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宁界·散文】赵凯峰:《祝福》 《祝福》 腊月二十九,是除夕,贴完对联,母亲便张罗了晚饭。吃完晚饭,时间还早,信步走出家门,消化消化胃中的油腻。 走在门前的渠畔上,遥望古老的贺兰山安静的躺在天边,缥缈的炊烟让他越发的伟岸、神秘。善变的尘世,不变的身躯。蔚蓝的天空使那轮落日分外的耀眼,染红的晚霞并没有作家笔下的瞬息万变,只是静静的守候在落日的身旁,相拥而归。拳头大的飞机在如洗的天空把那“一”字越拉越长,越拉越粗,越拉越虚无… ... 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悠远,恬静,我想那句诗应写成这样,“虽然近黄昏,夕阳仍旧好”。常年出门在外,步履匆匆,难得有这样的心思和机会来领略这样的安宁...... 可初到此地,眼前的景象却远远比不上听说与想象:一望无际的沙滩,碗口大的石头,狂风肆虐,飞沙走石,一片荒芜。唯一的生机,就是那稀稀拉拉的几棵沙蒿壿还在倔强的活着..... 乡亲们的梦碎了,碎了整整一沙滩。但没有办法,既然来了,就没脸再回去了。大家便决定住下来 。但这片自由惯了的土地,怎能轻易让人进犯,它决定好好考验考验这群不速之客。刚垒起的土坯房一夜之间便被掀了屋顶,碎了玻璃。厚厚的沙子填满了乡亲们的锅碗,当然,填满的还有他们的双眼。老家条件稍好的年轻人便毫不犹豫的打道回府了,“这不是人住的地方,还不如老家的山梁梁”。 走的走了,实在没了后路的只能留下。狂风肆虐的黑夜,胆小的年轻人挤在有老人的房子里,瑟缩着脖子倾听着呼啸的飞沙给他们的下马威…但他们终究是从“西海固”这片厚实的土地中走出来的。“哪里的黄土不埋人”。 倔强的如同沙蒿的他们决定跟这个不毛之地好好斗斗。房顶重新压上,而且压上石头,玻璃安不了,那就订上塑料。他们开始修路,铺渠,种树,开始建设他们未知的家园…... “人定胜天”,不错,在勤劳和毅力面前,大自然只能俯首称臣。“西海固” 人终于用自己坚实的双手抹平了这块桀骜的土地 。十年后的今天,新家乡以一个崭新的面貌矗立在这片平坦的土地上:曾经的不毛之地,而今已是绿树成荫,瓜果飘香,灌渠纵横,屋舍俨然;那群晚上不敢出门的后生们,现在却陪着妻儿老小,夜夜跳着广场舞.....黄河水淌进良田,也淌进了这些憨厚勤劳人的心田…… “砰......啪…...”几颗鞭炮声在不远处燃响,一群孩子淘气的互相炸着,闹着,好像年就在这嘻戏中,年就在这鞭炮中。他们身后一排排的大瓦房,红彤彤的琉璃瓦,黄灿灿的罗普斯金门窗,披着落日的余晖,高傲的诉说着它们的存在,慈祥的守护着这群茁壮的孩子....... 祝福你,我年轻的家乡,祝福你们,我可爱的乡亲! 赵凯峰,宁夏西吉人,陋家于十年前迁于永宁县闽宁镇。现就职于宁夏红寺堡回民中学,喜好文学,热爱书法,疏于耕耘,偶有涂鸦。 |
|