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栏特刊】胡萍|妈妈用谜语传承孝道文化(辽宁)

 百姓文学社 2020-08-18

《百姓文学》秋季刊目录

《百姓文学》杂志社第二届年度选刊征文涵

文学

小时候没什么玩具,也没有适合儿童的娱乐设施,于是,孩子们在一起捉迷藏、踢毽子、跳皮筋、跳方格……,我们满族的女孩子歘嘎拉哈,还有一个益智类的游戏就是猜谜语。

爸爸妈妈闲下来就会给我们讲故事,猜谜语。

记得,妈妈给我们猜的第一个谜语是:弟兄七八个,围着柱子坐,大家一分手,衣服就扯破。我们猜不出来,妈妈提示:餐桌上有这种东西,可以食用。我们努力的想啊想,还是没想出来,于是妈妈取来了一头大蒜,给我们演示,看看这头蒜是不是有七八个蒜瓣啊?我们回答:是。这七八个兄弟是不是围着柱子呢?我们仔细看看了,还真是,中间一个圆柱子,弟兄们紧紧的围成了个圆圈圈。这时妈妈把蒜瓣掰开,外面的蒜皮被撤破了,妈妈接着说:弟兄们分开了,你们看看,有什么变化啊?我们齐声回答:蒜皮破了。这时,妈妈意味深长的说,我们这一家人就和这头大蒜一样,要团结,互相关心,兄弟姐们们要相互照顾,只有这样,才是一个和和美美的家。将来,你们长大了,爸爸妈妈老了,或者是走了,你们依然要像这头蒜一样手牵着手,心连着心,上帝让我们成了一家人,我们就要承担起家人的责任,照顾好老人、孩子,兄弟姐们。

妈妈不仅仅教我们谜语,更是在一言一行中践行着尊老爱幼的美德。爷爷奶奶住在乡下,身体不好,在爷爷60岁的时候,妈妈就跟爸爸商量:咱爸已经60岁了,别让他再干又苦又累的农活,我们负责养老吧。爸爸一听,满心欢喜,于是,从那时候起,妈妈从每月40多元的工资中,省出20元寄给老家,平时经常给家里稍些生活用品、药品等。爷爷奶奶逢人就讲,我们有个好儿媳。爷爷奶奶在家人的关怀下幸福的渡过晚年。

妈妈的做法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每个人都努力像妈妈一样孝敬父母、公婆,尊重邻里,孝道在我们家已经融化在血液中,落实在行动中。

许多年过去了,妈妈说的谜语一直在心头缭绕,我们按着妈妈的教诲,孝敬长辈,在母亲卧床的9年里,我们端屎端尿,喂饭喂水,按摩扣背,洗澡理发。9年的时间里,尽心尽力去照顾好病榻中的妈妈,妈妈没得过褥疮,皮肤光洁如滑,一直是那么清爽干净。我们按着妈妈的教诲互相关心,我们姐弟虽然都结婚生子,但依然像当年在家里一样,互相惦记着,互相关心着。现在通讯发达,我们家里建了微信群,每天,利用微信聊天,碰到有人过生日,微信里便是一片祝福声。谁家有了大事小情,更是全力以赴,倾情付出。微信让我们的联系更紧密,弟姐妹之间的情谊更厚重,虽然生活在不同的城市里,我们的心紧紧相依。

昨天碰到了一件事,去超市采购生活用品,我推着购物车走到收款台前,正忙着往收款台上倒蹬东西,一个老妇人走到我跟前说:闺女,我今年87了,是癌症患者,就想吃饼干,可是我没钱,这袋饼干8块7,你能帮我把钱付了吗?我瞥了一眼在收款台边上立着的一袋子散装饼干,又把目光移向说话的人,只见一件绛紫色的衣服里裹着一个瘦弱的身躯,脸上被时间刻下的烙印像阡陌一样纵横交错,肤色很暗,蜡黄,那双浑浊的眼睛满是祈盼,紧接着,老人家伸出那双干瘪的手,作揖般请求我为她付款。
    87岁,应该比我妈妈还要大,不知怎么了,我忽然很想妈妈,心底那份柔软瞬间弥散。于是,毫不犹豫的告诉收款员“把那袋饼干的钱收了吧”,收款员疑惑的问:您替她付款?我说是的,替她付款。老人家抱起饼干,高兴的脸上菊花绽放,连连道谢,感动得声音有些发抖,我说:大姨,还需要什么,尽管去拿,我给您付款。老人家的声音有些颤抖,含着泪说:闺女,不用了,这已经很感谢了。望着老人家佝偻的背影,眼眶有些湿润了。

旁边的保安问收款员,这位阿姨替老太太付款了?收款员点点头。两人目光相对笑了。我不知道这笑意里包含的是什么,也许是褒奖我的行为?也许是笑我傻,这么容易被骗,对于我来说这都不重要。不管老人家是出于何种原因来超市做这样一件事,我觉得别人有了困难,我就要尽其所能去帮助,能帮助别人,会给自己带来快乐。人与人之间爱心不可无,大家都能献出一点爱,这个世界将变得更美好。这是妈妈教导我的,如果妈妈在天有灵,一定会给我点赞。
我们家孝道文化的传承从猜谜语开始,一个小小的谜语,赋予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我在谜语中感受到妈妈的良苦用心,在谜语中找到做人的真谛,在谜语中渐渐长大。猜谜语的经历让我得出一个结论,好的谜语可以益智,可以锻炼人的思维,活跃人的思想,开拓认得视野,拓展想象的空间。也可以让人们在谜语中悟出做人的道理,在谜语中找到生活的真谛,在谜语中领悟孝道的精髓,这也是寓教于乐的一种好方法。

作者简介

       胡萍 ,网名:雅各布,辽宁省散文学会会员  铁岭市作家协会会员  国际摄影协会会员 铁岭市艺术摄影协会会员。曾在《辽海散文》《辽宁个体私营经济》《医食参考》《辽宁老年报》《华商晨报》《羊城晚报》《劳动午报》《快乐老人报》《黄鹤楼周刊》《太原日报》《常州日报》《北方新报》《长沙晚报》《井冈山报》《铁岭日报》《辽沈晚报铁岭版》等报刊发表文学和摄影作品。

关于我们

《百姓文学》杂志社

投稿注意:

投稿时,请精选5--8篇作品、创作心得与作者简介(100字以内)和生活照一起发邮箱,如有高清配图,可一并发来,请记得完善出生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