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栏特刊】天柱山三人行(江苏)

 百姓文学社 2020-08-18
杂文记事

《百姓文学》春季最终目录

西藏采风精品文汇总

         文| 黄朝忠


 

     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是近年来大家常说的一句话。可是愿望虽好,真正能做到的人却不多。虽然目标并不高远,可总会由于各种原因而难以成行。4月的一天,我突发兴致,也想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于是跟两个同学联系,邀请他们一起去旅行一次,不需要任何计划和准备,最好说走就走。可他们依然被某些事情绊住,没能立即前行。

     一个月后的星期天(5月21日),大魏突然打电话说,我们下午就出发,前往老胡所在的合肥碰头,然后立即奔赴天柱山景区。虽然我与老胡也有点事情要处理,但也不是什么紧要事,于是同意践行这次迟来的说走就走的旅行。

     晚上,我和大魏如约来到老胡家。老胡准备了丰盛的晚餐热情地招待我们。晚餐后又聊天到深夜,因为第二天要早起赶往潜山县,尽管意犹未尽,还是先上床睡觉养足精力为好,明天旅行时可以一路再聊。

   早上7点未到,我们便启程前往汽车站,坐上了开往潜山县的大巴,真正开始了天柱山之行。2个小时后,我们顺利到达位于天柱山脚下的潜山县。之所以说位于天柱山脚下,因为县城到天柱山只有20公里左右。半小时候后,我们来到景区售票处,吃罢午餐,换乘景区巴士向山腰开去。在往山腰开行的途中,率先映入眼帘的是茂密的翠竹,挺拔秀丽地站列在两旁,如同仪仗兵在列队欢迎。远处依然是层峦叠嶂的翠竹,一直向高处伸展。一股清新香鲜的空气扑鼻而来,立即让人神清气爽。汽车沿着盘山公路蜿蜒向上攀升,我们渐渐对更高更密的山林充满期待。

     虽然盘山公路又弯又窄又险,十多分钟后,我们安全到达景区南门,开始步行登山,没有如大多数游客那样坐缆车上山。既然我们选择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必须尽量去行走,而不是靠现代交通工具去登山。只有真正步行登山,才能充分体会登山的乐趣,才能看到更多美丽的风景。同时,通过登山可以锻炼一个人的毅力,可以挑战自我,突破自我,培养不怕苦不怕累的优良品质。

     一个多小时后,我们来到大龙窝索道站落客的地方。因为下午天气炎热,我们又背着包负重前行,道路两旁的风景又没有太大的吸引力,所以大家有些疲惫。两旁的风景一开始以竹林为主,虽也茂密青翠,可也许过于单调。之后渐渐看到更多的松树、杉树以及许多的灌木丛,花草树木的种类逐渐增多,有些植物并不知名,只能看挂在树上的铭牌。我突然悟到,也许正是因为更多更美的风景在更高的山林中,所以索道在物种逐渐丰富的山腰落客。从此处再往上攀登,风景会变得越来越美。景区管理人员希望游客能够从此步行上山,亲自体会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意境。

     果然,当我们在索道站驻足向山顶望去时,只见奇峰怪石耸立在远方,即刻令人神往,恨不得一脚踏上峰顶,体会“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正当我们看得入神时,刚才轮廓清晰的山棱渐渐被云雾包绕,变得模糊不清。云雾自上而下溢出流淌,自远及近向我们包围,我们立即沐浴在云雾中,仿佛置身于仙境,让人浮想联翩。刚才在山脚下看到一家酒店名叫“七仙女国际酒店”,我们相互调侃说,希望对方能够遇见一个仙女。虽是调侃,也是对美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可当我们正在遐想的时候,突然从天而降淅淅沥沥的雨水,并且越下越大。幸运的是,我们正好站在服务中心门口,于是进到室内躲雨。我们只有一把伞,无法冒雨登山。不过倒看到,有几个勇士穿着雨衣冒雨向山顶攀登,也许他们不知道会下大雨,也许他们想勇敢地体会一下雨中登山的乐趣。

     二十分钟后,阵雨骤停,气温下降,空气变得清凉湿润,加上又休息了片刻,我们顿觉精神抖擞,迈开步伐向山顶登去。两旁的树木越来越茂密,竹子似乎消失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高耸云天的松树和杉树,甚至高达千年树龄的古樟树等,以及许多低矮一些的树种和灌木丛,如珍珠黄杨、雷公鹅耳枥、具柄冬青、宁波溲疏等,大多数树名闻所未闻。当然,最吸引我的是紫茎树,只见紫茎清丽秀美,亭亭玉立,小片的树叶清脆欲滴,显得生机勃勃。绿色树叶的顶端冒出几片红叶,如插在头顶的蝴蝶结,让整棵树显得更像一个婀娜多姿的少女,那样清新可爱。

      再往山顶走,挺拔的松树变成许多枝条向南伸展的“黄山松”,每棵黄山松几乎都如迎客松一样向游客伸出友爱欢迎的手,有些甚至不比黄山的“迎客松”逊色多少。不仅在路旁,在一些峭壁上也顽强地长出松树,形成独特的“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景致。那是一种顽强的拼搏精神,一种旺盛的生命力,一种绝处逢生的能力。松树在坚硬的石缝中长出生命,并在石缝中吸取营养顽强地生长,着实让我们惊叹。植物用它的特殊方式告诉人类,没有什么困难是不可战胜的。

     通过艰难跋涉,我们终于登上第二高峰天池峰,因为最高峰是天柱峰,可由于没有登上天柱峰的路线,所以天池峰实际是可以攀登的最高峰。站在天池峰上向下远眺,心中豪气顿生,天柱山美景尽收眼底,唯有期待中的“炼丹湖”隐瞒在丛林中暂时不见踪影。向前上方看,可见天柱峰如擎天一柱直插云梢,一股威武不屈的男子气概。山腰部一条道路通往一线天景区后戛然而止,仿佛一条天路到达天庭后不再延伸,其实是人工将道路封堵禁止继续前行。由于时间紧迫,为了安全起见,要赶在天黑前离开山林,我们没有登上天柱峰上的那条天路,去探险本也难以探寻到的风景。

     除了“炼丹湖”对我的诱惑外,我现在感触最深的是天柱山的奇峰怪石,有飞来峰、双乳峰、天书峰、莲花峰、天柱峰等。最最令我称奇的当属各种怪石,让我一直惊叹于上苍的鬼斧神工。飞来石、象鼻石、仙桃石、霹雳石等栩栩而生,给我们带来一场视觉的盛宴。“奇”和“秀”也许是天柱山最主要的两大特点,有李白的诗为证:“奇峰出奇云,秀木含秀气。清宴皖公山,巉绝称人意。”秀当然是指绿树翠竹。雨后清朗的天空,绿树翠竹更显出十分的秀气。秀色可餐虽然常指看到美丽的女子,也许最早的时候秀色可餐指的便是如此秀色的风景,秀色的风景才真正让人废寝忘食,流连忘返!

     沿着顺时针方向,从山底到山顶,然后继续从山顶向山下走去。在海拔1200米左右的高处,终于俯视到了梦境般的“炼丹湖”。如刀柄状的炼丹湖静静地躺在崇山峻岭的怀抱中,显得安静祥和,怡然自得,似乎它也在享受大自然的无限风光。待走近湖畔,更是被淑静的湖泊所迷恋。近岸处湖面清澈见底,小鱼儿在水中穿梭。雨后风平浪静,湖面几乎不见一丝波纹。“高峡出平湖”的景象在天柱山重现,因为炼丹湖是全国第三大高原湖,高原湖出现在江南地区实属奇观。湖边有炼丹人的石像,让游客也多少沾点仙气。带着仙气,我们继续下山,虽然已经游玩了近5个小时,腿脚有些酸胀,身体有些疲惫,可下山的脚步似乎轻松了许多。

     奇峰怪石逐渐离我们远去,渐渐隐没在树林中,唯有特别突兀的石峰依然可以看到一些棱角。不过在海拔900米左右,从高处往下看,可以看到两种颜色泾渭分明。低处青色的是翠竹,高处绿色的是苍松等,两大类植物各自占据着自己的领地,两者仿佛互不侵犯,实在暗自争夺养分。双方只有顽强地生存,才能繁衍生命,才能不被替代。任何时候都是弱肉强食,人与自然秉承着同样的生存道理。

     此次天柱山之行虽有短时雨水,可不仅没有对旅行造成影响,反而给登山带来更大的乐趣。因为下雨,我们看得了山中云雾飘逸的景致;因为下雨,天空变得更清朗,石峰看得更加清晰;因为下雨,空气变得更加清新,气温下降也让旅行变得更加轻快舒适。许久没有攀爬海拔在一千米以上的山峰,更没有与几个同学一起爬山的经历,因此我们不仅欣赏了大自然无限美丽的风光,增长了历史和地理知识,也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情。通过旅行,我们进一步懂得了一些人生道理,例如:顽强拼搏,自强不息,弱肉强食,持之以恒等等。正如我们常说的那样: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旅行让我们更加成熟与睿智。

     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此次天柱山三人行,我们不仅从自然中懂得了一些人生道理,我们从彼此身上也学到了优点和智慧。我们应该多出去旅行,珍惜每次旅行的机会,在旅行中丰富自己,在旅行中完善自己。旅行让我们变得健康和快乐,旅行让我们变得坦荡和高远。

2017年5月24日于广陵古城南门

作者简介

 翁衡临,笔名临江仙翁,祖籍江西,现居江苏扬州。《百姓文学》专栏作家,写有散文随感及诗词等。数十篇文章散见于报刊杂志和网络媒体,如《西南当代作家》、《作家世界》、《百姓文学》、《仙女湖》、《扬州日报》杂志专刊等纸刊。获得第二届“中华情”全国诗歌散文联赛金奖,第四届“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喜欢用文字寄托乡愁,用文字抒发情理。

关于我们

《百姓文学》杂志社

投稿注意:

投稿时,请精选5--8篇作品、创作心得与作者简介(100字以内)和生活照一起发邮箱,如有高清配图,可一并发来,请记得完善出生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