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耗时九十年,历经三个阶段,乐山大佛终于修建成功

 梅三度mei 2020-08-18

云冈石窟、敦煌壁画、蒙山大佛......中国有许多和佛教相关的古建筑,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被洗澡的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始建于唐,修缮于宋,是国内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通高71米,与凌云山齐平)。它于唐代开元元年唐玄宗时期开凿,最后于贞元十九年唐德宗时期完工,一共历时约九十年,距今也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为什么建造一座大佛需要九十年的时间?

一来是当时科学不发达,没有直升机、挖掘机这样的工具,二来山势险峻,又位于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汇集之处,三来和唐朝时禁佛的条令有一定关系,四来是资金源断裂造成的停工。

从传统神话可以看出,古人坚信人定胜天这个理念,这个四个问题难不倒他们。遇到困难迎头而上,解决他们就好了。

最先提议建造乐山大佛的人是一位名为海通的和尚。当时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集之处,水势凶猛,再加上凌云山的山势险要,凡是路过这里的游船,稍有不慎会船翻人亡。到了水季,这里几乎船不能行,行必船毁人亡。

海通身为出家人,不忍心见众生受苦,于是向朝廷提议在这里修佛,用佛像来镇压水势,保佑往来行船(这也是乐山大佛是弥勒佛的原因)。从现代来看,我们可以把这个提议当作是修建大坝的意思。

开元二年二月,唐玄宗听从宰相姚崇的意见,让僧尼们还俗,还不让民间铸佛写经(“淘汰天下僧尼,万二千人还俗”,“二月,敕毋得创建佛寺”,“禁百官家毋得与僧尼道士往还,禁民间铸佛写经”)。在这样的条件下,海通只能提议修佛,而不能自己筹款修佛。

任何事情都会出现转机,修建乐山大佛也不例外。唐玄宗从禁佛转变为崇佛,这让海通修建乐山大佛得到了资金和王权的支持。有了资金和王权的支持,佛像修建起来颇为顺利。是国家级别的工程,调动了不少的财力、人力和资源来修建乐山大佛。

刚修建没多久,海通和尚便圆寂了。这佛像还没修完,主事人都圆寂了,自然就被耽搁下来。一直到 开元二十七年,担任剑南节度使的章仇兼琼,资助海通的徒弟将停顿多年的大佛工程继续下去(“持俸钱二十万,以济其费”)。这位老哥资助乐山大佛的修建原因很简单,我要领兵对抗外敌啊,粮草不能断,必须修,要不然粮草出事,前线也得玩完。

好景不长,天宝五年五月章仇兼琼去做户部尚书了,自然顾不上大佛的修建,于是大佛修建又一次搁浅。

四十年后,唐德宗即位,乐山大佛的修建又被提上日程。和章仇兼琼一样,担任剑南四川节度使的韦皋为了粮草的运送才资助乐山大佛的修建(“以俸钱五十万佐其费”),最终乐山大佛在贞元十九年彻底修建完工。

从海通住持乐山大佛(头部至胸部)的第一段工程,用了数年时间,到章仇兼琼主持第二阶段工程(肩至膝部),前后历时8年,最后到了韦皋主持的第三阶段(膝部到底部),前后历时15年。历经四代人前仆后继的修建,一共用时90年的乐山大佛终于建造成功。

乐山大佛修建初衷是治理水患,救济苍生。

修建时候自然少不了排水系统,先是修建大像阁为其遮挡风雨,再是在大佛背部安装精密的排水系统,最后在大佛头部到肩部修建排水沟。

这样修建出来的佛像不仅能排水还能减少对佛像本体的伤害,不得不感叹古人的智慧和建造能力。

乐山佛像龛窟右侧临江一面的悬崖峭壁上有一块名为《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记》的石碑,不仅记录了乐山大佛的官方名称(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还是研究乐山大佛的直接文献。

宋朝、民国皆对乐山大佛进行过修缮,宋朝还建“天宁阁”藏有封门石(重建天宁阁的纪事残碑),后遭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