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云宏:我眼中的《银河补习班》原载《劳动时报》

 百姓文学社 2020-08-18

作者简介

刘运宏,笔名刘云宏、莫然。散文作家、诗人。云南师宗人,毕业于青岛大学,教师、编辑。云南省作协会员、中国西部散文协会会员、中国现代作协会员,曾任职过《作家文学》等国内文学期刊编辑、主编。先后在全国60多家报社、期刊发表散文诗歌上30多万字,比如《奔流》《金田》《中国民族博览杂志》《人民代表报》《青海湖》《速读》《中国教师报》《国防时报》《劳动时报》等,著有散文集《那年,风起云涌》。

文|刘云宏

来人间一趟,从来没有一部电影能让我在电影院里落泪四次,然而近期刚上映的由著名影视演员邓超主演并导演的《银河补习班》让我的眼泪流了四次,鼻子酸了数次。

起初从网络上看到这个标题,我以为是一个穷酸落魄的学子一步一步走出大山以后遭遇各种打击,然后发奋图强,创办的补习班。可是,谁知当我真正走进电影院静下心来看的时候,才发现原来是一部浓浓的父子情怀、淡淡的家国情怀以及丝丝对当今教育的抨击。

在我们每个中国人眼里,父亲的角色都是严厉的,大多数时间是沉默的,更多的是一次又一次的目送。然而,这部电影恰恰相反。马皓文是一个有能力、负责任、不服输的工程师,但在设计东沛大桥时由于被自己深信的徒弟改换图纸,而导致大桥坍塌,从而入狱七年。

七年的光阴里错过了一个孩子最宝贵的成长时光。六岁的马飞按照今天的说法也就是刚刚读一年级,然而就是在这个时候他失去了父爱,没有父爱滋润的孩子是不完美的,没有父亲陪伴的童年是不完整的。童年是美好的,孩子的性格、思维、为人处世等在这个时候开始慢慢形成。电影里马飞年幼之时由于其父亲的原因被一群小混混追着打,而这个场景下出现语言是“孩子,你现在应该是在与小伙伴们一起奔跑、玩耍吧”,语言与真实情景的对比,让我心疼这个孩子。或许在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孩子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平,这时候每个人的内心都祈求得到一个坚强的翅膀来保护我们,这对翅膀就是父爱。

七年以后的马皓文刑满释放陪儿子玩耍,这时马飞又遇到年幼时曾欺负过自己的混混,年少的他没有选择逃跑而是勇敢的抵抗,因为他知道此时不再是一个人,他的身后有一个坚强的肩膀——父亲。马皓文看到一群人欺负自己的孩子的时候,大声斥责“站住,不要过来”并告诉儿子向前跑,不要回头。其实,马皓文知道自己不是混混的对手,但是作为父亲、作为儿子坚强的后盾,他不能后退。想想生活中我们的父亲,其实也是这样的,他们在涉及自己孩子的问题上是永远不会后退的。

影片里还有一个场景:马皓文为了实现儿子马飞的梦想——买一台电脑,不停地去工地上、卖血等多种形式换来更多的钱,希望尽可能地实现儿子的愿望。其实,现实中这样原汁原味的事情时刻在上演,身在贫穷家里的孩子可能会有各自的经历,但经历最多的应该是囊中羞涩。每当这个时候,我们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可以发现父亲脸上的无奈以及对我们的亏欠。

父爱如山,当看到自己的孩子因为学习成绩差、态度不端正而要被学校开除时,尽管因为七年没见,但父亲依旧相信自己的儿子是最棒的。纵然,他的教育方法不被学校肯定、不被孩子的母亲肯定,但他始终坚定。我觉得,马皓文能够如此坚定归根究底是因为马飞没有反抗情绪;而马飞没有反抗情绪一是因为孺慕之情,而是因为他得到了相信、尊重,三则是他从这样的方法中获得了快乐,激发了他的学习兴趣。良性循环,促使父子双方走得更远,走得更好。最终的打赌,没有谁输谁赢,只能说是教育理念的不同。但我个人认为应该记住“真正的人生路途,不会像考卷那样,会自动跳出ABCD四个选项,有且只有一种标准答案。而是会有EFGHIJK的选择,甚至应该到XYZ才会停止”这句话。也许,这就是今天每个为人师表应该反思的事,给孩子一片天空,创造更多的机会。

在马飞长大之后,他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多年以后成了学校里最有希望的孩子,然而当主任让孩子改变志愿的时候,马飞却毫不犹豫的拒绝了主任的要求,选择了坚持自己的梦想。后来成为了中国的宇航员,但在太空作业的时候出现了一些问题,导致飞船可能无法返回地球。

影片的落幕让人匪夷所思,父亲说了一句意想不到的话:“孩子,你变得魔术太牛了,能不能再变一个。”或许,“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有一座桥,把自己的桥修好,是世界上最大的事儿”。

《百姓文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