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陕西】张淑兰| 用爱心播洒希望

 百姓文学社 2020-08-18

《百姓文学》秋季刊目录

《百姓文学》杂志社第二届年度选刊征文涵

文学

2013年,在安微池州打拼七年的李智霞终于迎来了自己的事业巅峰。在亲人朋友向她祝贺的时候,智霞的心里总是会想起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她今生今世都需感恩的人——王椰林。

王椰林现在是陕西省延长县公安局国保大队的大队长,他本来与李智霞素不相识,是“爱心”让他们结缘。正是在他长达八年的资助下,原在陕西延长县安河芙蓉村生活的李智霞才得以顺利完成小学,初中,中专学业,并通过自身的努力打拼,才有了今天的事业有成。2016年10月2日,王椰林夫妇经李智霞的再三邀请,利用黄金长假日赶到安徽池州和七年未见面的智霞幸福地团聚在一起。

               “不能让苦孩子失学”

这段感人的情缘要从1996年说起。1992年,王椰林毕业后被分配到张家滩派出所任干警,由于工作业绩出类拔萃,1996年被派到延长县安河公安派出所出任所长一职。当年只有26岁他,少了一脸的稚气,穿上警服骨子里便多了几份正气。自从他担任所长以来,总是敬职敬业地维护着安河,罗子山两个乡镇的社会治安秩序,他在工作中慢慢发现,对于大部分人民警察来说遇到什么穷凶极恶的犯罪分子真的几率很小,而帮助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才是工作的重点。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王椰林在安河芙蓉村下乡的时候看到了一个衣衫破烂的小女孩。当时学校正在上课,学生们都在教室听老师讲课,唯有这个小女孩悄悄地站在窗外,一双满是担忧和渴望的大眼睛透过窗纸的破洞瞄向室内。当时,王椰林用职业的眼光怀疑这是一个偷东西的小孩,便轻轻地朝她走去。小女孩非常警惕,听到脚步声回头一看,是一位身穿制服的公安,非常慌张地跑到教室后面去了。这个时候正好下课玲响了,王椰林进教室向老师询问了一下刚才的情况。老师告诉他,这个小女孩就是安河芙蓉村的,乳名叫彩亮,父亲叫李二喜,自小患了小儿麻痹症,走路腿脚不好,劳动有障碍。她妈妈也是常年有病,不能劳动,她身下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今年彩亮以优异的成绩考到安河中心小学五年级,却因家里拿不出钱,她不得不面对失学的命运。每当帮家里干完农活,她总喜欢在村小学窗外偷偷地听老师讲课。

当知道这些情况后,心底善良的王椰林眼睛湿润了,想起小女孩那双寻求知识的大眼睛,他下定决定:“决不能让苦孩子失学!”回到办公室后,他把电话打给在延长县公安局工作的妻子刘叶,郑重其事地告诉她:“我打算帮助一个失学儿童,她家里太困难了......” 

当刘叶得知李智霞一家艰难生活后,同情之心也是由衷而起,因为她自己也是从农村走出来的,知道一个农村女孩上学的不易,更何况是一个残疾家庭呢?刘叶二话没说,坚决支持丈夫的救助工作,并在电话里嘱咐椰林,一定要亲自去智霞家把救助的事情给大人说清楚。过了几天,王椰林专程再去安河芙蓉村,因已经到10月份,只能让娃在村里继续读四年级。智霞重新回到了校园,而他,从此便走上了一条帮助贫困儿童捐资助学的道路。

               “她管我叫爸爸”

    随着时间的推移,王椰林一家和李智霞感情日益加深。智霞的学习和智霞家的生活成了他心头的牵挂。为了让李二喜一家尽快摆脱贫困,王椰林从县林业局出资200多元买来草籽,送到李二喜手中,让他把四亩荒山地全种成牲畜草,然后他托人前往山西临汾花了500多元买了一只小尾母寒羊,交给李二喜,让他喂养发展。而李二喜自从遇上这么一个好心人,内心便是充满了信心和希望,从此也是起早贪黑,勤俭治家。

别看王椰林平时穿着警服,办起案来一脸严肃,但在内心深处,他却有一颗非常细腻的心。为了让智霞享受到和其他孩子一样的快乐,除了学业上的资助外,他还以父爱般的慈爱和温和精心呵护着她的成长。2000年,王椰林因工作需要调到了延长县公安局国保大队,结束了和妻子两地分居的生活。但,这个时候,他没有忘记在安河中学上初二的智霞。为了给她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王椰林利用业余时间为智霞在延长县七里村中学联系好了班级,把她从偏僻的安河中学转到了七里村中学,转学中一系列的学杂费和生活费,他都一一替孩子交齐。从贫困家庭走出来的智霞,来到城里,犹如一颗新生的小树苗,尽力发挥着自己的能力,用优异的成绩回报着王椰林对她的恩情。每到星期六,王椰林夫妇都要去学校接她,学生们都用好奇的眼光看着她,而她非常幸福地告诉同学们:“这是我的爸爸和妈妈。”

自从智霞转到城里,王椰林一家的经济负担加重,因为城里的消费比安河消费高多了。他们夫妇省吃俭用,两个人的工资除了日常生活家用,还要给孩子买奶粉,还有一些人情门户,最重要的还要负担智霞的全部学习和生活费用。这样算下来,虽然是双职工,但日子过的还是紧巴巴的,一个月赶不上一个月。但就是在这样艰苦条件下,王椰林夫妇没有放弃对智霞的资助和关爱,依旧像向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疼爱着她。这年冬天,刘叶用自己省吃俭用下来的钱买了毛线,为孩子织了件新毛衣。智霞穿着温暖的新衣服,动情地说:“妈妈,这可是我第一次穿新毛衣,我的亲妈妈没能给我做过一件新衣服,是你这位城里的妈妈为我送来了温暖,我一定会加倍珍惜,努力学习,报答对你们的爱......”

“助学不图回报,我愿意做”

2002年,李智霞在王椰林夫妇的资助下完成了初中学业。是继续上高中,还是出去学一门技术,懂事的智霞深思了很久。她细算了一下,这五年的学费生活费,至少花去王爸爸一家一万多,还不算王爸爸为自己家里的生活救助。经过几天的深思熟虑,她决定放弃高中学业,自己报考了咸阳职业技术中专学校。这样既可以为王爸爸省一部分钱,毕业后还可以学一门技术。在录取通知书发下来的时候,智霞激动的流下了眼泪,她对王爸爸说:“没有你们,就没有我的今天,我出去以后一定好好学技术,将来成为国家有用之才。”王椰林依旧是慈父的口气:“孩子,只要你争气,你上到哪,我供你到哪,助学我从来不图回报,我愿意做。”

这年秋季,王椰林夫妇筹备好学费,打点好行李,把李智霞送到了去西安的大巴车上,他们千叮咛万嘱咐智霞,出门一定要照顾好自己,学费和生活费依旧由他们资助。

两年的光阴一晃而过,王椰林夫妇的工资有所上调,但因为物价一直也在上涨,智霞的学费比初中时候高多了,所以两口子的日子依旧没什么改变。手里没有多余的积蓄,两口子穿戴很平常,经常会听到爱打扮的同事一些闲言碎语。很多同事不能理解王椰林资助贫困女孩的事,说趁年轻不好好享受生活,把大把的钱送给别人,真是傻老冒。每当这个场景,王椰林总会淡淡一笑,说:“钱财乃身外之物,我不做守财奴,有钱还要有德,资助助学很有社会价值,我不图回报,我愿意做。”话语质朴无华却掷地有声。

2004年夏,李智霞从咸阳职业技术学校毕业,为了不再给王爸爸添麻烦,她决定只身一人去杭州打工。在那里,她先从酒店服务员做起,一步一个脚印,慢慢地被酒店经理提拔为酒店领班。每次发工资,她都会拿出大部分钱寄回家里,既要让弟妹上学,还要让父母过上好日子。在杭州,她认识了章军,通过多次接触,她发现他是一个值得托付终身的人,2006年,他们结为夫妻。因为章军是安徽池州人,为了能更好更快的发展,他们回到了池州老家。章军看好蔬菜生意,整天为生活忙碌,而智霞则继续干老本行,在一家酒店干的也很出色。因为陕北人的特性,善良淳朴的智霞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认识了池州一位主管菜市场营销的领导,在他的推荐和帮助下,智霞夫妇抛开陈旧经营思路,大胆地买下了二层蔬菜超市,以埋头苦干的精神开始经营起了自己的小天地。

而这几年的王椰林,也一直没闲着,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继续发挥着自身的光和热,以更大的热情资助贫困学生。2004年自从李智霞咸阳技校毕业后,他从延安报上发现一条求助消息,安沟乡的佘翠一家近年来多次受灾,先是奶奶和妈妈先后病故,家中欠账太多,后家里的两个大牲口又意外死亡,父亲打算让佘翠停学。他毫不犹豫地接过了这个学生的助学任务,依旧像以前对待智霞那样,把孩子转学到延长西校上5年级,月月送生活费,买学习资料。孩子的学习压力大,他耐心化解;考试成绩不理想,他及时鼓励;家庭出现困难,他鼎力相助。在小小的延长县,凡是认识王椰林并和他打过交道的人,只要一提他的名字,大家总会竖起大拇指,直夸他是个好心人!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很容易,可坚持二十年如一日地资助贫困学生,恐怕没有几个人。而,王椰林做到了。他一边在公安战线上敬职敬业地工作,一边坚持做他的资助事业。二十年来,靠两口子微薄的工资收入,扶助了6名 将要失学的孩子。有的已经学业有成,有的还在苦读学业,有的还在小学就读。爱有多远,梦想就能行多远,在王椰林无私的援助下,这几名贫困孩子都是学有所长,有的走向社会取得了应有的社会地位。黑家堡杨家湾的初三学生杨萌,成绩优异却家境贫寒,父亲病故后面临失学。王椰林的妻子听说后,立即登门为他送上了第一笔捐资,此后便接连不断,一直援助他大学本科毕业。现如今,杨萌学有所成,现为德国西门子公司西安公司的动力工程师。这位从贫困家庭走出来的佼佼者永远铭记着王椰林的教诲:“认真做事,好好做人。”平常一有时间,他就会打电话给王椰林。电话一接通,他总会甜甜地喊一声“爸爸”,言语之间总是充满了感恩之情。客居安徽池州的李智霞,更是和王椰林感情深厚,在他们夫妇创业成功后,主动联系恩人,并给王椰林寄了好多名烟名酒好茶,多次在电话上邀请王椰林夫妇去她那里探亲旅游。每次接到孩子们的电话,王椰林总是说:“小恩小惠不要记在心里,助学不图回报,我愿意做,更乐意做。”

    这样的电话,王椰林不知道接了多少回,这样的话,他也不知说了多少回。

                 “是他们支持我走到今天”

二十年来,王椰林情系家乡的教育事业,风雨无阻地走在援助贫困孩子的助学道路上。面对重重困难,是什么支撑着他走到今天的呢?王椰林常说的一句话是最好的诠释:是他们支持我走到今天!他言语朴实,干净,实在,虽非一言九鼎,却似潜风细雨,原来王椰林也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王椰林的家是一个极富有爱心和同情心的家庭。他的父母都有工作,在王椰林因助学而导致生活拮据的情况下,他父母主动承担了抚养孙子的任务。他父亲说,儿子干的是一项光荣的事情,是一项有价值有意义的公益事业,他理当支持。

刚开始的时候,王椰林资助李智霞学习的行为遭到了一些人的误解和非议,一度使他感到苦恼无助。而他的爱人刘叶却一直在鼓励他,支持他,并和他一起克服家庭困难,勤俭节约,尽可能多地节省一些钱,用于支持贫困孩子。更可贵的是,刘叶对待这些孩子就像一位慈祥的母亲,一有时间就给孩子们洗衣服,做可口的饭菜,一有多余的钱,就给孩子买新文具,织新毛衣,真正做到了“夫唱妇随”。

除家庭外,王椰林的单位也给了他强有力的支持和帮助。有时候正当他工作繁忙的时候,贫困孩子们的生活需要他去帮助,这个时候,单位的领导主动替他承担了工作,有时候还拿出一些钱和衣物让王椰林带给穷困的孩子们。领导的这些细微举动,给王椰林精神上给与强有力的支持。还有他的同事们,同学们,在王椰林爱心氛围的影响下,也积极响应希望工程的号召,成为捐资助学的参与者。

在王椰林笔记本里,写着这样一句承诺:我要拥有一颗炽热的心,我要用爱播洒希望。正是为了这一承诺,他呕心沥血,兢兢业业,风雨兼程,把捐助事业坚持下来;正是为了这一承诺,他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尽好本职力量,把自己警察人生真正融入到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队伍当中去!

作者简介         

      张淑兰,女,70后,陕西延安人。中国化工作家协会会员,陕西青年文学协会会员,2009年开始文学创作,曾在省级文学刊物和报纸发表散文作品六七十篇,现就职于陕西延长石油。

关于我们

《百姓文学》杂志社

投稿注意:

投稿时,请精选5--8篇作品、创作心得与作者简介(100字以内)和生活照一起发邮箱,如有高清配图,可一并发来,请记得完善出生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