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辽宁】王春莲 |情系书信

 百姓文学社 2020-08-18

《百姓文学》年度选刊目录

文学社祝全体人员祝全国文艺工作者狗年快乐

    文|王春莲


  奶奶临终前再三叮嘱姑姑,一定要照顾好当时只有十多岁的爸爸,姑姑对爸爸的关爱有如母亲,爸爸一点点长大,对姑姑的感情无比深厚。姑父是沈阳军工厂工人,“三线”的时候,姑姑一家随工厂迁往贵州省,从此爸爸与姑姑的牵挂、思念全都寄托在来往的信件中,书信增添了两家生活色彩。

  我刚记事时候,家里八仙桌的抽屉里装着许多信封、邮票,爸爸是不许我们小孩乱动的。那时候货品紧缺,队里谁要是出门,爸爸总是托人给带邮票和信封,家里断过油,断过盐,断过粮,唯独不断这两样,姑父也时常在来信中夹几张邮票。

  有一天晚上,爸爸高兴地从怀里掏出一封信,告诉我们姑父回沈阳工厂办事,顺便来家里串门,还带着表哥,还警告我们哥几个不许闹。姑父给我们带来很多没见过的糖果,还有给我的花衣服,高兴地我到处显摆,我们带着表哥疯玩,很快姑父带着表哥回贵州了,也就从那时起,我懂得什么是思念。

  姑父走后依旧同爸爸书信往来,每次来信我都让爸爸读给我听,每次信中都提到我们几个孩子,问家里生活情况。爸爸也是连夜在油灯下写回信,问候表哥表姐的学习情况,更是惦记姑姑,因为姑姑搬走后从没有回来过。爸爸常常讲姑姑漂亮善良,我却怎么也想不出姑姑的模样。

  有一次村里通信员送来一封厚厚的信,爸爸说一定有照片,我急忙从爸爸手中抢过信,谁知道爸爸更急着拆信,里边的信被撕开了。第一次被爸爸打了一巴掌,我可是爸爸的心尖子,从来不许别人动我一指头,因为一封信他却打我,我委屈地哇哇大哭。爸爸也不哄我只顾看信,还喊妈妈过来看姑姑的照片,我也不在哭凑过去看姑姑,一滴泪竟然落到照片上,爸爸心疼地把我抱起。

  九岁我背着姑姑邮来的书包和里面的本、文具盒,高高兴兴地上学了。爸爸常常叮嘱我好好学习,别辜负姑姑的心。刚刚学会写字的我,歪歪扭扭的给姑姑写了一封信,尊敬的姑姑我非常想念您们,夹到爸爸的信里一同邮走。然后就盼着姑姑家的回信,担心他们能不能收到。

  那年我家老房老得房山裂缝很大,刚好姑父来沈阳出差看到,非常担心。然后一封信一封信的追问什么时候盖新房,那时候家家过日子都有难处,姑父和姑姑硬是把口攒肚挪的钱邮来,帮助我们。每次姑父来,爸爸也是尽量淘弄豆油、香油给姑父带回去,因为南方吃不到,姑父总是客气的不拿,爸爸说这是家乡的味道必须拿。

  十四岁那年春节刚过,就收到姑父来信,信中说姑姑夏天来串门,高兴得爸爸眼泪直流,十八年没见到姐姐了,多少个日日夜夜?现在理解爸爸那心情。第一次见到姑姑,不知怎么的抱着姑姑眼泪止不住的流。放了学就陪着姑姑,都说是血缘关系才这么亲近,我心里更有一份对姑姑多年帮助的感恩。

  我十八岁那年,姑父几次来信让爸爸去串门,再三叮嘱一切花销由他们管,爸爸和妈妈商议后,写回信年底去贵州,而且带着我。第一次去那么远,家里冰天雪地,南方油菜花开,表姐带我游黄果树瀑布、龙宫,表姐的女儿芳芳每天跟着我这个小姨玩,姑姑想方设法为我们做好吃的,哭着分别。回来后更是书信往来,问孩子们的婚事,问年景,问工作……

  我婚后,姑姑很是惦记,常常给我儿子织些衣袜邮来。表姐家的芳芳也能写信喽,替姥姥打听我们的家庭情况,每次来信都会写几页,报告她的学习,芳芳学习非常好。每次来信在信封上都会写王春莲女士收,惹得村里人问我是谁来的信,后来芳芳上大学,学习紧张,书信才渐少。

  随着社会发展农村也通了电话,为了与姑姑联系方便,家里最先按上电话,只要拨通号码就能互相听到亲切的声音。后来有了智能手机,还可以视频聊天,不仅听声音还能看到人,非常方便。如今爸爸和姑姑年岁大了,很难再相见,老姐弟俩每天在电话里说句话就很高兴。

科技的不断发展,书信已经被人们渐渐淡忘,再也回不到那书信传递情感的时代。可我时常怀念写信年月:见字如面,十分想念,一切安好!身体还好吧!我们一切安好,不必挂念……

作者简介   

王春莲,铁岭市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散文学会会员,作品曾发表于《文学月报》杂志、《调兵山文学》杂志、《晚枫笔韵》杂志、《法库县文化界》杂志、《厚土》杂志,《铁岭日报》《辽沈晚报铁岭版》《铁岭广播电视报》《辽北文集》,2016法库县"天使杯"征文二等奖;2016瀚海云墨论坛清明节征文三等奖;2016铁岭市端木蕻良文学大赛三等奖。

关于我们

《作家文学》杂志社

投稿注意:投稿时,请精选5--8篇作品、创作心得与作者简介(100字以内)和生活照一起发邮箱,如有高清配图,可一并发来,请记得完善出生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