆还有家里娘种的背焦的芝麻粒,三者一搅合,加点食盐。然后在石臼中捣好。现在回想起来,别有一种味道,那味道真叫一个“绝”。到校后,寝室的同学个个净是“馋嘴猫”。大家辣着、吃着。辣中带着芳香,辣中带着一种妙不可言的美!娘所做的一切,都是对我的爱!这种伟大的细腻的爱将一辈子深深地萦绕我的心坎,每时每刻都在触动着我的心灵!时间总在悄悄地行走,转眼我参加工作了,毕业后被分配到邻村的小学当老师。几乎每到周五我都必须回家去,让娘看看。

其实与其说是让娘看看,还不如说,娘想为我做点吃的。我记忆里每次从学校回去,娘把自己亲手做的好吃的,用盆罩着或一直放在炉子灶上焖着。在娘的心里,我仿佛永远长不大。那会现在我都娶妻生子,为人父了,还得这样做。但我已经习惯了。即使有时不回去,反觉得心里空落落的。有时真的因为工作的原因,不能回去了,隔周再回家,娘总说:儿呀,娘也不知道天有多长,娘就想见你一面。埋怨之情顿时就来了,我深深地理解这种埋怨就是一种牵挂!那会儿娘说想见见孙子,我便和爱人领着儿子一起回家去。娘见到我们一家子格外亲。说话间,她把我的手掰开,将事先剥去了皮的瓜子放在我的手心上。一边说,娘吃不动了。她的语气如此地自然、平和、亲切。看着娘的脸,我的泪水一下子就出来了。我把手里娘给我瓜子攥的紧紧的。当我再次松开手时,我发现这些瓜子竟如此地饱满、如此地有香味!尽管我没吃,但那里面朴素的味儿已进入了我的骨子里!娘呀,我的娘亲!当你把那十几粒瓜子给我时,同时也是把这种对儿子的爱给了我, 我默默念叨自己将秉承娘的爱去对待自己的孩子! 此刻母爱深深,她明亮而又纯朴,宛如一片银色的月光!悠悠地映在我们一家子人的心底!

娘对我这般好,这般亲,我也时常回家看看,那会娘年纪也大了,因为年轻时掏完了力气的缘故,现在落下一身子病,经常咳嗽、怕过冬天,顶不住凉,但娘并不想在几个哥哥家里轮着吃饭,一怕唠叨孩子们,二来不自由,那会儿她依然坚持一个人做饭。我和爱人每次回家去看她,我总是会给娘捎一些东西,一小块豆腐、两斤土鸡蛋、两包上好的挂面还有镇上买来的小火烧。这样做已经是一种习惯了。周末孩子都要主动提出来回家看看奶奶,这样真好!有时特意在饭馆炒一两个菜带回去,我想让娘也尝尝,尽管不一定合她的口味,但她仍然好生幸福。 那会儿我常常想一个人生命里最需要感谢的我以为应该是娘亲,一生能有这样面对面的机会报恩与娘,才是我最大的幸事!爱人那会也这样做,隔三差五给娘添置一件衣服,但几乎每次都是挨骂。对这,我们都习以为常了。无论怎么做,我还是觉得娘给我的太多,我们还娘的太少,在太多和太少之间维系着的是一种亲情;在太多与太少之间总有一条浅浅的亲情如水在流淌。它流淌于我的血管,最后到达我的心房!

对娘来说,呵护子女,对子女施以母爱是天性;对于我们做儿女的来说,孝敬父母便是一种责任,倘若普天之下,所有的人都拥有一颗善于施恩的心,那一定是很美好的!

作者简介   

   

赵卫锋,小学高级教师,从教22年。生活里尤其喜欢文学、书法、摄影。教学之余也经常写一些散文、诗歌;其中散文《冬日里那一抹暖阳》、《王屋山的冬》《爆米花的味道》、诗歌《十月随想》《玉树。我为你骄傲》均见诸与报端。因为喜欢,所以我坚持!

关于我们

《作家文学》杂志社

投稿注意:投稿时,请精选5--8篇作品、创作心得与作者简介(100字以内)和生活照一起发邮箱,如有高清配图,可一并发来,请记得完善出生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